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適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學院,湖南衡陽 421005)
?
高職農林類專業植物生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范 適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學院,湖南衡陽 421005)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高等教育中已變得越來越重要。植物生理課程是農林類高職院校植物生產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筆者就教學環節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展開探討,總結出互動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參與式教學方法改革的具體思路,探討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植物生理;創新能力;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創新能力已成為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1]。高職院校承擔著為國家培養應用技術人才的任務,近年來已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強調素質培養的今天,如何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高等教育中已變成一個重要的課題[2]。植物生理課程是農林類高職院校植物生產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就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而言,目前每學年有園林技術、林業技術等兩個專業大約10個專業班級開設該課程。承擔該課程的教師任務較重,學生對該課程學習質量的高低影響其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要有創新意識,且要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就教學環節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展開探討。
目前高職學生的招生時間在三本之后,且文理兼招。文科生在高中階段生物及化學課程內容涉及較少,在這方面底子薄、基礎差,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這兩章,只介紹一些基本知識,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階段,每個階段的特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系,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化過程、中間物質的分子式等則不要求掌握。在外界條件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中,光照等因子對植物冠層生長有直接影響,是生產實踐中樹木栽培及養護管理等方面的基礎知識,需要重點講解。植物生理課程與實踐關系密切,每章的重點在于植物生理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解決生產一線過程中“為什么要這樣做”、“怎樣做才合理”等問題。如“施肥濃度為什么不能過高”的問題,就要用“水勢”中“水往低處流”來解答;“大樹(大苗木)移植為何要截枝除葉”的問題,要用“蒸騰作用”中“水分平衡”來解答;“扦插時為什么不能插反了”的問題,要用“植物生長的極性”來解答。另外,隨著相關學科的發展,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不斷涌現,然而教材相對固定,其更新的速度不可能很快,換言之,教材的更新速度遠遠滯后于知識的更新速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依賴教材,而要通過多種途徑,增加與植物生理相關的最新前沿知識,既是對教材的補充,也能滿足學生學習新事物的需求。有足夠的知識,才能為創新提供源泉。如植物礦質營養,可以把無土栽培、葉片營養、樹干注射液等內容補充進來;植物水分代謝,可以把“噴灌、滴灌和暗灌”等植物灌溉的新方法以及新型的節水技術“調虧灌溉”等補充進來。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把近來科學家發現的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脊椎動物——斑點鈍口螈等內容補充進來。
2.1互動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主要目的,以啟動聯動能力為主線,通過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的探索來實現教育目標[3]。首先由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設計問題,引發學生進行問題探究、交流及提問,然后教師進行指導或強化拓展,最后引導學生進入深度理解、歸納和創新階段。互動式教學模式具有主體性、過程性、交流性、創造性和反饋性的原則。
互動式教學在師生平等觀念的基礎上,尊重和熱愛每一位學生,為他們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使其才智在課堂中得到充分展示,這樣學生的創新熱情才能得以激發,學生思維才能得到開拓,課堂就會變成以創新為重心的素質教育陣地。因此,互動式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4]。如講授葉綠體色素的比例及穩定性時,可以提一些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如“為什么葉子一般為綠色”“秋天葉片變黃是怎么回事”,這些問題會引發學生自發探索,并提出新的與植物顏色有關的問題,如“紅楓葉片為什么是紅色的”“白花是怎么回事”“為什么花朵的顏色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為什么牽牛花的顏色一日三變,清晨為粉紅色,之后是紫紅,最后是藍色”,這樣就把問題從葉綠體色素拓展到花青素,在輕松愉悅的互動氣氛中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開拓學生的思維。
2.2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是在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學習過程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的教學方法[5]。啟發式教學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是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完美結合。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引發學生探索求知領域,啟發學生思維,點撥思想火花,激發創新靈感,讓學生自己尋找獨創性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講授水勢的概念時,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如植物從土壤吸收水分往枝條、葉片、頂端運送,感覺是“水往高處走”,這樣是否與“水往低處流”的原則相悖;豆類種子萌發時能把巨大的石頭掙裂。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然后引入新課的內容“水勢”。講植物生長的影響因子光質時,可提問題“高山上的植株為什么較矮”、“為什么大樹底下無豐草”;講向重力性時,可以對學生提問“生產實踐中種子播種時沒有區分上下,為什么根會向下生長,而莖會向上生長”;講向光性時可以由問題“向日葵為什么向著太陽”引入,啟發學生思考,從而縱向聯系前面章節與生長素有關的知識點,這樣學生就理解了此問題是由于光線照射引起植物體內生長素分布不均所致。又如在講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時,可以啟發學生從分布、運輸、生理作用等方面進行比較思考:生長素是莖尖產生、向下極性運輸、促進根的分化和生長,而細胞分裂素則大致相反,是根尖產生、向上運輸、促進芽的分化;生長素促進器官縱向伸長,而細胞分裂素引起橫向擴大;生長素促進細胞核的分裂,而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質的分裂,且只有在生長素存在的前提下,細胞分裂素才能出現促進細胞分裂的作用;生長素引起頂端優勢,而細胞分裂素抑制頂端優勢。通過啟發,學生也就理解了激素之間的協同作用及拮抗作用,為創新思維打下了基礎。
2.3情境式教學情境式教學是教師通過設置與教學內容相一致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情境中讓學生獲得具體感受,引導學生關注教學內容,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引發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和探究,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情境式教學是一種適合進行創新教育的教學模式[6]。例如在講光合作用時,1771年普利斯特的實驗證明,綠葉在光下放出氧氣,吸收二氧化碳,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實驗來證明這個結論。這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和用具備選,讓學生分組討論,并設計實驗流程,再進行演示和講解,由學生互相進行評價和討論,各小組再對實驗設計進行修改。通過這樣的流程,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培養,視野得以拓展,創新意識和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2.4參與式教學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課堂上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學習,參與機會較少,學生學習無主動性,因此積極性不高。參與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大綱設置相關問題,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例如可以在課后給學生布置一些題目,如“怎樣讓菊花提早開花,怎樣進行種子活力的快速檢測”等問題,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查詢文獻資料并制作具體方案。學生到圖書館積極查找文獻資料,分組討論哪些材料可以選擇、什么材料最好、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各方法有什么優缺點、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等,再集中完成實施方案。學生通過參與這些過程,提高了學習能力及團隊協作意識,鍛煉了工作能力,激發了創新意識,培養和提高了創新能力。
目前課程考核主要是考核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考核的形式單一,大多為閉卷筆試,而且試題大多是往年的翻版,對于知識的綜合運用考核較少,無法體現和激勵學生的創新能力,需逐步向注重知識應用和創新能力的考評轉變[7]。為此,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對課程考核進行了改革,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植物生理考核的成績分3部分:一是考勤成績,占20%,包括理論和實踐課程的考勤,激勵學生參與課程的全部教學環節;二是平時成績,占40%,包括課堂提問的回答、問題討論的參與、課后方案的設計與制作、實踐課程的表現等;三是期末考試成績,占40%,植物生理課程期末考試進行了2項改革,一是改傳統的閉卷考試為開卷考試,二是試題以傳統的考核基本知識點為主(占35%左右)改為以注重知識應用和創新為主(占65%左右)。這樣既有對基本知識的考核,又主要考核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和創新,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認真對待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這種考核方試注重學生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
通過改革高職植物生理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提高,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了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教師必須具備創新意識,關注學科的發展和課程教學改革,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植物生產類專業生產和管理一線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
[1]魏天新.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J].中國林業教育,2010(28):48-51.
[2]朱廣慧,唐蓉,錢蘭華,等.高職《植物與植物生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22(1):144-146.
[3]卞勇,楊巧紅,張玉泉,等.高職園林專業《植物及植物生理》課教學改革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9(7):98-99.
[4]李敢,劉穎,王德堂,等.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研究[J].廣州化工,2016,44(13):189-191.
[5]李健.高職植物與植物生理課程教學改革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14):12-14.
[6]遠兵強.農業高職院校植物與植物生理教學改革初探[J].河南農業,2012(5):18-19.
[7]岳桂華.高職植物及植物生理課的教學改革[J].遼寧高職學報,2007,9(6):30-31.
Cultivation of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in Plant Physiology Teaching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AN Shi
(Landscape Department,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Hengyang,Hunan 421005)
Cultivation of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higher education.Plant Physiology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the majors of plant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 this research,we discussed the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and evaluation method in teaching link.The concrete thought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heuristic education,scene teaching and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 reforms were summarized.Finally,how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was discussed.Key wordsPlant physiology;Innovation ability;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Evaluation method
范適(1969-),男,湖南衡陽人,副教授,博士,從事植物生理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2016-07-31
S-01
A
0517-6611(2016)25-2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