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偉,胡新燕,馮 營,趙明明,李衛華
(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徐州 221131)
?
江蘇省馬鈴薯產業現狀·問題及研發對策
孫亞偉,胡新燕,馮 營,趙明明,李衛華*
(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徐州 221131)
探討了江蘇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了江蘇省馬鈴薯產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品種單一,產量低;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沒有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模式;產業開發不完善,技術支撐弱等。據此,從優良品種選育、標準化栽培、病蟲害防治、產品保鮮儲藏和專業化加工等方面提出了發展江蘇省馬鈴薯產業的研發對策。
馬鈴薯;產業現狀;研發對策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為茄科茄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秘魯和智利一帶,由于它耐旱、耐脊薄、高產穩產、適應性廣、營養成分全和產業鏈長而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視[1]。我國是全球第一馬鈴薯生產大國,根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的數據,目前馬鈴薯已成為我國繼小麥、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4大作物。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食物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對馬鈴薯食品特別是休閑食品的消費量逐年加大;另一方面由于馬鈴薯加工業的發展,使馬鈴薯國內外需求量不斷增加,特別是加工原料馬鈴薯市場不斷擴大,帶動馬鈴薯種薯及專用馬鈴薯市場的迅猛發展[2]。馬鈴薯主糧化的內涵,就是將馬鈴薯加工成適合中國人消費習慣的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產品,實現目前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產品向產業化系列制成品轉變,由溫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作為我國三大主糧的補充,逐漸成為第四大主糧作物。
江蘇省位于我國東部沿海中部,屬于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性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氣候條件適合馬鈴薯種植。目前,江蘇省農作物中夏糧主要是小麥,秋糧主要包括稻谷、玉米、大豆和少部分薯類。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人均耕地持續減少,這種客觀條件決定了江蘇省必須調整種植業結構,以提高土地效益,增加農民收入。馬鈴薯營養豐富,適應性強,單產水平高,可達1.8萬元/hm2,比一般小麥、水稻產值高出3 000~9 000元/hm2不等;對于高品質專用型馬鈴薯,其產值還要高出更多。與此同時,借助江蘇經濟優勢以及市場優勢,發展馬鈴薯加工業,可以培養高附加值的農業產業,提高農業土地利用率[3]。筆者概述了江蘇省馬鈴薯產業現狀,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研發對策,為促進江蘇省馬鈴薯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馬鈴薯適應性非常廣,江蘇省區劃上處在中原二季作區。近年來,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4萬hm2左右,鮮薯單產1.5萬kg/hm2,總產60萬t。主要分布在淮安、徐州、宿遷、連云港、鹽城等市,蘇南、蘇中僅有零星種植。
種植品種以早大白、克新一號、荷蘭十五、中圓五號、費烏瑞它、豐樂、特豐2號等為主。種植方式以露地春播為主,以設施栽培為輔。近年來,馬鈴薯在江蘇的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加上品種問題、自然災害等原因,馬鈴薯的總產量也呈逐年下降態勢。從單產情況來看,徐州、連云港等地的波動比較大(具體范圍數據列出來),其他地區有降有升,比較平穩。
2.1品種單一,產量低生產上存在著種薯品種單一,農民種植選擇隨意,盲目購種造成品種混雜等現象,至今沒有篩選出適合江蘇省種植的馬鈴薯主推品種進行推廣。盡管江蘇省有小面積高產方單產達3萬kg/hm2以上的記錄,但根據江蘇省農業經濟統計資料顯示,占比較大的零星種植區單產均在1.5萬kg/hm2左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2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江蘇省馬鈴薯種植時間較短,品種混雜,質量不齊,或大調大運,或自留種薯。加之馬鈴薯脫毒品種的檢測手段應用少,脫毒種薯的推廣不普及,至今未能建立適合本地發展需要的良種繁育體系,很難達到優質高產的生產目標。
2.3沒有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模式江蘇省馬鈴薯種植地區規模較小,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4]。種植戶和企業、市場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產業鏈條,導致農戶在產品定價方面的議價能力較低,從而使得馬鈴薯價格普遍偏低[5]。由于科研推廣技術力量極其薄弱,馬鈴薯種植戶普遍未能掌握先進實用的栽培技術;另一方面,由于沒有制訂栽培技術標準,農民無法開展標準化種植,相應地生產出的產品一致性較差,難以向市場提供標準化產品。
2.4產業開發不完善,技術支撐弱江蘇省馬鈴薯產業動力不足,加工規模小,加工企業沒有發揮出龍頭作用,不能有效帶動當地農民產業化種植和規模化生產,經濟效益較低,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不高。目前馬鈴薯產業鏈條太短,由于技術支撐薄弱,僅有的少數加工企業主要從事初加工,造成了馬鈴薯主要以初級產品出售,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作為生鮮蔬菜被消費掉,而馬鈴薯本身的優良特性、營養價值都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產業化進程緩慢。
為了發揮江蘇省經濟優勢和產業潛力,更好地引導和服務于廣大農民和企業發展馬鈴薯產業,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馬鈴薯研究、示范和技術推廣工作。
3.1引育結合,為農民提供適宜的優良品種江蘇省在馬鈴薯區劃上屬中原二季作區,長期育種目標是根據本省的氣候特點、間套種為主的耕作栽培制度和病毒病、青枯病、晚疫病發生普遍的情況,通過輪回選擇、種間雜交、雙單倍體和基因工程育種等手段創造親本材料,著重選育對光照反應中性、塊莖休眠期短、商品質量好、抗病性強的早熟品種或塊莖膨大早、速度快的中早熟品種。近期目標應在引進省外優良品種的基礎上,科學布局,進行多點試驗、示范,篩選出適合本省種植的菜用和油炸、淀粉專用型早熟和中早熟品種。
3.2加強脫毒技術研究示范,建立健全良種繁育體系在引進、培育新品種的基礎上,加強脫毒技術研究示范,重點研究影響脫毒薯商品質量、塊莖體積大小及整齊度的因素,研究試管苗大田移栽生產原種關鍵技術。制訂無毒化、小型化種薯生產標準,充分發揮春秋二季作區的優勢,提高繁殖系數,源源不斷地為馬鈴薯生產提供優質種薯。成立馬鈴薯脫毒種薯省級繁育基地,建立健全種薯質量檢測體系,保證脫毒種薯質量。
3.3研發馬鈴薯高產高效標準化栽培技術在大力推廣優良品種與脫毒種薯的基礎上,根據設施栽培和露地種植的不同特點,重點研究示范栽培地選擇、地膜覆蓋、壟溝種植、高效間套作、平衡施肥等增產增效技術,示范推廣馬鈴薯機械化播種與收獲技術,提高單產水平和效益。制訂不同種植制度條件下栽培技術標準,實現全省馬鈴薯栽培高產高效標準化。加大對農民的宣傳培訓力度,通過專家講座、專業技術培訓等方式,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和新方法,并通過對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扶持,擴大新技術的輻射范圍和帶動力量[6]。
3.4按照無公害生產原則,研發病蟲害防治技術馬鈴薯病蟲害防治要本著“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優先采用農業、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輔以化學防治[7]。按照無公害生產程序,研發并集成示范晚疫病、根腐病、病毒病及蚜蟲等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包括農藥減量施用技術、采收前停止施藥時間確定及農藥殘留速測技術等。具體防治技術有用懸掛涂有機油或農藥的黃板對蚜蟲進行誘殺,晚間掛銀灰色膜對蚜蟲進行驅離及對金針蟲、螻蛄、地老虎等采用頻振式殺蟲燈夜間誘殺的物理防治技術;采用培育和保護天敵七星瓢蟲和食蚜蠅來防治蚜蟲等害蟲的生物防治技術,采用苦參素和鏈霉素等生物藥劑來防治青枯病、黑脛病的技術等。
3.5研究示范儲藏、保鮮和專用加工技術根據江蘇省中原二季作區的特點,研究示范商品鮮薯及秋繁微型種薯的儲藏、保鮮技術。馬鈴薯品種的固有生物學特性與加工技術、加工品質相輔相成,篩選加工專用品種,使馬鈴薯原料物盡其用,對促進馬鈴薯加工產業升級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5]。研究收集當前國內常見、經過國家審定的在種植品種特性,系統研究不同品種的感官品質、營養價值和風味及其它加工適合性指標并進行聚類,篩選出適宜不同加工用途的各類品種,以期為馬鈴薯加工產業原料保障提供參考和借鑒。為了適應馬鈴薯主糧化的趨勢,除了研究傳統的淀粉、油炸加工技術外,還應加強蒸煮烘焙類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工保鮮工藝研究示范[8]。
[1]王培倫,董道峰,楊元軍,等.2012年山東省馬鈴薯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C]//陳伊里,屈冬玉.馬鈴薯產業與農村區域發展.哈爾濱:哈爾濱地圖出版社,2013:22-24.
[2]劉宣東,何孝衛.淮安市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7(14):164-165.
[3]徐竹英.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J].山西農業科學,2008,36(8):10-11.
[4]劉俊霞.中國馬鈴薯國際貿易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15-19.
[5]FALLOWS S J,WHEELOCK J V.Byproducts from the UK food system 1:The potato processing industry[J].Conservation&recycling,1982,5(2/3):163-172.
[6]黃云霞.馬鈴薯種薯種肥問題施肥方法試驗[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1(21):34-35.
[7]曹娟,鐘霞,王紅靜,等.無公害早春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5(19):26-27.
[8]李梅,田世龍,程建新,等.蒸煮烘焙類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工保鮮工藝[J].甘肅農業科技,2015(12):82-83.
Current Status,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omato in Jiangsu Province
SUN Ya-wei,HU Xin-yan,FENG Ying,LI Wei-hua*et al
(Xu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uzhou,Jiangsu 221131)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omato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was discussed.Problems in tomato industry was analyzed in Jiangsu Province,such as single variety,low yield,imperfect improved-seed propagation system,not yet forming large-scale and standardized planting,imperfect industrial development,poor technology support and so on.Based on these,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omato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good variety selection,standardized cultivation,pest control and prevention,product fresh-keeping storage,and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processing.
Tomato;Industry status;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孫亞偉(1983- ),男,江蘇泰興人,助理研究員,碩士,從事作物遺傳育種研究。*通訊作者,研究員,從事作物遺傳育種研究。
2016-08-07
S-9
A
0517-6611(2016)25-2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