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良 鄒依慶



1 莊仕華1974年入伍,在新疆瑪納斯縣偏僻的新湖農場當衛生員。一天,一位哈薩克牧民上吐下瀉被送到衛生所,衛生所唯一的軍醫卻回內地休假。莊仕華眼看著臉色蒼白的病人被馬拉走。
2 “我為什么不能替病人解除病痛?”看著邊疆人民缺醫少藥的困境,莊仕華暗下決心,一定要刻苦鉆研醫學技術,當一名好軍醫。1977年7月,莊仕華考進了第四軍醫大學。
3 畢業時,莊仕華成績全優,系里推薦他留校工作。望著西安城迷人的街景,想起雪域高原、戈壁哨所,昔日邊疆牧民的背影在他眼前定格。他毅然決定,回新疆工作。
4 來到武警總隊醫院不久,他接診了一位病人——昌吉州木壘縣回族牧民何木新。何木新患了肝包蟲病,經過九次手術又復發了。
5 莊仕華調查發現,新疆是膽結石、肝包蟲病多發病區。開刀手術不僅痛苦、恢復慢,而且住院時間長、費用高。許多貧困患者因此放棄治療。
6 1992年,莊仕華了解到一項刀口小、時間短、愈合快、費用低,用腹腔鏡做膽結石手術的技術,剛剛從國外被引進應用。莊仕華立即建議引進這項技術,請纓到北京醫學院學習。
7 為了讓新技術早點造福邊疆各族人民,莊仕華買來葡萄、動物肝臟,反復模擬練習,很快掌握了膽囊與肝臟剝離技術。
8 北京有幾家醫院找到莊仕華,勸留他:“就憑你掌握的技術,在北京肯定能干出一番事業來。”
9 莊仕華對此沒有多想,回到新疆帶領四名醫護人員開始了艱難的創業。肝膽科成立初期資金不足,莊仕華和其他醫護人員從家中拿出積蓄購買手術設備。
10 此項技術剛從國外引進,許多醫院不敢貿然臨床使用。三個月后,莊仕華用腹腔鏡技術做第一例手術,他膽大手巧,用腹腔鏡技術成功完成了首例膽囊切除手術。
11 身高一米六三、體重一百三十八公斤的哈薩克族小伙子阿孜別克,聽說腹腔鏡技術,找到醫院,抓住莊仕華的手不放。他身患膽結石病,曾到過幾家醫院,都因手術風險太大而被拒絕。
12 經檢查,阿孜別克的腹腔有厚厚的油脂層,不僅尋找膽囊難度大,剝離風險更大,是腹腔鏡手術的禁忌。“病人從千里之外趕來,我們不能不管啊!”經過縝密的準備,莊仕華成功為他實施手術。
13 有一次手術,莊仕華竟然從與常規位置相反的方向打孔,在場的醫生愣了,剛想提醒他,卻從顯示屏上看到,病人的整個臟器位置完全與常人相反。
14 原來,病人在其他醫院做的B超,只提示了膽囊結石。細心的莊仕華在查看報告單時,發現病人的膽管方向異常,立即通過B超,再次確定病人的臟器位置。
15 手術結束后,莊仕華說,這種特殊的病例雖然只有十萬分之一的概率,但一定要做萬無一失的準備。醫生任何時候都要把每一例手術當成第一次來做。
16 2010年“五一”,等待做手術的病人特別多,莊仕華連續三天做了六十七臺手術。第四天,由于過度勞累,他的雙眼布滿了血絲,還發著低燒,大家都勸他休息一天,可他還是上了手術臺。
17 當做完第四十七臺手術時,他實在頂不住了,就在椅子上靠了一會兒。大家都勸他下面的手術明天再做吧,他說:“病人都餓到現在了,家屬都在外面等著呢!”
18 在做最后一臺手術時,莊仕華將身子靠在手術臺邊上操作,護士不停地給他擦汗,寬大的手術衣被汗水浸透。這一天,莊仕華完成了四十九臺手術,創下了醫院手術的最高紀錄。
19 莊仕華做第一例腹腔鏡手術,用了四個半小時。如今,手術最短時間僅用四十七秒。患者年齡最大的一百零二歲,最小的一歲多,十多萬例手術無一失敗。
20 他總結的《腹腔鏡下肝包蟲內囊摘除手術的探討》引起五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贊賞。他組織編寫出《臨床肝膽外科》《實用腔鏡手術學》等專著,發表了三十六篇專業學術論文。
21 莊仕華邊實踐、邊總結、邊創新,又先后在腹腔鏡下探索出肝包蟲內囊摘除手術、胃修補、膽總管探查等二十一種手術,有七項填補了國內空白。
22 莊仕華有十二項科研成果獲得自治區和武警部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曾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三等功九次。
23 肝膽科在莊仕華不斷地創新引導下,也從開始的四張床位發展到了現在的三百多張床位,成為武警總隊醫院肝膽外科中心,連續十五次被評為先進科室,兩次榮立集體二等功。
24 2005年11月,莊仕華榮獲中國醫師最高獎“中國醫師獎”。
25 莊仕華待病人如親人。手術前,他把笑容展現在病人床頭;手術后,他不忘細心叮囑。冬天,他用雙手焐熱聽診器;夏天,他為病人煮綠豆湯。他幾十年滴酒不沾,他說,喝了酒,手會抖,病人會痛,這是失職。
26 在莊仕華看來.醫生要心疼病人。他不僅要治好患者的病痛,還要伸出手援助病人。三十多年來,莊仕華沒收過患者一個紅包,沒吃過患者一頓宴請,還帶頭組織醫護人員為患者捐款八十多萬元。
27 十八年前,烏拉孜在山上放牧,不慎掉入一個二十多米深的廢礦井,造成顱骨、脊椎、大腿等十一處骨折,被救出來時,已經生命垂危。
28 妻子帕塔木汗送丈夫去了幾家醫院,都說沒救了。莊仕華巡診時聽說后,馬上把他拉到武警總隊醫院,搶救了六天六夜。烏拉孜終于得救。
29 烏拉孜在醫院住了四個月,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看到帕塔木汗絕望的眼神,莊仕華于心不忍。他告訴帕塔本汗,不要擔心,他會幫助他們一家人渡過難關。
30 在莊仕華看來,烏拉孜躺在床上受苦,他這個當醫生的就沒辦法安心。為此他每周來給烏拉孜換藥,做理療按摩,手把手地教帕塔木汗打針,插導尿管。
31 1997年,帕塔木汗記錄:新年來了,莊大夫來到我們家,祝福我們的新年,還給我女兒送了圍巾,給我愛人送了藥品。3月10日,莊大夫給我們送了一袋米,一袋面。
32 莊仕華的努力沒有白費,他送來的小羊、小牛一天天長大,讓這個不幸的家庭又有了起色。
33 堅持不斷的按摩理療,讓烏拉孜的腿漸漸有了知覺。幾年后的一天,奇跡發生,烏拉孜重新站起來了!
34 在烏拉孜家的老屋后面,有一棟漂亮的新房子,這是莊仕華為帕塔木汗的女兒古麗蓋的。
35 那一年,帕塔木汗想給女兒張羅一個上門女婿,以后也好照顧自己和烏拉孜。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滿意的,對方卻提出要有新房子才能結婚。
36 莊仕華自己拿出七萬多元蓋了新房。七萬多元,對工薪階層的家庭不是一筆小錢,可莊仕華卻說,我一個月工資一萬多塊呢,我妻子、女兒也有幾千塊,拿出一小部分就夠了。
37 “你覺得自己特別富裕了是嗎?”有人間。莊仕華說:“是啊,過得非常好了,要那么多錢干嗎,要那么多房子干嗎,你也就睡那一張床。拿出錢來做點公益的事兒,這比較快樂。”
38 是什么原因使他多年堅持這么做?他的回答只有兩個字:感恩!他說自己出生在四川簡陽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從上小學到高中,學費、書本費、生活費都是政府減免,衣服也大多是鄉親和老師資助的。
39 入伍后,部隊黨組織又送他上了軍醫大學,還派他去學習先進醫療技術,把這個農民的兒子逐步培養成醫生、科室主任、醫院院長。他說他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理所當然應該為黨工作、為人民做事。
40 三十七年前,他當衛生員巡診時,從馬背上摔下來受傷住進醫院。同病房的維吾爾族農民吐拉西,每天幫他打開水、穿衣服,就是家里送來一碗湯,也要倒出半碗給他喝。莊仕華想只有把自己掌握的醫術用在服務邊疆各族群眾身上,心里才會踏實。
41 莊仕華出任武警總隊醫院院長之后,認準一個理兒:人才是創新發展之本,一流的服務質量必須由高素質的人才來支撐。為了給官兵和群眾解除病痛,必須鼎力培養好醫生。
42 夏力是從地方大學入伍的高才生,但臨床經驗不足,莊仕華為他爭取到去北京積水潭醫院學習培訓的機會。
43 有人反對:出去深造,少則一年,多則兩三年,科里人手這么緊,工作誰來干?萬一學成不回來不是白培訓了?莊院長頂住壓力,不為所動。
44 夏力培訓歸來果然不負重望,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成功地完成了全髖關節置換術、膝關節置換術等手術,填補了邊疆地區醫院骨科的空白。
45 后來,夏力被提升為骨科副主任、主任,帶領大家將骨科從只有四張床位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七十八張床位,成為醫院服務官兵和群眾的骨干科室。
46 心內科副主任阿里木江在上海同濟大學攻讀醫學博士學位。他家屬在烏魯木齊市沒有住房,時常牽扯他的精力,影響學習。2004年,莊仕華建議黨委給他特批了一套住房。
47 阿里木江圓滿完成學業,取得博士學位,拒絕了多家醫院的邀請,毅然回到新疆武警總隊醫院臨床一線,現在成為心內科獨當一面的骨干。
48 醫院堅持每年分批組織各科室主任到北京、上海等知名醫院參觀見學,邀請知名專家教授到醫院進行學術講座,每年選派五名優秀骨干外出學習和考研、讀博。
49 莊仕華任院長期間,醫院先后有六人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三十一人獲得碩士學位。
50 莊仕華全力支持新技術的引進,醫院開展了永久性起搏器安裝等百余項新技術項目,為服務官兵和群眾提供了人才和技術保障。
51 泌尿科經過論證,提出開展腎移植手術。當大家對這項技術的引進出現爭議時,莊仕華力排眾議,全力支持。為此,醫院投資百萬元購買設施,組織醫護人員外出學習培訓。
52 2006年5月,泌尿科進行第一例活體腎移植手術。莊仕華專門邀請北京人民醫院教授現場指導,成功地為光新兵、光新勇兄弟倆做了活腎移植手術。
53 莊仕華以身作則,樹新風、立正氣。2006年,莊仕華的表弟得知醫院要投資七百多萬元建招待所,便帶著自己的工程隊趕到新疆。
54 他曾多年照顧莊仕華在四川老家的父母,自認為有這種關系,攬下工程應該沒問題。莊仕華告訴他:“這項工程我們要公開招標,你去找招標委員會。”
55 表弟剛一出門,他就告訴負責招標的竇副院長:“我表弟的工程隊技術實力不高,你別讓他參加招標。”
56 竇副院長考慮到莊仕華的情面,心想主體工程不讓羅三華干,就照顧他干維修工程。當招標方案報給莊仕華時,他硬是把表弟給拿掉了。
57 近兩年,莊仕華由于工作需要去內地的次數增多。他每次都訂最便宜的往返票,住到北京總隊醫院辦公室.老戰友說:“你過去在我辦公室住可以理解,現在當院長了還這么節儉?”
58 在莊仕華的帶動影響下,去年醫院差旅費開支三十六萬多元,九名常委僅開支一萬六千元,其余大都用在科室醫護人員外出學習培訓上。
59 前些年,醫院在干部使用、職稱評定時常有矛盾,影響官兵干事業的凝聚力。莊仕華上任后,建立起干部公開公示考評制度,每個干部德、能、勤、績好差在公示欄上一目了然。
60 原內科醫護人員飽受非議,進取意識不強,現在形成創一流工作業績的濃厚氛圍,先后引進心臟支架起搏器等十多項治療新技術,發展成高血壓科、心內科等四個專業科室。
61 幾年前,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深處擔負看押任務的喀什支隊班長何克儉突發疾病,在送往三百公里的地方醫院途中不幸死亡。此事深深地印在莊仕華腦海中。
62 2002年,莊仕華提出建立遠程醫療系統。當數百萬元的投資方案出臺后,引起大家的爭議。莊仕華和書記給大家統一思想:要把服務基層官兵放在首位,絕不能讓何克儉的悲劇重演。
63 他們建成集門診掛號、收費結算、病案管理以及遠程醫療、遠程教學為一體的“軍衛一號”工程,實現了二十三個衛生隊(所)和九十八個邊遠中隊的遠程醫療會診。(哨所的官兵正通過屏幕接受專家面對面治療。)
64 莊仕華還力主建立了心理咨詢科,投入三十萬元購買了心理治療設備,選派培養了四名心理咨詢師,為基層官兵提供網上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培訓心理輔導員四十余人。
65 2008年,院黨委考慮到前來住院的一線傷病員執勤、訓練非常辛苦,決定將新建的招待所改建為軍人病區,配置賓館化,購置了一百多萬元醫療器械,建立圖書室和文化活動中心。
66 投入一億七千萬元建起了信息化設施和功能完善的門診樓、住院樓等,購買了核磁共振、螺旋CT等現代化醫療設備。
67 在莊仕華的領導下,武警新疆總隊醫院從過去十四個科室、三百張床位,發展為四十二個科室、八百多張床位,應用百余項醫療新技術服務官兵和群眾,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醫院。
68 2006年夏末的一天,烈日炎炎,六百多名官兵和醫護人員衣著整潔,在醫院門診樓前列成方隊,等待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69 “啪!”隨著一塊紅布飄然落下,“全軍先進醫院”“全軍信息化建設先進醫院”“國家A級守信醫院”“全國百家誠信醫院”“國際‘ISO9001:2000國際質量認證”“三級甲等醫院”,門診樓前掛起的六塊金牌閃閃發光。
70 方陣和圍觀群眾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不少官兵流下喜悅的淚水。“掛這些牌子是讓全院醫護人員每天警醒,看自己是否對得起獎牌上的贊語。”在掛牌儀式上,莊仕華這樣告誡大家。
71 幾年后,門診樓前的獎牌變成了三十八塊……
72 莊仕華聲名遠揚,被評為“感動新疆十大人物”“全國百姓放心醫院院長”“中國驕傲第五屆十大時代新聞人物”“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全國道德模范”,被譽為“當代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