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霞(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100029)
?
遏制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的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生產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解讀
李燕霞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100029)
摘要:《解釋》內容涵蓋相關犯罪主體范圍、定罪量刑標準、從重從輕處罰情節的具體運用以及相關公職人員貪污賄賂、瀆職犯罪的認定處理等方面的多個重要問題。在當前生產安全事故易發、高發,造成群死群傷的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仍然時有發生的態勢下,《解釋》的實施,將對遏制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的發生、嚴懲安全生產事故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為黨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順利落實提供了司法保障,也必將對交通運輸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生產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于辦理危害生產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解釋》規定,原則上以死亡一人、重傷三人,或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一百萬元作為入罪標準,并首次明確了“隱名持股人”將被追究刑責。《解釋》共17條,針對此類案件起訴、審判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作出了有針對性的規定,內容涵蓋相關犯罪主體范圍、定罪量刑標準、從重從輕處罰情節的具體運用以及相關公職人員貪污賄賂、瀆職犯罪的認定處理等方面的多個重要問題。《解釋》自2015年12月16日起正式實施。
安全生產工作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當前,全國安全生產形勢呈現總體穩定、持續好轉的態勢,但形勢依然嚴峻,造成群死群傷的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仍然時有發生。如,陜西咸陽“5·15”道路交通事故、河南平頂山“5·25”火災等。其中,2015年8月12日發生的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險化學品倉庫爆炸事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大批房屋損毀和巨額經濟損失,社會影響十分惡劣。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強調發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指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位一體”發展理念。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發展理念,必須堅決遏制經濟社會建設活動中生產安全事故易發、高發的態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于辦理危害生產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在這樣的背景下適時出臺,其將對遏制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的發生、嚴懲安全生產事故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為黨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順利落實提供了司法保障。
1.1明確公職人員“隱名持股”可構成安全生產事故犯罪的犯罪主體,實現對安全生產犯罪懲治的全覆蓋
《解釋》強調要嚴密刑事法網,確保刑罰效果,明確了重大責任事故罪、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和不報、謊報安全事故罪的主體范圍。《解釋》明確規定,負有組織、指揮或者管理職權的實際控制人、投資人,或者對安全生產設施、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負有直接責任的實際控制人、投資人,可以認定為這些犯罪的犯罪主體。
在實踐中,某些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具有特定職務身份的公司、企業管理人員,為了規避法律、法規關于國家工作人員不得違規投資入股生產經營企業,或者公司、企業管理人員不得違規從事與所任職公司、企業同類業務等方面的禁止性規定,以他人名義投資入股公司、企業,從而達到隱藏自己股東身份、充當“隱名持股人”的情況普遍存在。該條的規定,明確了公職人員幕后持股,充當“隱名持股人”的,可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和不報、謊報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體。刑法條款中,對重大責任事故罪、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等,沒有明確規定犯罪主體。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對于一些并非法定代表人但是對公司有實際控制權的人,有的地方法院進行了處理,而有的地方法院沒有進行追責。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國家工作人員或者相關領域的企業人員雖然不是“明面上的”企業負責人,但暗中占股或實際控制企業,在事故發生后,調查和追究責任時,這些國家工作人員往往會有阻礙調查、追責的情況,因此在此次司法解釋中,首先明確了追究這些責任人員的責任。
2.2危險物品肇事罪和消防責任事故罪等危害生產安全犯罪的“起刑點”明確為死一或傷三可入罪,依法嚴懲安全生產犯罪
在解釋出臺前,對于危害生產安全犯罪的多個罪名,包括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重大責任事故罪、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危險物品肇事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和不報、謊報安全事故罪等,近年來危險物品肇事罪和消防責任事故罪尤其多發、頻發,均無明確的定罪量刑標準,實踐中難以把握。
《解釋》對上述定罪量刑標準作出了明確規定,原則上以死亡一人、重傷三人,或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一百萬元作為入罪標準。《解釋》對于相關罪名處第二檔法定刑的條件采用了“事故后果+責任大小”的規定方式,即原則上事故后果達到一定程度,行為人又對事故承擔主要責任的,方可處以第二檔法定刑。同時,對于少數案件中的部分次要責任人不處以第二檔法定刑難以作到罪責刑相適應的情況,可以考慮適用《解釋》規定的兜底條款,處以第二檔法定刑,也就是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3進一步明確了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的適用條件,提高重罪適用率
《刑法修正案(六)》增設了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法定最高刑為有期徒刑十五年,是危害生產安全犯罪中的重罪,但實踐中適用率偏低,主要問題在于對“強令”一詞理解不當,將某些強令違章冒險作業行為錯誤認定為普通責任事故犯罪,導致處刑過低,不利于嚴懲犯罪。《解釋》進一步明確,明知存在事故隱患、繼續作業存在危險,仍然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利用組織、指揮、管理職權強制他人違章作業,或者采取威逼、脅迫、恐嚇等手段強制他人違章作業,或者故意掩蓋事故隱患組織他人違章作業的,均應認定為“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
2.4嚴厲打擊重大安全事故的“保護傘”,重判貪污受賄瀆職,從源頭上遏制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筑牢了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多發的法律防范大堤
《解釋》強調要嚴懲相關貪污賄賂和瀆職犯罪,規定國家工作人員違反規定投資入股生產經營,構成本解釋規定的有關犯罪的,或者國家工作人員的貪污、受賄犯罪行為與安全事故發生存在關聯性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貪污、受賄犯罪和危害生產安全犯罪的,依照數罪并罰的規定處罰。
實踐表明,許多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背后,均隱藏著公職人員的貪污賄賂或者失職、瀆職行為。從近年來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情況來看,各類安全責任事故所涉的貪污瀆職職務犯罪案件,主要涉及建筑、煤礦、交通、非煤礦山、消防安全、化工生產、食品醫藥等7個行業,占立案總數74.88%。此外,涉案職能部門主要集中在安全生產監管、煤炭行政主管、建筑、交通、公安、國土、黨政等國家行政機關和行政執法部門,占立案偵查的犯罪嫌疑人總數44.13%。司法機關懲治事故單位責任人員的同時,更要嚴懲隱藏在事故背后的公職人員犯罪。2013年至今,最高檢派員直接參加國務院調查組介入11起特別重大事故的調查,立案偵查事故背后所涉職務犯罪案件136件136人。例如,在江蘇省蘇州昆山市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別重大爆炸事故案、河南平頂山“5·25”特別重大火災事故案等生產安全事故中,一批涉嫌貪污賄賂、瀆職等職務犯罪的公職人員被依法立案偵查。近期,最高人民檢察院已派員介入深圳光明新區渣土受納場“12·20”特別重大滑坡事故調查,并與廣東省檢察機關已組成檢察調查專案組,依法嚴查事故所涉瀆職等職務犯罪。
2. 5事故后阻撓搶救或以故意殺人罪論,用刑法捍衛生命的尊嚴
根據2007年國務院頒布的《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發生事故后,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不立即組織事故搶救的、遲報或者漏報事故的、在事故調查處理期間擅離職守的,有上述任何一種行為,要處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罰款;第三十七條規定,事故發生單位對事故發生負有責任的,根據死傷情況、事故大小,分別處以10萬元至500萬元不等的罰款。該兩款在處理上基本以罰款等行政手段為主。雖有在末尾提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說明并不具體。
實踐中,某些黑煤窯、礦山業主在安全事故發生后,為掩蓋事故事實、逃避法律追究,不僅不組織搶救和向相關部門報告,反而故意隱匿、遺棄事故受傷人員,甚至作出堵塞出事礦井、掩蓋事故真相的惡劣行為,導致被困人員和被隱匿、遺棄人員死亡、重傷或者重度殘疾,社會危害嚴重,影響十分惡劣。
《解釋》明確規定:安全事故發生后,故意阻撓開展事故搶救、遺棄事故受害人等導致被困人員和被隱匿、遺棄人員死亡、重傷或者重度殘疾的,應依法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實踐中,一些生產責任人等為了隱藏事故真相,或者為了隱瞞死傷人數,并以此逃避責任,這種行為動機完全背離了人性。從本質上來講,生產安全事故之后阻撓事故搶救、救援的行為相當于故意殺人,理應給予嚴懲。同時,為作到寬嚴相濟,樹立正確行為導向,《解釋》同時規定,在安全事故發生后積極組織、參與事故搶救,或者積極配合調查、主動賠償損失的,可以酌情從輕處罰。
2. 6未依法取得安全許可證件或者安全許可證件過期、被暫扣、吊銷、注銷后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等六種情形將予以從重處罰
《解釋》對實踐中常見、多發的多種從重處罰情節做了專門規定。其中包括:未依法取得安全許可證件或者安全許可證件過期、被暫扣、吊銷、注銷后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關閉、破壞必要的安全監控和報警設備的;已經發現事故隱患、經有關部門或者個人提出后,仍不采取措施的;一年內曾因危害生產安全違法犯罪活動受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的;采取弄虛作假、行賄等手段,故意逃避、阻撓負有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實施監督檢查的;安全事故發生后轉移財產意圖逃避承擔責任的。
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部門、生產經營單位、職工個人以及社會公眾的共同努力。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而且往往帶來重大人員傷亡,是影響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相關職能部門的玩忽職守、一些企業的違法違規操作,是安全事故長期得不到有效遏制的根本原因。上文提到,從近年來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情況來看,交通運輸行業也是各類安全責任事故的多發行業。根據資料,在近年來的交通事故中,交通運輸部門干部職工被倒查責任的逐漸增多。溫州動車事故54人被追責。湖南鳳凰橋垮塌事故50多人被追責。
2011年,監察部直接參與調查處理13起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案件,其中結案9起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69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的269人中,省部級干部4人、廳局級干部33人、縣處級干部62人,107名涉嫌犯罪的責任人員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實踐的教訓是深刻的,而《解釋》出臺和實施,對交通運輸行業的影響也將是深遠的。
第一,國家公職人員一定要堅守底線,廉潔自律,堅決貫徹關于國家工作人員不得違規投資入股生產經營企業,或者公司、企業管理人員不得違規從事與所任職公司、企業同類業務等方面的禁止性規定。否則,一旦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將面臨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極大風險。
第二,行業監管部門,一定要堅持“誰許可,誰監管,誰主管,誰負責”,切實做到“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把好行政許可關,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對不符合許可條件的堅決不予許可;對已經獲得許可的交通運輸企業要強化許可后監管,強化執法檢查,落實“雙隨機”抽查要求,對違法行為堅決依法給予暫扣、吊銷、注銷經營許可證等處罰。
第三,交通運輸企業,要切實做到“管生產必須管安全“,在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要積極組織、參與事故搶救,或者積極配合調查、主動賠償損失,故意阻撓開展事故搶救、遺棄事故受害人等導致被困人員和被隱匿、遺棄人員死亡、重傷或者重度殘疾,不得虛報、瞞報、漏報事故情況,否則將要承擔刑事責任。
DOI編碼:10.13646/j.cnki.42-1395/u.2016.01.011
中圖分類號:U69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6)01-0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