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這么樣一個跨世紀的偉大作家,恐怕是誰也不敢加以否認而敬虔的吧?
但,惟其因為是偉大地,所以總是苦痛著的。但丁是這樣,杜斯杜夫斯基是這樣,而我們的巴金先生也是這樣。
可是,我所說的關于他的苦痛,并不是物質的;在作為物質生活與發展中的巴金,他起先在東南大學附中出去,因以勤工儉學的名義到了法國后,便在一個平民底拉丁區內,嚼著冷硬的面包,忍耐著苦痛,一直過了兩三年這樣下賤人的生活;就是回國后到了上海,也仍然在開明書店作過極不相干的外國文底校對職務。在這種境地里的巴金,當然為一般大人物們所不屑道及的。但,這樣看來在物質方面的巴金似乎也很苦痛,可是實際上他最苦痛的還是精神上,譬如在《復仇》底序里面他說:
“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記了一切地大笑,因為我戴了假面具。
“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的假面具,我看見了這世界的面目。我躺下來,我哭,為了我的無助而哭,為了看見人類的受苦而哭,……”
又說:
“……我的靈魂為著世間的不平而哭泣著。” 這就是他靈魂的自白,也就是他苦痛的自白。而且由這些看來,我們可以知道這位作家在精神上是存在怎樣的苦痛。
我們為什么需要巴金 只因是碩果僅存?
他曾說:“有你在,燈亮著”,這是巴金對冰心的贈言,現在被用來描述我們對巴金的追思。巴金之于我們,有著特殊意義:我們需要那種獨立思考、自由言論的知識分子精神。這種精神,對于任何一個年代的人們都是激勵。
作家卡片-----巴金
他,曾是一位世紀老人。被稱為中國的盧梭,中國現代文學巨匠.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他生前凝聚畢生的激情與智慧,寫下了《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萌芽》《寒夜》《隨想錄》《死去的陽光》《新生》《砂丁》……為我們留下了千萬字的作品。
一位詩人在《敬壽巴老百歲》中這樣寫到:
時光如水,巴金是金。
真心真意,深意深情。
大智大悟,舉重若輕。
大作大家,淡泊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