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 孫玉麗
?
大連在中日韓自貿區建設中的機遇和對策分析
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孫玉麗
摘 要:中日韓三國的GDP總量占到了整個東亞地區的90%以上,占整個亞洲GDP的70%以上。由此可見,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設對于提升中日韓三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以及推動亞太地區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大連作為東北對外開放的門戶,應抓住重要機遇。本文主要對大連在中日韓自貿區建設中的機遇和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大連自貿區機遇對策
中日韓自貿區建設已經進入了實質性實施階段,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設對于強化三國間的產業互補以及提升三國貿易投資水平具有推動作用,大連應憑借其地理優勢、經濟條件、交通條件等,認清優勢、總結經驗,努力建成中日韓貿易建設先行區。
1.1將有望實現零關稅
建設自貿區將有望實現三國貿易零關稅。根據商務部相關數據顯示,中韓自貿區建成以后貨物貿易關稅將有90%以上降到零,屆時大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大大提升,例如皮革、木材、紡織品、服裝、毛皮等,大連也將從中獲得更多的收益。一般在自貿易區內取消關稅以及其他貿易限制,會促進商品等其他物資地流動,自貿區內的廠商的生產成本也會大大降低,進而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經濟利益,消費者也可以通過更低廉的價格買到滿意的商品,各成員經濟體的整體經濟福利都將會得到增加。另外,自由貿易區的制度安排還能夠給予區內各成員經濟體對自貿區以外的國家或地區在關稅等方面的自主權。
1.2將推動大連服務貿易的發展
中日韓自貿區建成以后,一方面,通過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費以及人員流動等領域將作出有利于大連服務貿易發展的諸多舉措;另一方面,中日韓自貿區建設一是通過關稅減讓使大連貿易產生創造效應,二是通過后續的服務、資金注入以及人員流動也將使大連市獲益,例如關稅下降將會促進大連貨物貿易增加,帶動大連服務貿易發展。另外,自貿區的建設有利于發揮三國在服務貿易各優勢領域之間的互補作用,使三國的合作空間更為廣闊。
1.3對外資引進具有積極作用
自貿區的建設,通過完善投資協定談判將有利于外資引進。在大連的外資經濟組成部分中,韓資企業一直占有重要比例,通過完善中日韓自貿區的投資協定談判將優化投資環境,不僅對于韓資引進具有促進作用,而且有利于保護中韓雙方企業以及勞動者權益。
1.4推動大連公共服務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行為需要規定來規范。自貿區要想實現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自由化等方面的有序開展,離不開相關規則的制定。一般包括知識產權、競爭政策、政府采購、就業以及環境保護等相關規定,這些規則設定出來就需要中日韓三方必須有效地執行。通過執行中日韓自貿區領域的相關規則,大連市政府必須順應形勢,加快職能轉變,提高自身的公共服務水平,樹立大連市國際新形象。
2.1優越的地理位置
大連不僅僅是東北經濟區對外開放的門戶和龍頭,而且也是東北亞最重要的口岸城市以及貿易樞紐之一,它在地理位置上毗鄰日本、韓國,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在產業分工、貿易往來等方面,大連一直和日、韓兩國之間有著高度的依存性與互補性。
2.2便利的交通條件
大連在1984年被列入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目前,大連口岸已經開通了共86條國際航線,其中遠洋班輪航線15條,區域性中轉貿易比重不斷得到提高,保稅港區在腹地內陸不斷拓展,作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作用日益顯現。便利的交通條件也為大連在中日韓自貿區建設中獲得了更多的機遇。
2.3外資基礎穩固
目前,大連外資基礎穩固。一方面,從外資銀行分布來看,東北地區所有的9家外資銀行都設在大連,另外有5家外資銀行代表處也設在大連。另一方面,在存款、貸款余額的構成比例來看,大連外資銀行異地業務分別占到了15.75%以及37%,覆蓋了東北三省以及天津、秦皇島等環渤海地區的城市。
2.4大連和日韓有良好的貿易基礎
大連的外資投資項目多是來自日本、韓國,來自日本的投資項目以及投資金額大約占到了外商總投資的1/3以上。產業主要是分布在裝備制造、加工機械行業等。而且有很多日本、韓國的重要企業以及機構在大連都有布局。例如日本東芝、三菱重工、萬寶至馬達以及韓國的STX等企業共有數千家。同時,大連口岸也是和日本、韓國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日本、韓國是大連自營貿易的重要伙伴。2012年2 月,大連市政協主席劉俊文等多位在遼寧省的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向全國兩會提交《關于設立大連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行區的提案》。大連希望借助自貿區加大大連在東北亞國際中轉中的規模,并加快加工貿易發展,謀求在東北亞更大的競爭優勢,也希望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率先向自由貿易區轉型。
3.1把握區域優勢,積極打造中日韓經貿合作園區
大連是進入東北的門戶,地處東北亞經濟區中心地帶,在地理位置上毗鄰日本和韓國,與日韓有著頻繁的貿易往來,另外,大連港位于全國港口之最,其有泊位最多、功能最全以及現代化程度最高等諸多美譽。在自貿區建設中,大連應依托區域優勢,首先積極規劃建立中日韓經貿合作試驗園區,搭建中日韓經貿合作平臺,促進中日韓經貿往來;其次積極推進保稅區不斷向自由貿易港區轉變,利用好零關稅政策,降低成本費用,加速區域間貨物地自由流轉;最后專門建立面向日韓的進出口物品加工區,出臺對日韓貨物、物流企業以及加工企業的優惠政策,例如對日韓進口國內急缺的原材料以及零部件,經過加工轉內銷給予減稅等優惠政策。
3.2依托交通物流條件,構建發達的陸海空一體化的物流體系
在自貿區建設中,大連要想脫穎而出,必須依托交通物流條件,建立設備齊全、現代化程度高、快捷、高效、安全的陸海空物流體系。一是鐵路方面,哈大鐵路和東北其他地區發達的鐵路線連接,使大連擁有五條集裝箱班列,公路方面沈大高速公路和東北內陸相連,交通便利。二是海運方面,大連港是西北太平洋區域的運輸中樞,是我國現代化程度較高的綜合性港口之一,大連應努力建成特色明顯,快速高效的物流通道,突出海運聯運品牌,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大連港的國際影響力。三是航空方面,大連應加大機場設施、機場航線的建設投入,通過與國內外航空公司合作,開辟新的國際干線,加強國際間合作。另外,在加強物流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還要不斷提升物流網絡功能,即加強物流網絡硬件設施的銜接性、協調性,提升物流網絡服務的專業化、社會化,推動物流信息化建設,加快物流業人才引進與培養,推動國際供應管理以及優質服務企業的引進與培育等,從而提升大連物流體系的綜合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3.3加強各港口間的資源優化配置
目前,大連周邊的各港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復性競爭的問題,港口泊位并沒有被充分地利用。要想提升大連及周邊港口的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加強各港口之間的資源優化配置,一方面,應通過科學規劃,調整分工,發揮各港口的優勢,實現資源優勢互補,避免重復建設;另一方面,應出臺措施推動各港區聯動,強化大連港和大連保稅區之間的一體化運營,實現在運輸中轉、管理體制等各方面的有效銜接,進而提升資金、信息以及貨物等的集聚和擴散功能,帶動口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4推動區域性法律、法規、政策地不斷完善
一個區域的發展是和其法律、法規、政策的建立與完善密不可分的。自貿區的建設推動區域內成員提高規則意識,加快其職能轉變,就現狀而言,大連缺少相關區域法律、法規及政策對其行為、職責進行有效規范。雖然,國家已經賦予了大連保稅港區從關稅以及稅收政策、企業經營政策到加工貿易政策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但是,大連還應對有關保稅區的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進行調整、梳理,盡快地出臺《大連保稅區條例實施細則》,并盡快頒布實施,提高大連保稅區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透明度,進而增強對國內外企業入區投資落戶的吸引力度。
總體而言,中日韓自貿區建設給大連帶來了機遇,使大連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因此,大連應認清形式,抓住機遇,提高自身的發展能力和輻射能力,從而提高大連國際自由港的地位,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1] 羅鵬,姜宇.大連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行區的幾點建議[R].大連區域發展報告,2013.
[2] 李志龍.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發展前景探析[J].經貿廣場,2014(12).
[3] 薛力源.青島在中日韓自貿區建設中的機遇和對策[J].管理視窗,2014(3).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3(b)-1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