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工會 津冀直通車?天津
近日,天津市總在全市開展職工互助保障工作,提高職工抵御疾病和意外風險的能力和水平,推出了《在職職工重大疾病及住院互助保障計劃》和《在職職工意外傷害互助保障計劃》,豐富本市在職職工保障內容。
《在職職工重大疾病及住院互助保障計劃》規定,男性職工未滿60周歲,女性未滿55周歲(處級或擁有高級職稱的未滿60周歲),身體健康且能正常工作的均可自愿參與此項計劃。首次參加本計劃的職工,執行30天(含30天,惡性腫瘤類以病理報告確診日期為準,其他疾病以入院治療日為準)免責期;31天至90天為減責期(含90天,惡性腫瘤類以病理報告確診日期為準,其他疾病以入院治療日為準)。在免責期內被保障人患重大疾病的,不享受保障待遇;在減責期內被保障人患重大疾病,可以一次性領取1000元慰問金(每份),但不享受生活補助互助金。對參加本計劃并按照規定領取互助金的職工,保障期滿后再參加本計劃時,不再享有已患所屬種類疾病領取互助金的權力。在減責期滿后,被保障人首次發現患有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等16種(類)重大疾病中的一種或多種時,患病職工可以一次性領取醫療互助金1萬元等補貼。在互助保障期內,職工因發生意外傷害造成身體永久傷殘時,可以領取不同程度的互助金;自職工發生意外傷害之日起,職工或直系親屬應在一年內向市總工會職工互助保險合作社申請領取互助金,職工交納的保障費是用于對職工的互助互濟活動,互助保障期滿后,職工不論是否享受領取互助金的權利,其所交納的互助費不再退還。
日前,河東區總與各區屬企業簽訂《勞動安全衛生專項合同》,規定職工在人身安全、職業防護等權益受損時可行使的各項權利,以及工會所能發揮的監督職責。
合同規定,一切危害職工健康權益的作業都要有相應的處理方案。對危害職工安全健康的行為,職工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職工在崗位發現直接危及自身安全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企業執行政府有關勞動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條例,負責加強和改善勞動安全衛生,搞好勞動保護及特殊工種的特殊保護工作,對從事有危害作業的職工,每年進行一次專項體檢;凡從事特種作業,未經專門培訓,未取得特種作業資格證書者嚴禁上崗。在給予職工權利的同時,《專項合同》也強化了工會在安全生產中的作用。合同要求,發生重大事故,企業工會有權參加調查和提出處理建議。企業引進技術設備,進行新建、改建工程施工中,工會有權參與安全技術措施、立項討論并監督執行。另外,企業和工會均有責任教育全體職工強化自我保護意識,遵守各項安全生產操作規程,杜絕事故的發生。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如果遇到危險因素時,工會有權立刻糾正,職工有權停止作業。
日前,寶坻區總工會在京津新城眾創特區建立首個特區職工服務中心,全方位、一站式、零距離地滿足職工的多元化需求。
眾創特區職工服務中心擁有各類用房面積2000平方米,共投資200余萬元,設有四大功能服務區:辦公服務區、路演培訓區、學習休閑區和健身娛樂區,根據不同職能下設服務內容,涵蓋職工所需辦理的各類事項。
寶坻區總工會負責人表示,區總工會準備在全區各街鎮和特大型企業普遍建立像眾創特區這樣的職工服務中心。在抓好街鎮、社區職工服務中心建設工作的基礎上,著力在縮小服務半徑、延伸服務觸角、推動服務下沉一線上下功夫,進一步拉近工會服務與職工的距離,讓服務站成為工會組織了解企業和職工需求的“情報站”,成為工會服務企業和職工最活潑、最敏感的“神經末梢”組織。目前寶坻區三級服務中心都已組織開展了免費技能培訓、免費就業指導等活動。去年以來免費提供職業介紹服務130多人次,免費培訓6000多人次,幫助760多名失地農民實現就業再就業。此外,服務中心還充分整合利用勞動保障、民政等部門的資源優勢,借勢借力,實行對職工的一站式服務。寶坻區已有7家街鎮和企業建成了職工服務中心或服務站,寶坻區總工會今年將建立區級職工服務中心,打造一站式“互聯網+”服務新模式,從而真正實現服務職工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