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 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北京 100732)
?
不能曲解鄧小平的社會主義觀
——與王占陽“新社會主義論”商榷
劉德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北京100732)
〔摘要〕王占陽大量論著及其“新社會主義論”,提出并系統闡述了關于普遍幸福主義、新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的觀點,從中多次沿用鄧小平的論述予以論證,這顯然是對鄧小平社會主義觀的曲解。王占陽認為,鄧小平主張市場社會主義,強調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是公平分配而不是公有制,在分配制度上強調社會主義再分配而不是按勞分配,這是沒有理論依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市場社會主義,它仍然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實現共同富裕。王占陽主張的市場社會主義觀也與西方市場社會主義理論大相徑庭。廢除公有制的社會主義不是科學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性,對公有制的信心是社會主義信念的基礎,要深刻認識到集體經濟對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深化社會主義研究需要重視兩個問題:不能離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釋社會主義;理論界必須加強意識形態斗爭與理論建設。
〔關鍵詞〕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社會主義;公有制;“團體激勵”機制
王占陽大量著述論及其“新社會主義論”,在《新民主主義與新社會主義》一書中提出并系統闡述關于普遍幸福主義、新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的觀點〔1〕以來,他多次沿用鄧小平的論述以反復宣傳其觀點。但是,有些論點顯然是建立在對鄧小平社會主義觀的曲解之上的,有必要對其進行認真分析和甄別,溯本清源,以正視聽。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市場社會主義
王占陽自己可以主張市場社會主義,但是不能把這種觀點強加于鄧小平,在歪曲鄧小平觀點的基礎上來立論。他認為,鄧小平主張市場社會主義,始終認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是公平分配而不是公有制,始終強調的是社會主義再分配而不是按勞分配。在這個重大問題上,王占陽并沒有給我們什么過硬的經典依據,因為鄧小平的社會主義觀并非如此,鄧小平本人沒有明確提出過這樣的觀點。
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2〕,“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3〕。他還明確指出:“只要我國經濟中公有制占主體地位,就可以避免兩極分化。”〔4〕可見,鄧小平是把公有制與共同富裕聯系起來加以思考的。
王占陽說,“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始終認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是公平分配而不是公有制”,“鄧小平強調的始終是社會主義再分配,而不是按勞分配”〔5〕,這是沒有理論依據的。
王占陽認為,“鄧小平已經從國民收入再分配廣泛發展的事實中看出,只要有社會主義的國家政權,那就能夠實行社會主義的再分配,從而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是發展非公經濟就是發展資本主義,也不是以非公經濟為主體就是資本主義,更不是在非公有制經濟的基礎上不能實行社會主義分配制度。這就是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的深層內容,就是市場社會主義的新思想”〔6〕。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分配制度不可能脫離經濟基礎。離開這個基本原則,何必還打社會主義的旗號呢?
王占陽所說的“市場社會主義的首要特征就是市場經濟加基于私有產權的社會所有制”,“實質就是市場條件下的自由人聯合體”,“金融危機不是資本主義制度出問題,而是市場社會主義的自由人聯合體制度出問題”。〔7〕這不僅與鄧小平毫無關系,而且成為他為資本主義辯護的手段,其中存在著明顯的邏輯混亂。金融危機是世界資本主義的共同問題,中國沒有發生金融危機,怎么是他所認為的市場社會主義制度出問題呢?
王占陽的市場社會主義觀與西方市場社會主義理論也大相徑庭。市場社會主義是西方倡導和探索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道路與模式的思想理論。市場社會主義理論從20世紀20年代以來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是市場社會主義初步形成的時期。這個時期最著名的就是“蘭格模式”:生產資料實行公有制,小型工、農業可保持私有。該模式仍然有明顯的計劃特征。第二個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東歐、蘇聯經濟學家主張在計劃經濟框架內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第三個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研究中心是如何通過市場使西方走向社會主義,主要代表有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羅默的“證券的市場社會主義”理論、斯韋卡特的“經濟民主的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等。〔8〕根據沃德、柏格森等學者的概括,市場社會主義的主要特征之一仍然是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反對生產資料私有制,只是他們對公有的具體形式有不同的看法,如國家所有、集體所有、股份制等。
筆者認為,王占陽自說自話,也可以自成系統,但沒有必要披上市場社會主義的外衣,也許命名為社會市場主義或是別的什么主義更能表明其獨特性和創新性。
需要著重強調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然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公有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制度下,市場只是配置資源的手段,而不是社會的支配原則。沒有公有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和民主。以非公經濟為主體只能使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根本不可能有共同富裕。
二、廢除公有制的社會主義不是科學社會主義
對于公有制的重要意義,只要認真讀過《共產黨宣言》就再清楚不過了。可是對于不愿意看的人來說,卻可以視而不見。王占陽提出,“公有或私有并不是社會主義的界限。公有制若不利于生產力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它就不是社會主義。私有制若有利于生產力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它也屬于社會主義。所以公有化或私有化也并不是界限”〔9〕。公有與私有并不是隨便貼在社會主義身上的標簽,而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
他說:“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實際始終主張回到《共同綱領》的‘以公有制為主導、私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結構”,而且進一步斷言“他主張的‘公有制為主導’實際是指‘以公共財政為主導’而不是‘以國企為主導’”,“鄧小平所說的‘全民所有制’既不是指國企的所有制性質,也不是指當時已經確認其中包含資本主義因素的“三資”企業的所有制性質,而是指‘中國增加的收入都歸全民所有’,即指通過稅收形成的財政資金的所有制性質是‘全民所有制’,而且是無論公有制企業、私有制企業還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它們繳納的稅金所形成的公共財產資金的所有制性質都是‘全民所有制’”。〔10〕我們看到的是鄧小平反復強調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王占陽把主體改為主導有什么根據呢?難道真的只有他能讀出鄧小平的這些意思?
除了納稅,中央企業還要上繳最高達到30%的收益,這是公有制企業承擔的更多的社會責任。《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二二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11〕這應該在一步步落實,以前可能也在上繳,但是比例沒有現在要求的這么高。王占陽先生對此不會一無所知吧?稅收成為政府財政收入,政府以此進行再分配,要說這是全民所有的與事實有出入。
王占陽主張,“社會主義的根本要義在于滿足公民普遍幸福的需要,而不在于把某種結構奉為圣物來崇拜”〔12〕。由此,他認為,民主社會主義不是空想的、胡來的,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這實質就是美國已在逐步向社會主義和平演變了——需要指出,這種社會主義是典型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對公有制的信心是社會主義信念的基礎。我們要深刻認識到集體經濟“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13〕。黨的十六大報告就提出了這個命題。這應該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必須牢記這一點,腳踏實地地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加速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
人們常常以為集體經濟體制下監督成本高,造成干多干少一樣,干好干壞一樣,勞動者沒有積極性,集體經濟沒有效率。有的人想當然地認為,給公家干與給自家干不一樣,卻沒有深究是不是不給公家干就可以只給自家干,作為打工者給老板干活與作為主人給公家、給自家干活是不是一樣?
南街村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進行的集體主義經濟探索所取得的經驗和成就說明,重復博弈和團隊激勵機制可以克服集體經濟的“搭便車”難題,集體經濟具有復合激勵效應,在實踐中驗證了集體經濟的可行性。南街村之所以能夠克服搭便車,是因為在多次重復博弈(非“一錘子買賣”)中,“合作”行為(即不“搭便車”)是可能產生的。南街村采用增強農村社會原已存在的“社區性”、提高成員“退出成本”的辦法,增加博弈的可重復性,使集體成員具有長遠目光,不按“一錘子買賣”的邏輯想事和行事。南街村不斷發展公共福利,一系列非貨幣性的公共福利配給增加了南街村村民的“退出成本”(非貨幣化的福利不能帶走和轉讓),進一步加強了農業社會的社區性,增大了集體成員之間博弈的可重復性,使“合作”(不“搭便車”)成為可能。
在重復博弈中,“合作”是可能的,但并不是必然的。“合作”的實現依賴于博弈各方存在相互兼容的、促進合作的預期,“好領導”的功能與藝術即在于創造出這種預期,并使之得以持續下去。南街村起家的經驗充分說明“合作預期”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南街村起家是從“玩泥蛋”,即建磚廠開始的,賣“預售磚”讓干部先買, 群眾以為干部又要搞特殊化,也要求買預售磚,結果很快就籌到了建磚廠所需的資金。在建面粉廠時,村干部率先捐款,群眾也紛紛捐款集資,這說明村干部“吃苦在先”的行為就能把群眾的預期轉變到促進合作的行為上來,“搭便車”的心理和行為可以被個人與集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心理和行為所代替。“搭便車”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都可能成為集體成員的“平衡策略”,即單方不愿改變的策略,究竟事實上的平衡如何產生取決于領導的行為是“吃苦在先”還是“以權謀私”,這是引導群眾預期的關鍵。當人們預期集體經濟的壯大自然會給個人帶來實惠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合作策略就壓倒了“搭便車”的不合作策略,并由此而得到一種全局結果的最大化。當這種最大化的全局成果又被公正地在集體各個成員之中進行分配時,相互兼容的促進合作的預期就得到進一步強化和鞏固。如此循環往復,就產生了一種良好愿望與良好結果之間的良性循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并不是一種高不可攀的境界,它和“搭便車”一樣,也是博弈中一種可能的平衡策略,一旦這種可能變成現實(像在南街村那樣),集體經濟所能帶來的合作優越性就發揮出來了。
即使是在非重復博弈中,“搭便車”也不是不可克服的,“團隊激勵”就是克服“搭便車”的方法之一。“重復博弈論”對南街村村民較為適用,但對流動性相對較大、“退出”較為自由的南街村外來打工者來說,“重復博弈論”的可適用性相對較弱。不過“團隊激勵”機制也是可以克服“搭便車”行為的。例如,在一條鍋巴生產線上,如果一個班組完不成當班的生產定額指標,全組人員都要受罰,這就促使班組成員互相監督,從而使“搭便車”行為受到有效的抑制。
南街村與許多其他村相比,在起點上并無神奇之處。當年,筆者老家周圍也曾經用差不多同樣的方法建起了好幾座磚窯,但是他們很快就不冒煙了,現在只有一家還在生產。南街村能有今天的成就,很關鍵的一點就是領導的品質、素質過硬,能夠以身作則,先憂后樂,對群眾做出“可信的承諾”。南街村領導班子的每個成員,都是能人,如果只考慮自己先富起來,都能成為“大款”。但他們硬是每人只拿250元的月工資,發揮“二百五精神”,這就對群眾形成了“可信的承諾”,使群眾相信共同富裕的集體經濟是有奔頭的,從而形成了共同合作的預期。
南街村的經驗表明,所有制形態可以對企業內部的效率狀態發生很大的作用,公有制可以同時調動起勞動者、經營管理者和所有者三個方面的積極性。與私有制相比,公有制(包括集體所有制)原則上更能發揮“復合激勵”效應。私有制以私人所有者的利益為第一位,限制了經營者和勞動者積極性的發揮。公有制企業的勞動者和管理者具有雙重身份,他們還是企業的共同所有者。如果能建立起真正可行的民主監督管理機制,公有制下的勞動者、管理者和所有者三方的根本利益就是一致的,從而 “復合激勵”效應就能夠發揮出來。貧富不僅體現在物質資料上,還常常表現在精神狀態上,貧富是同一人群中人們相互比較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感覺。物質資料同樣匱乏時,只要人們有精神支柱支持著、有共同信念鼓舞著,人們感覺到的并不是貧困和苦難,所以,貧富差別是在不平等的“集體”中產生的,也只有在集體中才能最終消滅貧困,沒有集體所有制就沒有共同富裕。在“共同富裕”中絕對值不斷上升的“平等的收入分配”,反過來又進一步促進“復合激勵”效率得以提高。這是“平等”與“效率”相互促進而非互斥的一個例證。
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并取得成功是對世界許多勞苦大眾的激勵,具有世界歷史性的貢獻與意義。中國搞資本主義未必成功,即使成功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我們希望,全黨、全社會都大力營造優先支持集體經濟大發展的良好氛圍,適時實現鄧小平所設想的第二次飛躍。
三、深化社會主義研究需要重視的問題
1.不能離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釋社會主義
王占陽提出,“現代社會主義并不是以消滅資本主義為前提的社會主義,而是實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的新式社會主義”〔14〕。這是機械理解社會形態理論,否定社會發展中的“跨越”現象。王占陽認為,現代社會主義并不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設想的后資本主義時代的社會主義,這種觀點也是一種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表現。在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系上,不能突破的底線就是真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不僅屬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時代,而且屬于當代,具有當代價值。馬克思主義必須能夠解決我們當前實踐中面臨的問題。事實上,也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對當今經濟全球化時代世界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科學的解釋和現實的指導。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必須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每個時代和國家的實際相結合的,沿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方向在解決現實問題中向前推進。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普遍性存在于它運用的條件性中,是與特殊性結合在一起的。對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真正堅持實事求是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即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是一個不斷與時俱進、永無止境的過程。如果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清洗”出去,就不再是馬克思主義了,更談不上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階段和新境界。抽掉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離開了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馬克思主義就成為一種旗號。這種東西,可以叫任何名稱,可以是任何主義,沒有必要還貼上馬克思主義的標簽自欺欺人。
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簡言之,就是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階級觀點、階級分析方法。在時代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的情況下,只要階級分化和階級對立還存在,這種方法就是認識社會的根本方法。馬克思主義不會過時,它的基本原理具有當代價值,最主要的根據就是馬克思主義能為觀察和解決新的問題提供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馬克思主義不可戰勝,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提供了尋找時代問題答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而不在于它為現在和將來的所有問題提供一切錦囊妙計。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上做出突出貢獻的毛澤東說過:“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不能停滯不前……但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是不能違背的,違背了就要犯錯誤。”〔15〕這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2.理論界必須加強意識形態斗爭與理論建設
這些年來,我們對西方的東西不加批判地接受得太多了。社會科學領域的許多東西是不能一味地拿來,不管自己的實際情況就加以頂禮膜拜的。“納稅人說”就是其中一個盡管顯得高深、主流,實則并不適合中國的情況,甚至會對中國造成危害的觀點。
王占陽顯然是贊同“納稅人說”的。作為西方政治學國家理論中解釋政府與國民關系的一種視角,這種觀點認為,代議制民主政體下的政府是由納稅人養活的,政府要對納稅人負責,納稅人有權監督政府。這種觀點把政府與國民的關系建立在金錢關系之上,內涵的邏輯即:政府是由有錢人、富人供養的,政府要多為他們服務。事實上,西方國家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也確實是操控在富人手中,在制定公共政策與配置公共資源時自然會向富人傾斜,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僅僅一街之隔,富人區與貧民區的公共設施與治安狀況不啻天壤之別。再進一步推論,“納稅人說”意味著富人養活了窮人,政府對窮人的救濟等于是富人對窮人的間接施舍,是富人花錢買平安。我們都知道,富人再能干,不剝削窮人也是不可能富的,所以,筆者認為,“納稅人說”既是反動的,也是顛倒黑白的。
根據馬克思主義新型國家學說,人民政權是真正屬于人民的,人民直接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政府不再是外在于人民,居于人民之上的,政府靠組織人民通過勞動開發資源創造的一部分財富維持運轉。在新型人民政權下,人民通過推舉代表參與決策,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監督的重要性不如代議制政府那么突出。人民自己當家作主,在國家領導層有了普通工人、農民與知識分子的代表,因此人民群眾煥發出極大的熱情,干各項事業的積極性都大大提高,這才是政府有效地行使權力、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源。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是理論語言,其實就是“受人錢財,為人消災”。要使政府成為大眾的政府,就不能從納稅人與政府的關系去界定政府的地位與功能。“納稅人說”之下的政府必然是精英主義的、為少數富人與利益集團服務的。政府為了維持平民本色、不受制于富人,就必須注意發揮好經濟職能。
我們搞了這么多年社會主義,在大多數群眾中社會主義的觀念是深入人心的,這是我們的優勢與立足點。我們需要完善的是人民政權理論及其運行機制,人民政府曾經取得過令世人震驚的業績,更加完善的新型人民政府而不是改變了性質的“納稅人”政府必將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的更大的勝利。
參考文獻:
〔1〕王占陽.新民主主義與新社會主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2〕〔3〕〔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3,110,149.
〔5〕胡念飛,周虎城.我們對南方談話還存在認識誤區[N].南方日報,2012-02-09.
〔6〕〔10〕王占陽.所有制領域仍需思想大解放——鄧小平所有制改革思想再認識及其他[J].探索與爭鳴,2012,(4):27-32.
〔7〕〔9〕王占陽.走向普遍幸福主義新文明[N].南方都市報,2011-05-22.
〔8〕段忠橋.當代西方市場社會主義的三種模式[J].河南稅務,2001,(6):46.
〔1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1/15/c-118164235.htm.
〔12〕王占陽.從功能上理解社會主義[N].學習時報,2006-12-25.
〔1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19.
〔14〕王占陽.論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的四種形式[N].南方都市報,2008-05-18.
〔15〕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1.
(責任編輯肖雪蓮胡學舉)
〔中圖分類號〕A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21(2016)02-0150-07
〔作者簡介〕劉德中(1970),男,山東汶上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圖書資料與信息網絡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博士,《馬克思主義研究》雜志統校,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