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勁松 (安徽省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
?
海因里希法則與“互聯網+”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黃勁松(安徽省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31)
在海因里希法則理論的基礎上,將“互聯網+”應用到建筑企業安全管理中,兩者相結合,理論指導實踐,對及時消除施工現場安全隱患、提高管理人員與作業人員的安全責任心、達到預防事故發生的目標起到非常顯著的效果。
海因里希法則;互聯網+;安全管理
20世紀末,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安全管理的認識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建筑企業管理者逐漸認識到安全管理是建筑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設備的運行安全既是企業安全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需要。但是,到目前為止,很多建筑企業只是從形式上提出了“安全第一”的要求,在理論和實踐上沒有解決“安全第一”的指導思想和實現“安全第一”的方法手段。筆者根據多年安全管理經驗與實踐,對海因里希法則與“互聯網+”在建筑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海因里希法則又稱“海因里希安全法則”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則”,是美國著名安全工程師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則,即每一起導致嚴重人身傷害的事故,其背后大約存在29起導致輕微人身傷害的事故和300起未導致人身傷害的事故。對于不同的生產過程、不同類型的事故,上述比例關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這個統計規律說明了在進行建筑施工活動中,大量發生的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以及違章指揮行為,必然導致重大傷亡事故的發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則應消除“三違”,減少和消除無傷害事故,重視事故的苗頭和未遂事故。
“海因里希法則”對建筑企業安全管理來說是一種警示,它說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時說明安全生產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它也就給了安全管理一種方法,即發現并控制事故征兆。海因里希把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發展過程描述為具有一定因果關系的事件且具有連鎖發生的過程,即:①人員傷亡的發生是事故的結果;②事故的發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③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是由于人的缺點造成的;④人的缺點是由于不良環境誘發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遺傳因素造成的。從這種認識出發,海因里希進一步研究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認為人的缺點來源于遺傳因素和人員成長的社會環境。因此,海因里希認為,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消除機械的或物質的不安全狀態,中斷事故連鎖的進程而避免事故的發生。
海因里希法則在建筑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可歸納為兩點:一是事故的發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產生的隱患量積累的結果,減少事故首先消除隱患量的積累;二是在實際操作層面,提高管理人員與作業人員的素質和責任心,消除或控制人的缺點。海因里希法則在建筑企業安全管理中應用步驟如下:
①首先施工過程要進行程序化,使整個施工過程可以進行考量,這是發現事故征兆的前提;
②對每一個程序要劃分相應的責任,找到相應的責任人,并讓他們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以及安全事故帶來的巨大危害性;
③根據施工過程列出每一個工序可能發生的事故以及發生事故的先兆,培養員工對事故先兆的敏感性;
④在每一個工序上都要制定定期的檢查制度,及早發現事故的征兆;
⑤在任何工序上一旦發現生產安全事故的隱患,要及時排除;
⑥在施工過程中,即使是一些未導致人身傷害的事故,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及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互聯網+”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與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簡單地說就是“互聯網+XX傳統行業=互聯網XX行業”,“互聯網+”對建筑企業不是顛覆,而是換代升級,“互聯網+”有利地推動了建筑企業升級改造。
在建筑企業安全管理中,過去沒有互聯網,安全檢查、教育培訓、專項方案審批等工作全靠工作人員“兩條腿”,工作量大且很難做到動態監控,影響工作的及時性與有效性。有了互聯網以后,傳統的安全工作方式與方法受到很大的挑戰,同時也給企業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手段。①通過“互聯網+安全培訓”,可以建立安全生產遠程安全教育平臺,企業對項目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可以通過平臺隨時進行,從而不斷提高項目專職安全員的業務素質與技能;項目安全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平臺對一線作業人員進行視頻事故案例分析、安全動漫等及時且具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效果更好。②通過“互聯網+安全檢查”,對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與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進行遠程視頻檢查,實現動態監管,為企業與項目安全管理裝上了“千里眼”與“順風耳”。③通過“互聯網+專項方案”,可以對項目專項施工方案及時進行審批,安全技術問題得到及時溝通解決,確保安全管理措施與安全技術措施有效并嚴格落實。④通過“互聯網+安全會議”,可以及時召開遠程視頻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分析部署安全生產工作,不需要管理人員從一線施工現場返回企業總部,大大節省了施工現場管理人員的精力與時間,降低企業管理成本。
海因里希法則為建筑企業事故預防提供了思路,“互聯網+”則為事故預防具體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兩者相結合在建筑企業安全管理中應用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海因里希法則要求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互聯網+安全培訓”可以及時隨時隨地對所有管理人員與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使其掌握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意識,營造濃厚的安全氛圍,達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的目的;“互聯網+安全檢查”與“互聯網+專項方案”可以及時掌握、發現施工現場的重大危險源與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技術措施與安全防護是否落實到位,施工機械與特種設備等安全裝置是否齊全有效,達到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的目的。
其次,海因里希法則要求及時消除隱患量的積累,通過“互聯網+”企業總部與項目部可以及時發現隱患,企業總部可以對項目部及時進行提醒、預警與溝通,如要求項目專職安全員每日填寫工作日志并附施工現場圖片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系統報送企業總部安全管理部門進行審批,企業總部安全管理部門對隱患整改進行要求與核查,從而達到及時消除隱患量的積累這一目的。
最后,海因里希法則要求提高管理人員責任心,消除或控制人的缺點,通過“互聯網+”可以有效實現這一目的,建筑企業總部要求施工項目部每日上報生產與安全報表,報表明確各重點區域、部位與環節的危險因素與責任人,項目經理、分項工程師、專職安全員并簽字確認,企業總部安全管理部門每日進行審批。如果發生事故,可以通過報表進行追溯找到責任人,追究其管理責任,從而達到提高管理人員責任心,消除或控制其缺點的目的。
建筑企業安全管理的最終目標就是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要想達到這一目標,海因里希法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地思路與努力方向,“互聯網+”則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非常有效、便捷的手段,兩者結合,不僅改變了建筑企業安全管理的傳統模式,而且使企業總部和施工項目之間的安全管理信息傳輸更為便捷,實現了安全信息資源的共享,不但使管理者與員工、企業總部與項目部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更直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而且又便于實現實時監控,防微杜漸,使生產過程規范化、標準化,最大限度實現安全生產。
[1] 馬美娟.建筑業10項新技術之信息化應用技術[J].施工技術,2011(3).
[2] 翁壘.交通運輸工程建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3] 黃勇.公路水運工程施工安全重大隱患排查要點[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F279.23
C
1007-7359(2016)03-0281-02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3.103
黃勁松(1974-),男,安徽肥東人,畢業于東南大學,學士;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