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明,王一線,王學麗,張文清
(淮安市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江蘇淮安 223001)
?
欠發達地區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問題與對策
——以江蘇省淮安市為例
殷志明,王一線,王學麗,張文清
(淮安市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江蘇淮安 223001)
摘要以淮安市為例,對欠發達地區以秸稈和糞便為主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面臨的問題和表現進行分析,結合淮安市實際,從利用體系建設、產品市場化、商品化、監管制度化等方面對破解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難題提出了思路與對策,以期為欠發達地區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問題;對策
農業廢棄物是指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畜禽養殖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棄物的總稱,是一種特殊形態的農業資源,當前主要包括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淮安市屬于蘇北欠發達地區,是農業大市,稻麥種植、畜禽養殖規模均較大,是典型的欠發達農業地區。2015年,該市耕地面積47.3萬hm2,其中:水稻面積29.3萬hm2,小麥面積28.7萬hm2;全市生豬存欄163.86萬頭,肉牛出欄(頭)14 667頭,奶牛存欄5 219頭,雞、鴨、鵝存欄2 600萬只,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年產生量750萬t。當前,淮安市正在推進“五城同創”,如何有效利用農業廢棄物以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該文基于淮安市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現狀,針對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過程中的問題,探索解決對策。
1淮安市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存在的問題
1.1利用方式粗放,利用途徑單一淮安市秸稈的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工業化利用均由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支撐,但總體來說,除秸稈機械化還田消耗量較大外,秸稈固化、秸稈食用菌、秸稈工業原料等利用方式、規模較小、途徑單一、附加值低,產品多元化市場體系未形成;養殖場畜禽糞便處理主要方式是通過干清糞,經簡單堆腐作為有機肥,沼氣工程處理僅占6%左右,利用方式粗放。
1.2收貯體系不全,產業基礎薄弱當前,淮安市農業廢棄物收集貯運體系還不夠健全,工作基礎還較薄弱。秸稈收貯方面,由于秸稈量大、分散、體積蓬松、收獲季節性強,收割、撿拾、打捆等配套設施缺乏,加之農忙時節勞動力缺乏,儲存場地少,造成秸稈的收集、貯運難度大、成本高,難以滿足收貯需要。調查表明,秸稈需要儲存場地面積為0.67 hm2/萬t,且秸稈收獲后仍處于后鮮期,含水量30%~60%,在打包、堆垛后極易發熱、霉變,還需進行防雨、防潮、防火和防雷等設施建設,投資成本和維護費用高,儲存風險很大。糞便收集處理方面,由于該市以中小型養殖規模為主,分區域建設糞便處理中心,將小規模的養殖場、分散養殖戶的畜禽糞便收集并進行集中處理利用是解決畜禽糞便利用問題的有效措施,但在該市還處于試點階段,沒有成功典型。
1.3工程配套率低,處理能力不足淮安市大部分畜禽養殖場基本屬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污染防治設施不完善,已建的配套利用設備主要以沼氣工程為主,目前僅建設398處,與實際需求相距甚遠,處理工程配套率嚴重不足,再加上缺乏規范的管理,已有配套工程設施運行負荷嚴重不足,戶用沼氣池利用率60%左右,沼氣工程利用成效也僅達設計負荷的60%左右,綜合效益未能有效發揮,大部分秸稈利用市場主體因市場、成本等原因,秸稈收集、利用量嚴重不足,與設計負荷有很大差距。
1.4產業循環脫節,綜合效益不高以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為切入點連接種植和養殖業,發展循環農業是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目標。該市絕大多數畜禽養殖場(戶)沒有相應的配套耕地,即使有耕地消納畜禽糞便,也因面積不足而無法全部進行消納處理,養殖場糞便沖洗污水難以處理,農牧脫節,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秸稈利用也存在貯、加、銷產業鏈不健全、不順暢的問題,難以實現產業化經營的良性循環軌道。
2原因分析
2.1規劃布局不合理目前,該市《畜禽污染防治規劃》還在編制當中,《畜牧業發展規劃》還有待修訂完善,部分養殖場規劃布局不合理,未能結合環境容量和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科學選址,確定畜禽養殖規模。該市“十二五”秸稈綜合利用規劃也與實際工作有較大差距,亟需完善修訂。
2.2執法監管不到位《大氣污染防治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對焚燒秸稈、養殖污染行為明確了相應的處罰措施,從實踐來看,處罰落實有一定難度,存在違法成本低、執法監管力度不夠等問題。秸稈綜合利用方面,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責任主體是基層政府,而對焚燒秸稈行為人的處罰執行機構是環保部門,基層政府有責無權,而且處罰標準偏低,震懾力不足。畜禽糞便利用方面,由于該市以小型養殖場為主,面廣量大,執法難度很大。
2.3激勵機制不健全作為欠發達地區,該市秸稈和畜禽糞便利用主要都是依靠農業部、省項目資金來實施,市縣地方財政扶持嚴重缺失,難以調動業主積極性。畜禽糞便污染防治方面,畜禽市場價格波動大,收益不穩定,養殖企業不愿加大治污投入,企業對減排無動力。秸稈綜合利用方面,秸稈產品目前還處于微利行業,很多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龍頭企業未能很好地成長起來,相關的產業體系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培育。以秸稈收集為例,目前秸稈主要靠人工收集,按1人收運0.8 g/d、收購價120~140元/t計,不計運輸成本,農民約獲收益100元/d,而多數打工工種。而農民打工,多數工種的工資都達到100元/d以上,農忙時,用工價格更高。因此,農民認為還是做工劃算,不愿意從事秸稈收運工作。2.4技術瓶頸未攻克現有農業廢棄物利用方式中還存在許多技術瓶頸,很多關鍵技術尚未突破或不成熟,制約了利用水平的提高。目前,秸稈綜合利用的一些關鍵性技術尚待完善,如:秸稈發電鍋爐仍達不到全部燃燒秸稈的要求,秸稈固化成型存在成型模具穩定性差、使用壽命較短,能耗較高的問題;秸稈沼氣集中供氣建設成本比較高,存在腐熟慢、產氣慢、出料難問題;秸稈沼氣、秸稈固化目前都存在標準缺乏等問題,一些生產環節尚無統一的技術規范。畜禽糞便處理方面,對“三沼”綜合利用、“農-廢棄物利用-牧”循環農業等技術環節還需進一步深入。
2.5市場體制不完善由于價格等原因,企業與農民之間尚未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關系,缺乏可持續利用秸稈的利益激勵機制。調查表明,草站收草價格正常不超過140元/t,整草打包229元/t,粉碎打包261元/t,秸稈固化壓塊成型350~380元/t,扣除原料成本、電費、運費、人工等,正常利潤為20元/t左右,如果價格波動下浮稍大,就基本無利可途,極大地影響了各方參與秸稈利用的積極性。畜禽資源化利用的產品除商品有機肥外,“三沼”作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物,沒有建立市場流通機制及實現商品化。
3對策與思考
3.1規劃引導,抓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布局通過科學規劃,引導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有序開展。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通過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在綜合考慮當地的秸稈資源狀況、收集半徑和成本的基礎上進行產業布局,合理規劃秸稈“五化”項目。在畜禽糞便利用方面,統籌發展農牧結合的生態畜牧業,依據各地的土地承載能力、環境容量和消費需求,做到“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生態養殖、綜合防治”,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
3.2加大扶持,建立多形式農業廢棄物利用激勵機制一是強化政策扶持。實施貸款、土地和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利益驅動機制和政策導向機制,讓企業享受政策紅利,壯大企業實力。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各級財政要加大對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程的補助力度,全面推進“以獎代補、先建后補”扶持模式,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三是實施末端產品補貼。根據不同產品制定不同的補助標準,全面推進秸稈產品、“三沼”產品按利用量補貼政策。3.3創新機制,推進農業廢棄物利用市場化、商品化一是開展政府向經營性組織購買公益服務試點。通過政府采購,篩選技術先進、價格合理、服務體系健全的企業作為農業廢棄物利用服務供應商,使服務主體能獲得穩定的支持。二是引導建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產品市場機制。將農業廢棄物利用產品或副產品納入農產品市場管理范圍,規范價格機制,出臺相關管理辦法,對原料收購、秸稈打包、秸稈固化、沼氣、沼液、沼渣等采取政府確定指導定價,構建合理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產品價格機制,對使用沼液、沼渣作為肥料的優質農產品實行優質優價和保護性措施,建立農業廢棄物利用產品市場。
3.4培植典型,進一步完善農業廢棄物收貯利用體系一是培植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通過招商引資、重點扶持,培植一批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龍頭企業,加快推進生物天燃氣、生物乙醇、食用菌、商品有機肥等農業廢棄物規模利用項目,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逐步向工廠化、規模化、標準化、高效化的深度發展。二是建立健全農業廢棄物收貯體系。進一步加大秸稈田間撿拾打捆推廣,完善“組有堆放點,村有收貯站,鄉鎮有收貯中心和利用企業,縣有規模化利用龍頭企業”秸稈收貯體系建設。試點推進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建設,逐步構建畜禽糞便收貯體系。
3.5科研攻關,突破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瓶頸科研部門和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應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和技術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攻關,解決秸稈還田質量穩定性問題、秸稈機械化收集效率低問題以及秸稈收貯散熱、防變質、堆場優化管理等技術難題,開發生產科技含量高、利用程度深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產成品或副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促進淮安市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6依法監管,推進農業廢棄物利用規范化、制度化環保、農業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建立農業環境執法隊伍,嚴格執行《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密切配合,加強環保審批、環境監測和環保執法,開展長效監管工作監督檢查。對于新建、改建、擴建畜禽養殖場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按規定辦理相應環評手續,實行“三同時”制度;要加大各類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執法監管力度,依治污執法,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參考文獻
[1] 韋佳培.我國資源性農業廢棄物轉化利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4,39(3):97-98.
[2] 沈玉君,張玉華,向欣,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程模式構建[J].農業工程學報,2013,29(11):210-216.
作者簡介殷志明(1974- ),男,江蘇淮安人,碩士,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村能源與農業生態環保技術研究與推廣。
收稿日期2016-04-30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16-248-02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Waste Utilization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YIN Zhi-ming, WANG Yi-xian, WANG Xue-li et al
(Huai’a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Huai’an, Jiangsu 223001)
AbstractTaking Huaian City as an example, w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problems and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al waste resources utilization (mainly the straw and manure)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uaian City,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on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waste resources utiliz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construction, product marketization, commercialization and regul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This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wastes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Key wordsAgricultural waste; Resources; Utiliz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