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雅慧

摘要:一直以來,三農問題是一項關于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偉大事業,也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如何解決好三農問題也是困擾國家政府的一大難題。近些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不斷提高。我國農村居民的生活消費支出也呈現出穩步上升的態勢。與此同時,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農村消費市場缺乏成熟和健全的體系,良好的農村消費環境,新型的消費觀念,盡管農村消費市場飽含著巨大的潛力,但是諸多制約因素限制住農村消費市場的發展,農村消費水平總體偏下。農村消費市場的落后,不利于我國經濟建設,讓經濟增長缺乏來自廣大農村的主要動力。本文將從建立健全的農村基礎設施、提高農民收入、轉變消費農民消費觀念等多個角度,針對目前農村市場存在的各種問題,探究如何加快我國農村消費市場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消費市場;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對策
一、我國農村消費市場的現狀特點
1.農村消費市場潛力巨大,發展迅速
(1)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幅度逐步加大,農村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根據相關統計,2015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422元,比上年增長8.9%,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4年已經達到10488.9元,相比2013年的9429.59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1.2%,由此可見,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保持一定的增長百分比,穩步提升中。
(2)根據2005年-2014年《中國統計年鑒》,近十年來,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從整體上來看呈現出不斷提高的趨勢。具體從圖中可以看出,根據消費支出增長的速度來分階段,第一階段2005年-2010年,這個階段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增長緩慢,但增長較平穩。第二階段2005年-2014年,這個階段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速度較前一階段有提升,實現了較快的增長。而在第三階段2013年-2014年中,速度再一次加快,圖形中表現為斜率更大,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是不斷提高的。
圖為2005年-2014年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費支出趨勢走向
2.我國農村消費水平整體偏低,城鄉差距大
據統計顯示,201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429.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955.1元,二者比例為1:2.858,而在2014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488.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381.0元,二者比例為1:2.801,從中可以看出,雖然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在上升,但是相比城鎮居民收入水平來說,總體水平偏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再從人均消費支出的層面上來分析城鄉之間的差距,根據年鑒數據,2014年、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19968.08元和18487.54元,同比增長了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8382.57元和7485.15元,同比增長了1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大于城鎮居民,但是2013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只占41.98%,2014年占40.49%,城鄉消費水平相差如此之大,農村消費市場仍處于偏低的水平。二者的恩格爾系數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恩格爾系數是用來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標,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7.1%,2014年已經達到了35.6%,而2014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7.9%,也就是說經過十年的發展,農村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才勉強趕上城鎮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城鄉差距顯而易見。
3.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不合理,且正處于轉型時期
根據2012年中國年鑒,我國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費支出為5908元,其中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食品消費支出2323.9元,占比為39.33%;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居住消費支出1086.4元,占比為18.39%;這兩項合計總占57.72%。相比之下,同年的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交通通信消費支出652.8元,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醫療保健消費支出513.8元,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文教娛樂消費支出445.5元,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衣著消費支出396.4元, 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家庭設備及用品消費支出341.7元,合計占比39.78%。這個數據可以看出我們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不合理,集中在基本生活消費上,而文教娛樂、醫療保健是和家庭設備上的消費支出占很小的比重,農村居民國內旅游人均花費為491元,還在起步階段。從農村居民消費整體的趨勢上來看,2010年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食品消費支出占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費支出的41.09%,2011年占比40.36%,直到2012年占比39.33%,呈現不斷減少的趨勢;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居住消費支出占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費支出的比重從2010年的19.06%到2012年的18.39%,也呈現出減少的趨勢;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交通通信消費支出、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醫療保健消費支出、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文教娛樂消費支出占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費支出的比重分別由2010年的10.52%到2012年的11.05%,由2010年的7.44%到2012年的8.7%,由2010年的7.54%到2012年的8.4%,這意味著我國農村居民消費已經由只偏重于食品、居住的基本生活保障型消費向追求交通通信、醫療保健和文教娛樂等享受型消費的轉變。再從農村居民耐用品消費的角度來看,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洗衣機、電冰箱、空調機、計算機擁有量分別由2010年的57.3臺到2012年的67.2臺,2010年45.2臺到2012年的67.3臺,2012年16臺到2012年的25.4臺,2010年的10.4臺到2012年的21.4臺。2010年的農村居民國內旅游人均花費為306元,到2012年540.2元。增長了76%。家用汽車擁有量也在逐步攀升。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農村消費結構不合理,但是它也正處于轉型期,由溫飽型向小康型的轉變。
二、制約我國農村消費市場發展的因素
1.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低,農民消費能力差
農民的消費能力受收入水平直接而深刻的影響,進而影響著我國廣大的農村消費市場。因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成為制約農村消費市場發展的一大障礙。2013年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467元,2014年為28843.85元,同比增長9%;2013年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429.59元,2014年為10488.88元,同比增長11.2%。相比于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僅占其35%。收入水平低制約著農民的消費能力。同時存在的障礙是農民增收難,近些年來,農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務工和家庭農產品的銷售,作為外來務工的農民工,文化素質不高,技術水平偏差,面對城市的就業壓力,工資水平不高。大量農民工選擇外出務工,土地耕作減少,農業科技水平落后,產品附加值低,農民很難在農產品上獲得較高的收入。
2.我國農村的基礎設施落后,農村消費環境差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一直以來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無論是交通運輸還是通訊條件都落后于城鎮,這些基礎條件的天生薄弱,使得農村消費市場與外界的聯系不夠,外界先進的生產資料一直難以進駐農村,導致農村農業科技水平長期落后,農產品轉型速度慢,農產品附加值也難以提高。基礎設施的落后,還給農產品的外運和銷售造成一定的困難,銷售渠道和運輸渠道的不暢不能建立起一個良好的流通方式和銷售模式,農村 消費市場發展受阻。同時基礎設施落后,阻礙了城鎮生活消費品的流入,使得農村消費市場的升級難以進行。
農村的市場管理體系不健全,存在流通不暢、價格過高、假冒偽劣、組織混亂等多個問題,難以滿意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更有很多像冰箱、彩電、空調這樣的耐用品在農村沒有建立相應的售后服務體系,農村居民的消費者權益得不到保障,產品維修成本大,相關產品的消費市場不能拓展,滿足農村需求的產品很少。
3.農村居民消費觀念過于傳統,消費方式落后
在廣大農村地區,傳統的消費觀念依舊是主流,農村居民崇尚保守消費,傾向于將收入用來儲蓄,即使了購買產品,主要也是追求實用、耐用、廉價,而不是追求高檔次的商品消費,從而農村消費市場也一直難有較大程度的開拓。傳統的消費理念還導致農村消費區域的不均衡,農村居民購買商品具有嚴重的從眾性,對同一款商品、同一家商品有著極為特殊的感情,這種從眾購買商品,導致購買區域的過度集中。落后的消費觀念制約著農村消費市場的發展。
三、拓展農村消費市場的對策及建議
1.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增強消費能力
(1)國家政策上繼續增大對農業的投入,尤其是對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和消費環境。在稅收政策上繼續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力度,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建立專門用于服務農村社會的資金,鼓勵大中型企業進入農業生產領域進行共同發展,建立和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將農產品始終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同時,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貧力度,幫助脫貧。
(2)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調整農業的內部結構,合理安排農、林、木、副、漁的比重,維護傳統農業的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適當得增加非傳統農業、加快技術升級,提高農產品的質量,開發新產品,延長農業產業鏈,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消費環境
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消費環境將大大有利于拓展農村的消費市場。首先需要完善的是廣大農村的交通、通訊、水電供應,政府要加大對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同時利用各種惠農政策,吸引社會投資,滿足資金短缺的問題。同時建立健全的社會市場管理體系,引導農村消費市場形成良好的流通方式、經營模式和服務體系,解決好農村居民一直擔憂的相關產品的售后維修問題,維護農村居民的消費者權益,形成合作友好的買賣關系。建立健全法制監督機制,堅決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改善消費結構。
3.轉變農民消費觀念,提倡新消費觀
大力宣傳先進的消費理念,積極引導消費者轉變傳統的消費觀念,更新消費習慣。鼓勵農村居民摒棄只追求廉價、低檔次產品的理念,在不違背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美德的條件下,適度擴大消費。優化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加大適合農民消費特點的產品生產,提高產品的性能,質量。支持農民開拓消費領域,滿足更多的消費需求。加大農村的教育力度,倡導農民科學消費、理性消費、健康消費,增強農民自身的保護意識,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保護消費者的權利。
參考文獻:
[1]高志敏,彭夢春.我國農村消費市場發展現狀、影響因素與對策思考.商業經濟,2010(24).
[2]丁進海.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現代農業科技,1107-5739(2015)17-0334-02.
[3]周運國.淺談如何開拓我國農村消費市場.決策管理,2009(15).
[4]李敏.提高農民收入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太原科技,1006-4877(2008)02-0016-02.
[5]熊呂茂.我國農村消費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廣東行政學院學報,1008-4533(2007)01-0058-04.
[6]王鋒.我國農村消費市場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及其拓展對策.農村經濟,1003-7470(2009)-03-0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