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峰 孫永欣
【摘要】 目的 觀察并評價手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并膽管狹窄的臨床效果。方法 78例肝內膽管結石并膽管狹窄患者,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9例。觀察組患者行肝葉或肝段切除手術治療, 對照組患者施以非肝切除手術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并發癥和復發率。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分別為97.44%、2.56%和2.56%, 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肝葉或肝段切除手術治療可顯著提高肝內膽管結石并膽管狹窄的治療效果, 降低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 可作為肝內膽管結石并膽管狹窄常規治療手段進行應用。
【關鍵詞】 肝內膽管結石;膽管狹窄;手術治療;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021
肝內膽管結石系指發生于左右肝管匯合部以上的結石, 我國發病率高于其他國家, 特別是在福建、江西和山東等省肝內膽管結石的發病率可占膽系結石的30%~40%[1]。肝內膽管結石很容易發生合并癥, 臨床上約35%患者合并有膽管狹窄。膽管狹窄可加快膽管結石的形成, 若不及時治療, 可對患者的肝功能造成嚴重損害[2]。手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時應遵循取盡結石并解決膽管狹窄[3]。本研究選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內膽管結石并膽管狹窄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 觀察比較不同手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并膽管狹窄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內膽管結石并膽管狹窄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5例, 女33例, 年齡23~83歲, 平均年齡(53.4±9.9)歲, 病程0.4~12年, 平均病程(5.8±2.5)年, 其中患病5年以上23例;首次行手術治療43例, 再次手術35例。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經B超、CT、磁共振和膽道鏡檢查確診為肝內膽管結石并膽管狹窄, 臨床表現出腹痛、發熱和黃疸癥狀。
1. 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根據診斷結果實行針對性的肝葉或肝段切除手術治療, 其中有10例行右半肝切除、4例行左半肝切除、21例行左外葉切除、4例行多肝段雙側切除。對照組患者采用非肝切除術進行治療, 主要采用肝膽管切開取石法結合T管引流治療、膽腸吻合術、纖維膽道鏡等方法。兩組患者在術后進行B超檢查和T管造影檢查手術治療效果;若有結石殘留, 在術后1.5個月再次進行結石取盡治療。
1. 3 療效評價標準 術后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療效判定標準為:優秀:患者術后無臨床病癥, 影像學檢查結石消失;良好:患者術后存在少量細小結石, 偶有膽管炎癥狀出現, 但不影響生活和工作;無效:術后仍有大量碎石存在, 有腹痛、發熱和黃疸癥狀, 對生活和工作有明顯影響??傆行?(優秀+良好)/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39例患者中優秀21例(53.85%), 良好17例(43.59%), 無效1例(2.56%), 治療總有效率97.44%;對照組患者中優秀13例(33.33%), 良好19例(48.72%), 無效7例(17.95%), 治療總有效率82.05%;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1, P<0.05)。
2. 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術后并發癥主要有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膽漏;其中觀察組僅1例發生切口感染, 發生率為2.56%;對照組出現6例術后并發癥, 其中切口感染3例, 腹腔感染2例, 膽漏1例, 總發生率15.38%;均經抗感染治療后痊愈。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2, P<0.05)。
2. 3 兩組患者術后復發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觀察和隨訪中發現有1例復發患者, 復發率為2.56%;對照組有7例患者出現復發癥狀, 復發率為17.9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5<0.05)。
3 討論
肝內膽管結石可廣泛分布于兩肝葉膽管各分支內, 亦可局限于一處, 一般以左肝外葉或右肝后葉最為多見, 可能與該處膽管彎度較大和膽汁引流不暢等有關[4]。膽管狹窄是肝內膽管結石常見并發癥之一, 約占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的35%;合并膽管狹窄可加劇膽管結石增加、損傷肝臟, 甚至誘發膽管癌[5]。對于肝內膽管結石并膽管狹窄的治療應以手術為主, 主要按照取盡結石、解除狹窄、切除肝病和通暢引流等原則進行。目前常用的方法是肝切除聯合手術, 根據影像學檢查又可分為左半肝切除、左外葉切除、多肝段雙側切除等, 這些方法均針對于特定的臨床實際情況。術后為降低結石殘留率, 需要對患者進行定期的影像學檢查, 若出現結石殘留, 在術后1.5個月進行纖維膽道鏡取石治療。本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 肝葉或肝段切除手術治療可顯著提高肝內膽管結石并膽管狹窄的治療效果, 降低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 可作為肝內膽管結石并膽管狹窄常規治療手段進行應用。
參考文獻
[1] 甄忠廣, 張彥輝, 任懷珍, 等.經皮經肝膽道鏡及腎鏡聯合超聲碎石經膽道造瘺竇道治療膽管結石.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14, 29(11):850-852.
[2] 袁甫軍. 30例肝膽管結石并膽管狹窄的臨床手術療效觀察. 黑龍江醫藥, 2014, 27(4):944-945.
[3] 周亞龍, 唐浩, 林云志, 等.肝左外葉切除大口膽腸內引流治療肝內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狹窄.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10, 16(3): 227-228.
[4] 章紅權, 丁滿江, 章鳳貞, 等.手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并膽管狹窄的效果分析.中國當代醫藥, 2014(22):161-162, 165.
[5] 修典榮, 彭穎.復雜膽道結石的外科治療進展.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14, 29(7):489-490.
[收稿日期: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