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文獻分析及對比研究的方法,以沈從文與周作人為例,分析京派散文與言志派散文的異同。研究結果顯示二者在文學本體的思想層面、散文理論的構建以及散文的情感表達層面等都存在異同。探究京派散文與言志派散文的異同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現如今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學者們的重視。
中國是一個崇尚和重視散文的國度,從古至今,人們創作了大量的散文,尤其是現代散文,它對中國文學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推進作用。散文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它又分為京派散文、言志派散文、流言散文、雅舍小品等,本文主要簡單論述了以沈從文為代表的京派散文與以周作人為代表的言志派散文的異同之處。
關鍵詞:京派散文;言志派散文;異同
沈從文和周作人作為京派散文與言志派散文的主要代表作家,他們的作品都對現代文學學術,特別是現代散文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影響。而他們又屬于兩種不同類型散文的代表,他們帶給現代散文的影響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探究京派散文與言志派散文的異同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
一、基于文學本體的思想的二種散文的異同
文學本體主要是指文學不同于其他領域的主要特征,由于文學作品的表達方式以及蘊藏情感方式的不同,才出現了不同的文體。而以沈從文為代表人的京派散文與以周作人為代表人的言志派散文在文學本體方面就有著異同之處。
首先,散文在我國由來已久,古代的藝術散文不是有意而為之,它是廣泛的包含于其他的散文之中,而現代的散文則傳承了明清時代的小說特性,不但很好的吸收了小說的精髓,也更加強調通過語言抒發情感、審美、個性等,促進國家的繁榮發展。很早的時候,就有文字的散文和文學的散文區分,并且還將文章排列到文學散文以外。后來在周作人對散文的概念理解中,他將藝術散文獨立開來。接著,他又提出了美文的概念,他將那些專門抒情、敘事的記敘類的文章稱作為美文,他也更加強調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藝術性①。以周作人為首的散文作家也陸續對散文的創作做了理論性的總結,強調散文是個人的、是言志的,這也就有了言志派散文。同時以沈從文為首的散文作家,他們特別注重散文的藝術獨立創造性,也更加注重想象中的藝術美感。他們更加傾向于抒情的散文,并想為這些抒情的散文找到一個新的立足、發展方向。
其次,從文學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以及情感的層面來看,周作人更加傾向的是人的文學,在他的思想中,人的自然本性占據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在文學上倡導道德理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作家可以去寫人的不斷發展和進化的過程,即人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或是理想的生活;二是可以通過語言側面體現人的生活,既可以寫積極向上、陽光的生活,也可以寫黑暗的生活,總之,通過語言的描寫,可以明白人們的生活現狀,與理想生活直接的差距以及改善與提升現狀的辦法。相比較而言,沈從文是京派散文的代表人,他的散文文體比較具備詩意的特征,也有人將其稱作詩化散文或是抒情散文。他的散文主要強調敘述主體的感情,通過對敘述主體感情的描寫,來營造一種充滿詩意、情感的氛圍。因此,在他的散文中,通常是先描寫環境,首先將人們帶入他所描述的環境中,讓人們置身于這種環境中,從而更好地實現人與環境的有效融合。沈從文的文學語言也非常具有特色和質感。沈從文對文學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他用小說和散文給人們創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湘西世界。他是通過一個湘西鄉下人的眼光來描寫湘西世界的,這樣也使得湘西世界別有一番風味。在沈從文的思想中,他覺得現代都市文化丑陋不堪,正好與理想的湘西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沈從文的小說主題也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寫上流社會那種糜爛、奢侈的生活,二是諷刺那種自以為是的高級知識分子。
二、基于散文理論的構建的二種散文的異同
首先,在中國現代散文發展史上,沈從文和周作人都是對其產生過深刻影響的作家。他們都為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其次,周作人先是有了散文的理論支撐,后進行了散文的創作,他不但豐富了現代散文,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說的創作發展,他用他的散文理論培養、引導了更多的小說創作家。而以沈從文為代表家的京派散文則強調的是對自我的抒寫,在他們的理論中,散文的創作就是描寫自己心中所想,心里怎么想的,就應該怎么寫。他們更多強調的是自我,看似是隨便一寫,卻能將一些零散的內容融為一體,使得散文也更加具有特色。沈從文的創作理論中,創作散文必須要從自己真實的體驗出發,以此為基礎進行寫作,只有這樣自己才是完整的個體,也只有從這樣完整的自己中所創作出來的藝術才是最完美的。
其次,周作人強調的是美學,他對現代文學的貢獻之一也是他倡導并創作了美學,他倡導人們多去寫一些記敘類的、藝術性的美文②。周作人對散文創作手法的具體描述,主要來源于對古代散文的鑒賞和總結,同時他也積極借鑒外國散文的優點,他主要強調的是在創作散文時,必須要具備“以科學知識為基礎,清明透徹的情感為線索,去描述一種正確的人生觀”的現代散文創作思想,只有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的創作。同時,周作人也更加強調個性對于散文的重要作用,他將“真實”和“必須用自己的語言和思想”納為散文的基本要素中。他倡導尊重每一個人的個性差異,并將這些個性通過文學語言更好地發展起來。他所強調的個性就是指在創作時,必須要堅持自我,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而不需要添加任何的語言修飾和掩蓋,這點跟沈從文的京派散文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他反對模仿,他覺得一味的模仿是不會有任何進步的,反而會制約創作的步伐。而相比較來說,沈從文的京派散文中則強調的是節制的情感③。他認為散文就是來抒情的,但是必須要適當的節制情感。如果將感情充分體現,就會顯得過于洋溢。并且情感的節制也要更好地體現原本的美,用原本的美來規范自然的文風。即京派散文追求的是“簡單的語言,卻可以體會到淳樸的人生,簡單的語言,卻能體會到文章中質樸的美”。
再次,京派散文也更加強調散文的“詩質”。散文屬于文學的一種體裁,它的創作同小說、詩歌等同樣重要,有的時候甚至要比小說、詩歌的創作難度還要高很多,因為散文需要用很簡短的語言在很簡短的篇幅內清楚、準確地表達出相關的情感。然而因為散文的包容性以及混沌性,使得散文一直處于文學和非文學的邊緣,不被大多數人所認同,而且還有很多人將散文的位置放到最低,他們覺得散文要低于所有的文學體裁。如老舍先生就曾經這樣說過:“不把散文底子打好,什么也寫不成?!边@樣強調了散文的基礎性,只有先寫好散文了,其他的文體難度也都不會太大。京派散文所強調的“詩質”,也就是說散文必須要具有詩的品質和特性。而很多人也都會忽略散文的詩質,周作人就是如此,他只強調散文是一種敘事、抒情相互結合的文章。在散文的“詩質”方面,京派散文做得比較好。沈從文就公開宣布過:“人生為追求抽象原則,應該超越功利得失和貧富等級,去處理生命與生活?!彼|疑真,肯定美。他認為藝術只有美不美之分,在他的概念中,甚至可以忽略真而來注重美,他用自己的標準來塑造一種形而上的創造原則。
最后,周作人將散文分為兩類,一類是正經文章,一類是閑適文章。他所說的閑適文章,即美文,不但對我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還用他的散文理論引領了一代又一代的小說家。但是他更加側重的是還是正經文章,他覺得在他的正經文章中,可取的是他的思想而不是文章本身。盡管他創作了美文,但是他也在不但探索、分析、實踐,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倡導美文的發展。而京派散文在散文的創造層面,有著非常強的警示性,同時也有著較為深遠的啟示作用。京派散文的作家,他們注重散文的個性美,強調散文的文學性,向往散文的藝術性,他們試圖用一種追求美的心來體會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和美,在他們的作品中,每一字每一句都深刻地表達了他們的精神情感,因為每一句都要精心研究,所以有時候一篇兩三千字的文章也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來完成創作,也正是由于他們有著這樣的一顆創作之心,才能使得創作出來的散文更加具有“詩質”。
三、基于散文的情感表達層面的二種散文的異同
好的文學作品主要體現在它的情感表達上。只有含蓄的表達情感,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才能讓讀者對其進行更加深刻的回味。那種直截了當的宣泄感情,雖然作者是很痛快,但是并不會帶給讀者很大的影響,也無法很好地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這樣的文章也不能稱作為好文章。
首先,言志派散文的代表人周作人,他認為不論是什么文體的文章,都必須要有情感,而文學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能通過語言來表達人內心的豐富情感,更能將這些情感表現在語言的一字一句中。同樣,周作人的散文在情感的表達上也更加注重的是含蓄美,這跟他的傳統理論也是相一致的。他的含蓄主要是指文章不要寫的沒有余地,要給讀者留有思考的空間,促使讀者反復閱讀,從而深刻理解文章語言所要表達的情感。同時,周作人還將“雅”作為衡量感情傳達的一個標準,無論是在為人還是創作上,他都倡導的是溫文爾雅,雖然感情強烈、濃厚,但也都是通過含蓄的方法表達出來的。更沈從文代表的京派散文一樣,周作人所代表的言志派散文也需要注重感情的節制。而節制的感情則需要讀者進行思考、理解,才能更好地達到情感的共鳴。周作人的好多文章中都包含著深厚的感情,也都帶有參透人生的苦楚,正是這樣的原因,才使得他的作品更加耐人尋味。同時他語言的苦楚,也是因為他單純的信仰所造成的。再者,周作人也對自己情感表達的能力有所質疑,他覺得他無法將自己的情感通過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更無法讓讀者深刻體會到自己內心的情感。而這種苦楚、苦澀也正是周作人散文作品的獨特之處,也是他與其他作家的最根本的區別。
其次,京派散文的代表家沈從文,他為了更好地追求散文的“詩性”,他就非常注重散文的語言以及語言所要表達的意境。他認為語言的美不在于優美的句子,而在于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他覺得一篇優美的文章,不但需要有優美的語句,還需要有完整的主體。京派散文將散文的語言提升了本體系的高度,這與散文文體是一致的。散文通常語言比較簡短,篇幅短小,因此散文作家進行寫作的時候必須要用簡潔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拒絕一些冗長的語言,語言也要采用一些日常用語,拒絕采用一些華麗但不實用的語言。此外,京派散文作家對語言的規范也是非常嚴格的,既要具有語言的本色美,還有有一定的節奏美。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表達文章的情感。
四、結語
總之,以沈從文為代表人的京派散文與以周作人為代表的言志派散文是散文的兩大種類,同時他們對我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這兩種類型的散文又有著很多的異同之處,因此應該積極探究這兩種類型散文的異同,從而推動我國現代文學的健康、穩定發展。
注釋:
①柳琴.論周作人早期散文觀[J].藝術科技,2014(4):192-192,201.
②賀殿廣.周作人文學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③范友悅.新時期以來沈從文散文研究述評[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2012(8):33-36.
參考文獻:
[1] 鄭萍.周作人散文文體的詩性之美[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8(2):75-79.
[2] 楊雯.論沈從文三四十年代散文創作轉變的內涵及文化意味[D].湖南師范大學,2011.
[3] 陳嘯.京派散文:走向塔尖[D].河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