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陶宛乏燃料中間貯存設施投入冷試
【世界核新聞網站2016年1月22日報道】 立陶宛乏燃料中間貯存設施近期已啟動冷試工作。自2010年啟動退役工作以來,伊格納林納核電廠已完成超過3萬噸核相關設備的拆解工作。
乏燃料中間貯存設施距離已關閉的伊格納林納核電廠約1千米,將貯存該電廠兩臺機組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乏燃料。約1.8萬個RBMK-1500型乏燃料組件被裝入202個金屬和混凝土制Constor容器后,將在該設施貯存50年時間。
該設施的建設資金來自由歐洲復興與發展銀行(EBRD)管理的伊格納林納國際退役支持基金。該基金由歐盟委員會、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盧森堡、荷蘭、挪威、波蘭、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國資助。
冷試將在不使用放射性廢物的情況下對設備和系統進行測試,以證明其安全性及其能夠滿足設計和運行要求。預計冷試將在2016年6月底結束。
成功完成冷試是該設施獲得運行許可證的前提條件之一。只有獲得運行許可證,該設施才能啟動熱試。熱試中,將使用乏燃料測試相關設備和系統的性能。熱試工作預計將在2017年夏季啟動,并在當年9月完成。預計該設施將在2017年10月投運。
該設施2009年9月獲得建設許可,原計劃在2011年投運。但是,該項目迄今已大幅延期。這種延期導致了每月約98.7萬歐元(1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
一個由努克姆技術公司(Nukem Techno1ogies)和GNS公司組成的德國聯合體2005年1月獲得了這座乏燃料中間貯存設施的建設合同。根據2009年5月簽署的合同修訂案,該設施將在2011年3月完成建設。2015年11月簽署的另一份合同修訂案表示,熱試的預期結束時間為2017年8月。最初的設施造價為近1.94億歐元,其中包括所有190個ConstorRBMK-1500/M2型容器的費用。但在2009年完成合同修訂后,該設施的造價已提升至2.02億歐元。
負責伊格納林納核電廠退役的SEINPP公司2016年1月15日表示,自退役工作啟動以來,已拆解超過3萬噸核相關設備,占拆解總量的23.4%。預計到2038年完成拆解工作時,拆解的核相關設備總量將達到12.97萬噸。
自退役工作啟動以來,拆解的設備和相關構件數量逐年增加:2010年2844噸,2011 年3125噸,2012年3557噸,2013年5118噸,2014年7188噸和2015年8686噸。
在檢測表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之后,大部分拆解下來的材料將會以廢金屬的形式出售。其他材料將會在臨時貯存設施貯存,直至運往最終處置設施。
2015年8月25日,立陶宛在伊格納林納核電廠舉辦了固體廢物管理和貯存設施(SWMSF)的冷試啟動儀式(詳見本刊2015年第9期相關報道)。
(轉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