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琦
【摘要】 目的 研究關節鏡清理術對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療效。方法 87例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與觀察組(44例)。對照組采用玻璃酸鈉治療, 觀察組采用關節鏡清理術治療。結合術后隨訪1年結果, 觀察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73%、膝關節功能JOA評分為(82.6±4.5)分高于對照組的86.05%、(78.3±5.2)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關節鏡清理術能有效減輕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癥狀, 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關節鏡清理術;膝骨性關節炎;玻璃酸鈉;膝關節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072
膝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進行性關節軟骨退變破壞的慢性關節疾病, 多發于中老年人群體, 患者臨床多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行走活動受限甚至關節畸形等癥狀, 導致膝關節功能障礙[1]。本院通過對2012年2月~2013年9月87例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分組采用常規玻璃酸鈉和關節鏡清理術治療, 發現關節鏡清理術對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效果顯著,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87例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患者, 均行X片影像檢查確診, 患者膝關節間隙處出現可疑變窄和骨贅, 患者臨床多表現為膝關節疼痛、壓痛、腫脹和日常行走、上下樓梯關節運動受限等癥狀。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和觀察組(44例)。對照組男18例, 女25例, 年齡39~78歲, 平均年齡(56.4±6.8)歲, 病程7個月~3年, 平均病程(1.8±0.7)年;觀察組男16例, 女28例, 年齡41~81歲, 平均年齡(57.2±6.6)歲, 病程9個月~3年, 平均病程(1.8±0.8)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玻璃酸鈉注射液治療:患者膝關節處常規消毒, 15~20 g/L利卡多因局部麻醉后行關節穿刺并抽出關節積液, 待關節無積液后在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960136), 2 ml/次, 1周/次, 5次/療程, 注射后做針孔消毒處理, 患者根據疼痛程度可適當做膝關節屈伸和股四頭肌等部位功能簡單訓練。觀察組采用關節鏡清理術治療:患者行常規消毒和關節內局部麻醉后, 取仰臥位并使患肢靠手術臺下垂, 氣囊驅血充氣后取髕腱內外側行切口分別置入關節鏡(北京中科恒建國際醫學科技有限公司, 03超能型關節鏡), 依次檢查髕骨關節咬合情況和關節內病變情況, 檢查范圍包括髕上囊、內外側溝和半月板、韌帶等部位, 摘除脫落的游離體和關節軟骨, 修整成形半月板等部位, 并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 徹底清除剝脫物, 術后縫合切口消毒包扎處理。
1. 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標準 ①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根據患者隨訪病情觀察、視覺模擬疼痛標準(VAS)和參考相關文獻[2]綜合確定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膝關節腫脹消失, 行走疼痛感較輕或無痛;有效:仍有輕微關節腫脹、僵直, 行走、上下樓梯輕度疼痛但基本可以忍受;無效:關節腫脹疼痛明顯, 和治療前相比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繼續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②比較兩組膝關節功能評分。采用JOA膝性骨關節功評價表從患者步行、上下樓梯、關節屈曲和腫脹情況4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分, 總分100分, 得分越高, 膝關節功能越好, 反之越差。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較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組別 例數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
對照組 43 28(65.12) 9(20.93) 6(13.95) 37(86.05)
觀察組 44 35(79.55) 8(18.18) 1(2.27) 43(97.73)a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2. 2 兩組膝關節JOA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膝關節功能JOA評分較對照組明顯較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膝關節功能JOA評分比較( x-±s, 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對照組 43 64.8±3.2 78.3±5.2
觀察組 44 65.2±3.1 82.6±4.5a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3 討論
膝骨性關節炎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 發病率和致殘率均較高[3]。郝永壯等[4]研究發現膝關節軟骨退變剝脫等導致關節摩擦力增加, 且軟骨脫離物引起關節腔炎性細胞浸潤、產生積液是導致膝關節功能受損的重要原因。目前醫學上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方法較多, 其中關節鏡清理術(臨床多采用有限清理)在臨床應用中取得較好的積極療效[5]。本院本次通過分組分別采用常規玻璃酸鈉注射液和關節鏡清理術治療, 進一步證實了關節鏡清理術的顯著療效。
關節鏡是目前臨床用于檢查關節內部結構和治療的棒狀光學內窺鏡, 在早中期膝關節炎患者治療中應用尤為普遍。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觀察組治療取得積極療效, 治療有效率達97.73%, 結合術后有效隨訪觀察, 患者膝關節功能JOA評分為(82.6±4.5)分有明顯改善;而對照組治療后仍有較多患者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癥狀, 治療有效率僅為86.02%, 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較差, 僅(78.3±5.2)分, 可見關節鏡清理術較常規藥物取得治療效果較為顯著(P<0.05)。
綜上所述, 關節鏡清理術能有效清除關節內剝脫軟骨和壞死組織, 改善關節內環境, 對膝關節功能恢復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鄭吉元, 安文博, 姜勁挺, 等.關節鏡清理術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進展.醫學研究生學報, 2015, 21(7):776-779.
[2] 于杰, 申兵, 范少地, 等.老年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鏡術后注射玻璃酸鈉的臨床觀察.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2, 15(7):410-412.
[3] 崔穎, 婁志堃, 胡英琪, 等.膝骨性關節炎關節清理術后康復療效分析.中國醫刊, 2015, 6(9):94-96.
[4] 郝永壯, 張宇明, 蘇云星, 等.關節鏡清理術結合玻璃酸鈉對膝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中國臨床醫生, 2014, 12(1):51-53.
[5] 姜磊, 張鵬, 王志偉, 等.關節鏡清理術結合玻璃酸鈉注射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分析.重慶醫學, 2013, 35(25): 3046-3047.
[收稿日期:201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