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曉蕾
摘 要:鮑里斯·阿庫寧是當今俄羅斯文壇著名的暢銷書作家,擅長寫歷史偵探小說,他的出現彌補了俄羅斯文學思想性高,但可讀性較弱的遺憾,其作品不僅在國內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還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暢銷。但是在收獲贊譽的同時阿庫寧的作品也引起了評論界熱烈的討論,本論文就以其歷史偵探小說為文本支撐,分析阿庫寧歷史偵探小說的創作特點。
關鍵詞:鮑里斯·阿庫寧;歷史偵探小說;創作特點
一、作者的生平與創作歷程
鮑里斯·阿庫寧原名格里高利·沙爾沃維奇·奇哈爾季什維利(Григорий Шавлавич Чхартишвили),1956年5月20日出生在格魯吉亞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58年也就是阿庫寧兩歲時隨父母遷居到莫斯科。阿庫寧從小就閱讀大量的書籍,其中有很多是日本的小人書,因此與日本結緣,后來考入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國家學院歷史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后一直從事日英文學翻譯工作,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學家,翻譯家。從1998年開始作者以鮑里斯·阿庫寧這個筆名開始了文學創作,他構思了所謂的“凡多林[1]傳奇故事系列”,其中包含十五部作品,比較著名的有《替罪的羔羊》(Азазель),《土耳其式開局》(Турецкий Гамбит)《列維阿凡號》(Левиафан)等。除此之外,阿庫寧還創作了一個“外省偵探小說系列”[2]和“凡多林教士傳奇故事系列”等作品。除了從事小說創作,阿庫寧還涉足戲劇創作領域,在2002年他創作了兩幕悲劇《哈姆雷特》以及戲劇《圣日耳曼的鏡子》,出于對19世紀經典作家契訶夫的景仰,阿庫寧還改寫了其經典劇作《海鷗》,并以同樣的名字命名,將其重新搬上熒幕與觀眾見面。
鮑里斯·阿庫寧迄今為止獲獎無數,2000年他的作品《加冕禮》獲得“反布克獎”,2009年4月29日獲得了日本旭日勛章,表彰他在俄日友好關系方面作出的杰出貢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美國福布斯公布的俄羅斯名人收入排行榜中,阿庫寧榜上有名,是年收入在100萬美元以上的50個富翁中僅有的三個作家之一。除此之外,“根據Superjob在全俄各地對3000人進行了調查,布爾加科夫的《大師與瑪格麗特》以16%的認同率,居排名之首。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分居二三。其他上榜的書有《靜靜的頓河》等蘇聯時代的主流小說,以及《百年孤獨》,《魯賓遜漂流記》,《哈利波特》等外國小說,除了鮑里斯·阿庫寧的《金剛石馬車》之外,再無任何俄羅斯當代作品上榜”[3]。這足以證明他的作品在俄羅斯的受歡迎程度。值得一提的是阿庫寧的大多數偵探小說也被拍成了電影,如《替罪的羔羊》,《土耳其式開局》等,這些電影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眾視線。
二、偵探小說的起源與發展
要說到偵探小說的起源,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偵探小說,偵探小說是通俗文學中最受歡迎的體裁之一,是以案件發生和推理偵破過程為主要描寫對象的小說類型。由于傳統偵探小說中的破案大多采取推理方式,所以也有人稱它為推理小說。傳統偵探小說的模式由四部分構成:1.神秘的環境;2.嚴密的細節;3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系;4.特定的故事背景。這四部分的次序可以根據需要排列組合,但它們是傳統偵探小說的結構基礎。
對犯罪事件的記載其實很早就出現了,早在《圣經》中就有對這類事件的記載。但偵探小說之所以能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類型進入文學殿堂,得歸功于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他被認為是西方偵探小說的鼻祖,著有《莫格街謀殺案》,《馬里·羅蓋特的秘密》和《被竊的信件》等7部偵探小說,在小說中愛倫·坡塑造了一個名叫杜賓(C.Auguste Dupin)的偵探形象。雖然其作品數量不多,但是卻首創了偵探小說的模式,對偵探小說的發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除了愛倫·坡之外,歐美還有很多著名的偵探小說家,如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柯南·道爾,威爾基·柯林斯以及英國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等等,他們都創作出了一系列深受讀者歡迎的偵探小說。
“20世紀末,急劇的社會轉型以及文化全球化的沖擊改變了俄羅斯文學的生存土壤,在大眾文化與后現代主義的共謀之下,曾處于社會精神生活中心的文學被迫降格為‘大眾交際的渠道之一,開始了其邊緣化和商業化的進程[4]。”文學作品的趣味性,可讀性成為廣大讀者關注的方面,這樣一來,大眾文學應運而生,作為大眾文學的一個分支的偵探小說很快在俄羅斯占領市場。1991年蘇聯解體以后,俄羅斯出現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混亂時期,物資匱乏,貧富差距大等等問題嚴重影響社會治安,使得俄羅斯社會在很長一段時間案件頻發,犯罪率高居不下,在這種社會失衡的情況下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偵探小說家,他們不僅在作品中反映社會現實,同時也吸引讀者在小說中探求現實矛盾的解答。
俄羅斯著名的偵探小說家有亞歷山德拉·瑪麗尼娜,達里婭·東佐娃,塔吉亞娜·烏斯季諾娃以及鮑里斯·阿庫寧。瑪麗尼娜曾經做過蘇聯刑警,其職業背景為她的創作貢獻了豐富的材料。東佐娃擅長用自己女性的視角觀察生活,描寫女性眼中的日常生活,從平凡的生活中發掘出值得探索的懸疑情節。她更傾向于用輕松的故事情節贏得讀者的心。與前兩位女性作家相比烏斯季諾娃就有所不同,她描寫的不是純粹的偵探小說,其小說包含了愛情,正義,善良等各方面,更像是一個女性的獨白,表達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鮑里斯·阿庫寧是目前俄羅斯社會備受矚目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說在當代俄羅斯文壇獨樹一幟,無論是在情節的建構方面還是在敘述視角以及語言藝術等方面都有著自己的創作風格。
三、阿庫寧作品的創作特點
阿庫寧的小說獨具一格。其創作特點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阿庫寧的小說為歷史偵探小說,兼具審美屬性與文學性,不僅深受讀者歡迎,還得到嚴肅文學的親睞
阿庫寧的歷史偵探小說強調情節的重要性,也正是因為這點吸引了大批讀者,小說中人物身份,國別不一,有時穿插個別歷史事件或者設計歷史人物出場。就拿“凡多林故事系列”來說,部部作品都情節跌宕,扣人心弦。例如小說《替罪的羔羊》就講述了一個暗殺組織的陰謀,《列維阿凡號》講述了一樁船上奪寶殺人案。
(二)小說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睿智,勇敢,心思縝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凡多林故事系列”的主人公凡多林貫穿該系列的全部作品,阿庫寧認為他筆下的凡多林糅合了俄羅斯經典文學中三個典型人物的特征:《當代英雄》中的畢巧林,《白癡》中的梅斯金公爵以及《戰爭與和平》中的安德烈·鮑爾康斯基。阿庫寧偵探小說受歡迎的一部分原因得歸功于凡多林形象的成功塑造,他機智勇敢,思維敏捷,擅長邏輯推理,具有冒險精神,通曉多種外語:英語,日語,德語等。此外他還擁有人人艷羨的好運氣,每每都能逢兇化吉。
(三)阿庫寧的部分小說帶有宗教色彩,隱含著某種神秘的宗教思想
俄羅斯作為一個信仰東正教的國家,很多作家的身上都有濃厚的宗教情懷,并且體現在他們的作品中,鮑里斯·阿庫寧也不例外。最顯而易見的就是“Азазель”[5]這部作品名字的寓意。據統計阿撒瀉勒在《圣經》中出現了三次,現代的神學家依據《以諾書》得出結論,阿撒瀉勒是沉淪天使的首領,它是一個惡靈,獻祭之人的罪要歸與它。在阿庫寧的作品中“阿撒瀉勒”是一個暗殺組織,該組織打著慈善的幌子企圖控制世界。所以阿庫寧這樣命名也并非偶然,而是隱含著某種神秘的宗教思想。
(四)小說的表現手法新穎獨到,引人入勝,一些作品的后現代特征提升了作品的研究價值
后現代文學試圖打破精英文學與大眾文學的界限,出現了明顯的向大眾文學靠攏的傾向。后現代主義作家往往蓄意讓作品中各種成分互相分解,顛覆,讓作品無終極意義可言。阿庫寧的偵探小說“凡多林故事系列”就將故事設定在19世紀的俄國,將歷史與小說混雜在一起,體現后現代主義文學中界限的模糊與融合。后現代主義作家往往追求自由的寫作方式,創作出的作品大都結局意外,阿庫寧很多偵探小說的結局都讓讀者意想不到。
(五)阿庫寧的小說有大量的東方元素,尤其有著日本文化的影子
因為阿庫寧本身是研究日本問題的學者,所以對日本文化了解頗深,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可看到對日本的風土人情,武士道精神的詳細描述。“凡多林故事系列”中有一部作品名叫《金剛石馬車》,其中對日本文化的描述尤為突出,這是一個關于日俄戰爭的歷史案件,故事大部分發生在日本。
(六)阿庫寧的小說在某些方面和古典文學相呼應,繼承了俄羅斯文學的優秀傳統
阿庫寧的小說不僅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和追捧,還在評論界激起了漣漪,可謂是個飽受爭議的作家,大多數傳統作家與評論家都對他的作品嗤之以鼻,認為“他不是作家而是商人”[6]。相反,又有另外一批人十分認可阿庫寧的創作,認為其作品具有很強的文學性,讀過阿庫寧的小說后不難發現他獨特的創作方式,阿庫寧在其小說與經典文學文本之間架起了橋梁,例如小說“Азазель”中凡多林的未婚妻叫麗莎,麗莎與凡多林一見鐘情,看到這里,我們很自然的聯想到18世紀俄國感傷主義的代表作《苦命的麗莎》,在《苦命的麗莎》里麗莎就是與埃拉斯特一見傾心。名字與情節驚人的類似,并且兩個麗莎的結局都很悲慘。另外“Азазель”的開篇這樣寫道В понедельник 13 мая 1876 года в третьем часу пополудни, в день по-весеннему свежий и по-летнему теплый, в Александровском саду.(一八七六年五月十三日星期一,這天摻合著春天的清新與夏日的溫暖,下午兩點至三點之間,亞歷山大花園里……)這個開頭和布爾加科夫的《大師與瑪格麗特》的開頭類似,《大師與瑪格麗特》的開頭是這樣的:Однажды весною, в час небывало жаркого заката, в Москве, на Патриарших прудах……(春日,炎熱的黃昏時分,莫斯科牧首塘畔……)。
(七)小說中的帝國意識強烈,顯示出作者濃烈的愛國主義激情
阿庫寧的小說中出現的人物來自許多不同的國家,日本,法國,德國,土耳其等等,但是他在塑造外國人形象方面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貶低,例如小說中的很多外國人都是罪犯,相反俄國人在他的作品中都以完美形象示人,小說“Азазель”中埃斯特夫人選擇俄國來開展事業,就是因為俄國是一個最理想的國家,她可以在這里開展自己的計劃。
鮑里斯·阿庫寧憑借高超的敘事手法不斷創造出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他獨特的創作方式也奠定了其在當今俄羅斯文壇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凡多林(Фандорин)是這一系列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位勇敢機智,心思縝密的偵探.
[2]該系列小說的中心人物是修女佩拉格婭,所以又被稱作“修女佩拉格婭傳奇故事系列”.
[3]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551815/?author=1.
[4]武玉明. 文化與文學視角下的亞·瑪麗尼娜的創作[J].濰坊:濰坊學院學報,2012:36
[5]音譯為阿撒瀉勒,這部作品在本文中被譯為《替罪的羔羊》,臺灣學者將這部作品譯為《墮落天使暗殺組》.
[6]武玉明. 俄羅斯阿庫寧研究綜述[J].濰坊:濰坊學院學報,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