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撰稿人 延平
?
工商銀行:擁抱互聯網金融時代
本刊特約撰稿人延平

“對銀行而言,真正的挑戰是自己能否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有著“宇宙行”之稱的工商銀行正加速變革,積極擁抱互聯網金融時代
2015年12月12日,一年一度的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名單正式出爐,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2793.54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金融業首位。業內人士表示,全面擁抱互聯網金融,是工商銀行在新常態下取得良好市場表現的重要因素。自2015 年3月以來,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工商銀行)正式發布互聯網金融品牌“e-ICBC”和一批主要產品,成為國內第一家發布互聯網金融品牌的商業銀行。
工商銀行發布的互聯網金融品牌主要包括:電商、即時通信和直銷銀行三大平臺;支付、融資和投資理財三大產品線上的一系列互聯網金融產品;以及“支付+融資”、“線上+線下”和“渠道+實時”等多場景應用。
其實,最近一年多的時間,工商銀行的e-ICBC戰略已經開局。其中,定位于“名商名品名店”的“融e購”電商平臺,對外營業14個月時間,注冊用戶已達1600萬人,累計交易金額突破1000億元,交易量進入國內十大電商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工行首次正式推出的直銷銀行融e行,即使沒有工行賬戶的客戶也可以通過手機號、他行賬號等信息在融e行開戶,購買工行理財、基金、保險等產品,解決金融服務更開放的問題。
工行董事長姜建清表示:“對銀行而言,真正的挑戰并不是來自于跨界競爭者,而是我們自己能否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金融生態環境和客戶需求變化,以創新進取擁抱變革。”
據介紹,目前工行以互聯網業務為主的電子銀行業務占全行業務的比重達87%。工行表示,預計2015年企業對消費者的B2C電商平臺交易量將達3000億元,而企業對企業的B2B電商平臺交易量將達到2000億元。
據工行行長易會滿介紹,工行通過網銀等渠道已經把線下85%的業務搬到線上。業內人士這樣形容“宇宙行”的“大象”轉身:當阿里巴巴通過電商數據做小微貸時,工行通過大數據技術沉淀用戶數據,在“融e購”平臺給買家預授信,發放消費貸款;當第三方支付大行其道時,工銀也推出了“線上POS”,可以整合所有銀行的賬戶進行網絡支付;當VC紛紛投資消費貸企業時,工行的信用貸產品“逸貸”2014年已經發放2300億元,和全國P2P網貸成交之和基本相當。
無論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境外企業“走進來”,還是海外客戶的資產管理,都是被工商銀行密切關注的國際業務市場。在過去的三年中,該行海外業務年均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2014年境外機構凈利潤增幅更是高達40%。而這只是工商銀行成為“最大全球銀行”的開始,因為工商銀行正密切關注著“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帶來的海外商機。
目前,工商銀行已經構建了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所涉及國家和區域高度重合的境內外經營網絡布局,業務遍及亞、非、歐三大洲33個國家,涉及交通、農業、電信、機械等多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