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
【摘要】 目的 探討肛腸外科術后隱私部位護理中的倫理心理。方法 116例行肛腸外科手術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8例。對照組患者術后采取常規護理和必要性護理措施,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倫理心理護理, 統計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為(6.32±2.46)d, 術后療效評分為(9.36±0.32)分, 優于對照組患者的(10.87±3.15)d、(7.13±0.74)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4.8%, 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7.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肛腸外科術后隱私部位護理過程中, 應積極開導患者, 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 并做好隱私部位的保護工作, 提高術后護理質量, 進一步優化治療效果。
【關鍵詞】 肛腸外科手術;術后護理;倫理心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175
外科手術是肛腸疾病的常用治療方法[1], 由于手術部位的隱私性, 患者在術后護理過程中往往存在較大的心理障礙, 給術后護理工作帶來極大阻礙。現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肛腸疾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 探討倫理心理護理在術后護理中的作用。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116例肛腸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對于護理的具體措施有充分了解, 符合倫理學要求。將11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8例。觀察組患者男31例, 女27例, 年齡24~67歲, 平均年齡(47.2±6.6)歲;對照組患者男29例, 女29例, 年齡27~69歲, 平均年齡(48.1±7.0)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采取常規護理和必要性護理措施, 具體包括:①加強對患者手術切口部位的監測, 密切觀察其敷料是否出現滲血現象, 并采取相應的止血措施, 若發生較大出血情況應及時告知醫生;②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 指導患者進行坐浴, 飲食應盡量攝入流質食物, 并加大飲水量, 保持排便通暢;③若患者術后1~2 d內仍未排便, 則應遵醫囑給予相應藥物治療, 包括口服液狀石蠟等;④定期觀察患者手術切口處的腸管顏色變化, 并采取相應的抗炎抗感染護理措施。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強倫理心理護理, 具體包括:①以溫和的態度與患者交談, 分散注意力以減輕術后疼痛感;②講解護理對于病情恢復的積極作用, 提高患者的依從性;③采取穴位按摩等護理措施促進患者排便、排尿順暢;④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 改善患者由于排便的痛楚而導致的飲食排斥現象;⑤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部位;⑥加強肛周皮膚護理, 便后溫水坐浴;⑦術后防止肛門狹窄, 定期行直腸指檢和擴肛;⑧肛門括約肌松弛者, 指導患者做提肛運動。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根據手術療效評分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分, 滿分10分, 分數越高表示療效越好;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和術后療效評分。制訂護理滿意度評分表, 在患者出院時, 由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完成評分。滿意:≥85分;良好:70~85分;一般:<70分。護理滿意度=滿意率+良好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為(6.32±2.46)d, 術后療效評分為(9.36±0.32)分, 優于對照組患者的(10.87±3.15)d、(7.13±0.74)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4.8%, 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7.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肛腸外科手術的手術部位特殊, 患者對于隱私部位的保護意識會對術后護理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因此, 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術后護理時, 應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 做好隱私部位的保護工作, 并加強對患者的術后心理護理。
為了更有效做好術后隱私部位護理工作, 護理人員應以溫和的態度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使疼痛感得到有效緩解。這一護理方法還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緊張感, 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另外, 護理人員還應充分發揮醫生在護理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實現醫患的良好溝通, 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例如當患者出現便秘現象時, 應及時反饋給醫生, 并遵照醫囑使用開塞露等藥物對患者進行擴肛處理。本研究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為(6.32±2.46)d, 術后療效評分為(9.36±0.32)分, 優于對照組患者的(10.87±3.15)d、(7.13±0.74)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4.8%, 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7.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護理人員在對肛腸外科手術患者進行術后隱私部位護理時, 應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倫理心理護理, 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 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
參考文獻
[1] 鄭思琳, 葉運莉, 陳紅, 等.外科病人隱私部位暴露調查分析. 現代預防醫學, 2011, 38(7):1374-1375.
[收稿日期: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