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玲,付穎
?
普通化學教學中的完整美育*
楊玉玲,付穎
(東北農業大學 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30)
論述了普通化學教學中完整美育的內涵和實施途徑.試圖將完整美育滲透到普通化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和成就美,將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完美結合,從而使教書育人走向育人成人的階段.
普通化學;完整美育;實施途徑
美育是塑造美德、凈化心靈與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徑,因而美育能把大學生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教育部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強調指出:“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該綱要從兩個維度詮釋美育:一個是審美教育,就是以學生為審美主體進行培養,使之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成為洞悉美、會審美的人;另一個是立美教育,就是以學生為審美客體進行培養,陶冶學生的人文情懷,使學生成為美的人[1].審美教育與立美教育的融合才是完整美育.本文聚焦普通化學教學中美育的誤區,對完整美育內容及實施途徑做了初步探討.
1普通化學教學中的美育誤區
1.1把美育等同于“審美教育”
在普通化學教學中,常常以教學內容為美育手段,以培養人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的激情和能力為目標,進行課堂教學[2].這種美育觀只是設想運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各式各樣的美來塑造人,卻沒有把應該怎么做才美作為問題來考慮,只是做足了外圍工夫,沒有深入到內涵.這是借美教育,不是立美教育[3].教育歸根結底要落實到人.感受美與成為美是一個互相作用的過程.強調審美教育,偏重于手段方法,美育不完整;強調立美教育,偏重于目的結果,美育依然不完整.
1.2把美育從屬于“智育”
美育主要是對學生的品行進行塑造和對學生的道德進行培養,其中包括了價值觀念、人格境界的提升,精神個性、趣味格調的培養.在學校美育中,相當多的人仍然認為美育是學生智育發展中的一種輔助手段.
這樣美育就失去了獨立地位,美育的發展因此更無從談起.除了美育在課程設計上的指導思想不足外,在課程設置、課程實施和教學過程等方面都存在著偏差.因為普通化學課程屬于基礎課程,使得教師并不重視對美育的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也不高.
2普通化學教學中完整美育的內容
2.1審美教育
從審美教育維度看,美育的內容應該有3個方面,即審美知識、審美能力和審美心理.美的特征在普通化學中的化學物質、化學現象以及化學規律等諸領域普遍存在.在中學時代,學生已了解化學物質的形態和結構的特點,并且掌握了化學變化中的外在美.而大學的普通化學則在光怪陸離的物質世界中概括出了科學理論,并且使之呈現體系之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抓住教學時機向學生闡釋化學符號的簡潔美和化學公式、語言的哲理美,揭示化學理論規律的簡潔、有序、和諧和統一的理性美,把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理論形象化.如無論任何形式的周期表,在表達的內容上都是一致的,呈現出一種和諧美的境界,這是元素周期表的形式美;周期表把復雜的元素歸結于一張表格中,按照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從無序到有序,呈現出了對自然美的正確反應,這是元素周期表的理論美;周期表融多種規律于一體,或用語言闡述,或用公式表達,或用現象表述,這是元素周期表的規律美.
2.2立美教育
從立美教育的維度看,形象美、語言美、行為美和心靈美這4個方面屬于美育的內容.立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生動體現,應該融入到教書育人的各個環節中.在普通化學的教學過程中,無論從形式到內容、從教師到學生、從手段到目的、從靜態到動態還是從局部到整體,都應該有一個立美活動的過程.如在講授化學發展史的同時即可對學生進行立美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介紹中國化學發展史:中國陶器瓷器的輝煌,四大發明凝結的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介紹世界化學發展史:拉瓦錫利用實驗證實質量守恒,道爾頓提出的原子論,阿佛加德羅提出的分子論,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都體現出科學家們勇于創新,探索求真的科學態度.這些知識奠定了近代化學發展的基礎,而科學家們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人格魅力,給我們帶來永恒的探索求真之美.
3普通化學教學中完整美育的實施途徑
3.1構建美的教學目標
美育在普通化學中的教學目標: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能將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變為審美對象,體驗化學中物質的自然美,實驗的操作美和現象美,進而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使非化學化工類專業學生樹立全面的美的化學觀點.在實驗操作技能訓練中,教師通過規范的演示技能美,使學生掌握欣賞美和創造美的原則.通過講述鐳的發現過程,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化學家的情操美、毅力美和人格美等,以化學家為榜樣,有意識地培養和塑造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學生進行普通化學科學思想教育,使學生能用科學審美觀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
3.2展現美的教學內容
教師應立足于教材,依據普通化學教學大綱要求,結合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從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條件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篩選、整合和加工,對各個知識點內在邏輯關系進行梳理,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直觀美,領悟到化學的內在美和邏輯美.如原子結構一章由單電子體系到多電子體系到元素周期律的順序,即由“知識原點——知識鏈條——知識平面——知識體系”,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有體系和條理,給學生展示一種直觀美及完整美.經過比對分析,改變了化學動力學部分的教學順序,篩選、整合了一些知識點,形成“基本概念——反應機理——作用規律”的知識鏈條,給學生呈現一個條理清楚的學習網絡,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領悟知識體系的邏輯美.
3.3呈現美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內容,基于美育的培養和實踐,教師要因材施教,使用多種教學技巧.一方面,教師以學生為本,深挖教材的結構美、統一美和意境美,挖掘概念的對稱美和邏輯美.把抽象概念與鮮活形象結合,把發展智力與陶冶情操結合,把知識傳授與美感體驗結合,讓學生在物質的千變萬化中感受美,形成創造美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還要使教學方法靈活形象,巧置矛盾,分析矛盾,進而解決矛盾,環環相扣,循循善誘,師生形成共鳴,教和學形成互動.居里夫人說:“科學的探討本身就含著美,其本身給人的愉悅就是報酬[4].”因此教學中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把知識講得有聲有色,活靈活現,讓學生為之手舞足蹈,從不同層面感受美、領悟美和運用美.在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滲透學科最新成果,呈現前瞻性和時代性.如在介紹化學鍵時,常常以C60及其衍生物作為例子,力求把最基礎的理論知識聯系到最新的科研成果上.把一些新興材料如納米材料和儲氫材料增加到課程內容中;還會給學生介紹人工模擬固氮和原子簇化合物等[5].在講授這些知識時把握好學科前瞻性與基礎性相連接的主軸,通過分析例子和生動的介紹,說明教學前瞻與基本原理關聯,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結構.
3.3.1比喻的教學手段普通化學中有一部分內容理論性很強,因此學生不好理解.所以在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教學中,運用比喻的手法以形象激發學生的想象,使學生能對知識理解和掌握以及進行體系的建構.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的發展、生活的變化,學生接觸的事物和知識結構也在變化,教師也要用學生的話語體系去表達,去運用比喻講故事,做到常教常新.如在介紹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時,對于非基元反應(即復雜反應),是通過2個或者是2個以上的基元反應分步完成,這些基元反應步驟加和就構成了復雜反應的反應機理(反應歷程).總反應速率的快慢是由這些基元反應中最慢的一步來決定,因此,也把最慢的一步基元反應稱為決速步驟或者控速步驟.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可以引入木桶理論,該理論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一只能盛多少水,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在分析總反應速率時,基元反應中最慢的一步就是桶壁最短的那塊板,應該充分考慮.
3.3.2布白的教學手段按照格式塔心理學的解釋,人們在面對一種不完美的刺激物時,會產生使之完整的趨向,在內驅力的作用下,人們會追求完型結構,進而實現填補.因此,教學中很有必要運用布白藝術.在教學中運用布白手法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進而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6].
在普通化學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通過巧妙的布白,就可以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進而有所收獲.夯實教學內容,在知識上布白;運用語言技巧,在語言上布白;通過質疑問難,在心理狀態上布白;借助板書設計,在板面上布白.如講完NaCl,CsCl,ZnS和CaF2等晶體結構后,讓學生充分欣賞晶體帶給人的純潔、莊嚴和規整的美感享受,創造出教學的意境美.這樣課堂教學始終在緊張、活躍而又愉悅的智力活動中進行.
3.4塑造美的師德典范
3.4.1教師的形象美教師的形象集中體現為學識風范和人格魅力.教師知識淵博,嚴謹踏實,在知識上的一絲不茍,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治學態度.教師以生為本,實現學生發展的最大化,給學生以平等和尊重,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這樣的教師形象,才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3.4.2教師的語言美首先,動之以情的情感美.學生敏感的心靈能準確捕捉到教師語言中的情感因素,進而頓悟到“情”中之“理”和韻外之致.教師以美的語言承載著美的品德,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達到教育無痕的效果.其次,直觀形象的音韻美.教師豐富的教學語言,可以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激活學生的熱情.還有,教師慷慨激昂、抑揚頓挫的語言,能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再次,簡潔準確的科學美.教師用詞的規范嚴謹,準確精煉,體現出自然科學之美.這樣韻化語音、優化言辭、雅化行為及美化神情,使學生親其師,敬其行,信其道.
3.4.3教師的板書美教學板書是一種課堂藝術,是一種可視語言,是教師口語的書面表達形式,是傳遞教學信息的手段.其內容不在于多,而在于布局合理,詳略主次清晰.學生跟一個教師學習較長時間后,其所寫的字便會與教師所寫的字很相似,這說明了學生都有“向師性”.通過板書的形式創造美,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知識的建構更有體系,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發展.板書既是智慧的凝聚,也是藝術的結晶,它能給學生美的享受,更能給學生以思想的啟迪.
3.4.4教師品格的美《論語·陽貨》中說:“寬則得眾.”具體而言就是博大的胸懷和悅納的精神.面對調皮的學生,看到他的優點,以一種欣賞的眼光,蹲下身來,給他們以足夠的尊重.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塑造學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給學生以終生受益的影響和感化,教師的教育境界就從經師走向了人師.學生品格美德素質的培養起始于人性的自覺,著眼于情感的潛移默化,終于美的自醒.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可見,教育的本質在于喚醒,在于激勵.美育的本質是把情感喚醒,進而追求美、走近美、成為美.所以美育中的審美和立美必須完整的呈現.在普通化學教學中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充滿了美感,把抽象的理論與富有感染力的形象融為一體,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精神的愉悅;在言傳身教中優化學生心理結構,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將教書與育人完美統一起來,讓學生自由地發展個性、完善人格.
[1] 周慶元,胡緒陽.走向美育的完整[J].教育研究,2006(3):39-42
[2] 周冠生.美育的今天、明天與昨天——對美育概念及其在教育中地位之我見[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27(1):134-138
[3] 陳建翔.美育是教育的一種境界[J].爭鳴,1992(2):120
[4] 嚴華玉.大學化學教學中美育的融合[J].中國西部科技,2011(33):63-64
[5] 朱亞先,黃榮彬,林麗榕,等.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1(10):36-37
[6] 劉曉妮.化學教學中美育的培養與實踐[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6:22
Complet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general chemistry teaching
YANG Yu-ling,FU Ying
(School of Scienc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let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general chemistry teaching.Trying to permeate aesthetic education into all aspects of general chemistry teaching,guide students to perceive beauty,to appreciate beauty,to create beauty,to achieve beauty.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natural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to make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to the stage of educating adults.
general chemistry;complete aesthetic education;implementation approach
1007-9831(2016)04-0096-04
Q6-0∶G642.0
A
10.3969/j.issn.1007-9831.2016.04.026
2016-03-11
黑龍江省新世紀教改項目(JG2012010064);東北農業大學校級精品資源課
楊玉玲(1979-),女,黑龍江訥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化學方面的研究.E-mail:yangyuling215@126.com
付穎(1973-),女,黑龍江五常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化學方面的研究.E-mail:fuying@neau.edu.cn
1007-9831(2016)04-00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