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雙紅, 張俊波, 羅 靜, 高健強, 冉 輝, 李建新, 陸安法
(1.銅仁學院護理學院,貴州銅仁 554300;2.銅仁學院生物與農林工程學院,貴州銅仁 554300;3.銅仁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銅仁 554300)
?
銅仁學院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建設思路
印雙紅1, 張俊波2*, 羅 靜2, 高健強2, 冉 輝2, 李建新2, 陸安法3
(1.銅仁學院護理學院,貴州銅仁 554300;2.銅仁學院生物與農林工程學院,貴州銅仁 554300;3.銅仁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銅仁 554300)
摘要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是林學學科內的二級學科,該學科研究是人類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的主題,具有可持續性,以及十分重要的研究地位。銅仁學院在該學科建設方面已形成特色,并以提高貴州乃至我國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最終研究目標。筆者分析了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的現狀和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以及目前該學科在國內省內同類學科中所具有的優勢,重點探討了該學科的建設思路,旨在助力學科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特色;學科優勢;改革思考
Thinking on Construction of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ongren University
YIN Shuang-hong1, ZHANG Jun-bo2*, LUO Jing2et al
(1. School of Nursing,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2. 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Abstract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is the subordinate discipline within forestry science. The discipline research is the eternal subject of hum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status.Tongren University has form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with improving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wild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in Guizhou even China as final research objective. The discipline status and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features were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thinking was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mot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Key words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Subject advantages; Reform thinking
為使我國野生動植物學科的發展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健全我國野生動物學科人才培養體系,銅仁學院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在拓寬專業面,擴大課程覆蓋面,增加實踐技能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已初步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現代化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科研帶教學、以科研興教學的新路子已逐步形成。該學科應加強教學與生產、科研相結合,拓寬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口徑,夯實基礎,使學生在科學研究實踐、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個性和特長,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
1學科現狀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是林學學科內的二級學科,在學科發展和建設過程中,以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為指導思想;以生態學、保護生物學、自然保護區學、保護經濟學等理論在野生動植物管理中的應用為核心研究內容;以野生動植物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為主攻方向;以現代宏觀技術和微觀技術相結合為主要研究手段;以全面提高我國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最終研究目標。學科的主要任務是在符合國家林業生態建設要求的前提下,著力研究動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該學科整合了各方面的師資力量,組建了一支年齡、職稱合理的學科隊伍。
2學科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
2012年來,該學科致力于解決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的關鍵問題,重點從特色動植物資源調查、野生動植物保護技術、種養殖技術,遺傳性狀分析及遺傳育種,營養分析、食品加工技術、天然產物分析等領域開展工作;該學科已經成為貴州省具有地方特色的動植物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的重要技術平臺和生物科學類相關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學科。該學科的科研和教學主要以黔東乃至貴州省的自然保護區和保護水系的動植物資源為重點,從以下3個研究方向開展工作。①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與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調查、保護策略與技術措施研究;②野生動植物繁殖與利用:野生動植物的繁殖、遺傳育種及其產品的開發利用研究;③天然產物分析與利用:天然產物提取、分析與利用。這3個方向形成一個解決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關鍵問題的完整研究體系。
2.1動植物資源調查與保護研究方向的特色銅仁市擁有貴州省最多的國家級保護區(保護區和保護水系)和最復雜的生態環境和物種多樣性;具有貴州省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黔金絲猴等保護研究);銅仁學院在調查研究藥用植物資源、野菜資源、兩棲爬行、魚類等研究方面處于貴州省先進水平;銅仁學院具有得天獨厚的研究地理優勢和研究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較完善的研究平臺。銅仁學院生物科學專業學生所開設的《植物學》《動物學》野外實習教學環節的實施,將研究方向的資源調查任務融入教學環節,為學科建設提供人力、物力保障。銅仁學院生物與農林工程學院將保護理念融入辦學特色,凝練為“綠色、環保、生態、和諧”的辦學理念,形成獨特的院系文化,培養人,陶冶人。
2.2野生動物繁殖與利用研究方向的特色銅仁市擁有貴州省最豐富的國家級保護動植物和經濟動植物,其保護和利用價值巨大;形成了從野生動植物的原地保護和異地繁殖保護、規?;敝忱?、產品開發、產品銷售的系統性研究體系;在研究藥用植物資源、野菜資源等方面,部分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銅仁學院具有得天獨厚的特色經濟植物研究地理優勢和研究平臺。以黔東乃至貴州省的自然保護區和保護水系的動植物資源為重點,在植物方面,以具有生態意義和經濟意義的植物為主要馴化和繁殖研究對象;在動物方面,采用植物類似的思路,重點研究魚類、哺乳類、兩棲爬行類和鳥類等,結合保護區、企業和社會需求,解決社會需要的重大問題,具有巨大的生態意義和社會意義。
2.3天然產物分析與利用研究方向的特色銅仁市擁有貴州省最豐富的國家級保護動植物和經濟動植物,天然產物研究空間巨大;形成了從野生動植物繁殖和利用與天然產物分析和利用相結合的系統性研究體系;銅仁學院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產物研究地理優勢和研究平臺。以銅仁市乃至貴州省的保護區、企業和社會需求的上述研究動植物為主要研究對象,提取天然產物,分離純化,分析天然產物的特點與應用價值等,形成天然產物的性質研究到產品研究的體系,與制藥廠、食品加工廠等合作,充分利用地方優勢物種的資源,探索特殊天然產物的開發,不斷產生具有銅仁學院知識產權的天然產物分析與利用的研究成果。
3目前該學科在國內省內同類學科中所具有的優勢
該學科在國內省內同類學科中所具有的優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在省內乃至國內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銅仁市擁有全省最多的國家級保護區和最復雜的生態環境和物種多樣性,如銅仁市有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達8.564 754萬hm2,占全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33.83%。②具有全省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黔金絲猴等保護研究)。③銅仁市擁有全省最豐富的國家級保護動植物和經濟動植物,其保護和利用價值巨大。④銅仁學院在調查研究藥用植物資源、野菜資源、兩棲爬行、魚類等研究中,處于全省先進水平,在研究藥用植物資源、野菜資源等方面,部分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⑤形成了從野生動植物的原地保護和異地繁殖保護、規模化繁殖利用、產品開發、產品銷售的系統性研究體系。⑥銅仁學院具有穩定的研究團隊和較完善的研究平臺。
4該學科的建設思路
指導思想:在現有基礎上,圍繞保護區、企業和社會關注的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的相關問題,集中團隊力量,在3個研究方向上選取有代表性的研究對象,形成從資源調查到繁殖利用和天然產物的系統的研究體系,形成具有較大影響的系統性研究成果,完善系統性的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研究平臺,服務本科教學,籌備研究生學位點的申報工作和建設工作,為社會服務,形成具有銅仁特色的優勢學科。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2]。
4.1頂層設計,制訂學科規劃進行頂層設計、制訂科學的發展規劃對于重點學科建設和發展而言是首要問題。學科以銅仁市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8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為核心研究區域,輻射武陵山區乃至貴州省和周邊省份,致力于解決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的關鍵問題;重點從特色動植物資源調查、野生動植物保護技術、種養殖(植)技術,遺傳性狀分析及遺傳育種,營養分析、天然產物分析、食品加工技術等領域開展工作,為貴州工業化強省、城鎮化帶動戰略和銅仁市“構建兩帶兩圈產業體系、推進六個新跨越”的發展戰略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的理論依據;將學科建設成為貴州省具有地方特色的動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產業化研發的重要技術平臺和生物科學類相關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學科。在科學判斷重點學科發展階段的基礎上做好學科規劃工作,能夠有效引導資金投入和政策激勵的流向,避免資料的浪費。
4.2激活機制,著力建設高水平的學科隊伍學科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最為重要的方面,對推動高校學科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為完善教師培養和使用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地方本科院校應建立鼓勵校內專任教師到一線學習交流、吸引該學科相關的生產操作人員到學校兼職授課的制度和機制,并定期派遣教師到基層部門或先進的院校進行短期考察和學習。針對重點學科建設的特殊性,學科隊伍建設要具有水平突出、整體性強的特點,其建設過程中要以及隊伍的整體性,以及隊伍內外的協調性。
4.3整合資源,構筑重點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學科創新平臺是重點學科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創新平臺建設是具有較高集成度的整體工程,不僅包括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的建設,更包括學科方向、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以及資源的整合、共建和共享。通過構筑重點學科創新平臺系統工程,加大重點學科硬、軟件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進學科發展,提升學術地位。
4.4加強管理,營造有利于重點學科建設的良好環境學科管理工作事關重點學科長遠發展,是提升重點學科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該學科應加強教學與生產、科研相結合,拓寬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口徑,深化基礎,加強實踐教學使學生在科學研究實踐、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個性和特長,進而推進人才培養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4.5重視交流,提高重點學科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地方本科院校應定期邀請國內外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專業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或生產操作人員到學校講學交流,跟蹤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專業的前沿研究。在學科水平和發展目標上要求重點學科在國內外交流與合作方面比一般學科更深入,通過切實制訂與落實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計劃,加快學科的國際化進程。通過政策激勵,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基地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強重點學科與國內外先進學科的交流與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認真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學科建設經驗。
4.6強調產出,探索管理新機制把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以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作為重點學科建設成效的重要標志,作為對重點學科考核評估的主要指標,并將重點學科建設與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理論創新緊密結合。學校管理工作事關重點學科長遠發展,是提升重點學科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通過加強管理,規范重點學科建設組織、運行、管理、考核制度,滿足重點學科發展需要,增強學科創新活力,提升學科建設層次,提高學科建設效益,促進學科全面發展。將重點學科建設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統籌管理和指導協調,明確學校各有關部門在重點學科建設方面的職責,各負其責,通力合作,及時研究和解決重點學科建設的重大問題,積極支持重點學科發展。堅持重點學科建設與管理并重,積極探索重點學科建設新模式和新機制。創新管理體制,努力為國家培養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富有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復合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使其能夠在林業、農業、環境保護等部門從事資源調查與規劃設計、生產、管理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5結語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的研究是人類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永恒主題,具有可持續性以及十分重要的研究地位。銅仁學院結合當地資源,不斷進行野生動植物學科改革的探索,必將為我國培養大批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農業創新人才,以及為我國實現綠色發展目標做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黃大莊,袁玉欣,閆海霞,等.適應時代需求培養面向21世紀的新型林學本科人才[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4(6):40-43.
[2] 葛少衛,夏品奇,程永波.高校重點學科建設思路與對策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S1):98-99.
中圖分類號S-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06-322-02
收稿日期2016-01-22
作者簡介印雙紅(1986-),女,貴州銅仁人,講師,碩士,從事感染免疫學研究。*通訊作者,副教授,博士,從事免疫遺傳與抗病機理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502067);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trxyDH1504);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黔教合KY字[2015]411號);貴州省科技合作計劃項目(黔科合LH字[2015]7238號,黔科合LH字[2015]7236號,黔科合LH字[2015]7237號);省級重點學科項目(黔學位辦[2013]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