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合組織核能機構成員國后福島時代核安全改進
【本刊2016年3月綜合報道】2016年2 月29日,經合組織核能機構(OECD/NEA)發布了一份題為《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后的5年,核安全改進和汲取的教訓》。
自福島事故發生以來,核能機構的多個常務技術委員會——核監管活動委員會(CNRA)、核裝置安全委員會(CSNI)、輻射防護和公共健康委員會(CRPPH)以及核法律委員會(NLC)——在相關領域開展了密切合作,并于2013年9月公布了一份題為《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經合組織核能機構核安全響應與汲取的教訓》的報告,介紹了核能機構及其成員國在福島核事故之后采取的行動以及從中汲取的經驗教訓(詳見本刊2013年第10期相關報道)。
最新報告對2013年報告的內容進行了更新,包括:
·監管機構已編制核電廠在多個領域進行安全改進需要滿足的新要求;
·旨在加強成員國監管框架的活動;
·旨在對事故本身有更多了解的研究活動;
·旨在加強應急準備和輻射防護的活動;
·法律改進,包括民事核責任法的改進。
自2013年報告發布以來,核能機構成員國監管機構已根據相關工作成果制定許多新的安全要求。其中外部危害的潛在影響是這些要求的關注重點,相關的安全改進工作包括促進電廠設備多樣化,提升安全設備的強健性以及持續加強組織行為。這些領域開展的工作已使得:
·對核電廠面臨的外部危害進行再評價;
·提升電氣系統的強健性;
·加強最終熱阱的強健性;
·保護反應堆安全殼系統;
·保護乏燃料水池中的乏燃料;
·加強從廠區或廠區外應急準備設施中獲得多樣化設備和幫助的能力;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包括緊急情況下影響決策的人為因素和組織因素;
·持續開展安全研究。
雖然持續加強核電廠安全是全球共同目標,但是各國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各不相同。由于國家標準或安全要求主要基于各國的具體國情,與各國面臨的威脅和危害相關,因此不是所有成員國都從同一個起點出發。一些改進措施已經完成,一些措施即將完成,而另一些措施則需要在未來若干年內完成。多個成員國政府已采取行動加強監管機構的獨立性。
核能機構及其成員國確定的一個重要需求是需要更好地研發和改進在安全分析中用于評價和納入外部危害的方法。而在傳統上獲得普遍認可的一個結論是需要在安全分析和安全案例中對內部危害進行更為徹底和詳細的納入和考慮。因此,一些成員國再評審了其核電廠對外部危害(包括嚴重程度超過以前預想的外部危害)的響應措施,并使用最新數據處理技術來明確和考慮外部危害導致的后續事件的合理組合。
許多成員國仍將重點放在加強電氣系統的強健性方面。因此,這些成員國正在加強核電廠現有電源的能力,并安裝專用設備以確保在重大事故發生后有冗余且多樣的電源可供使用。相關措施還包括安裝新的或改進現有的固定式設備以及增加移動式供電設備。
由于需要確保能夠在極端自然災害條件下從堆芯轉移熱量,因此一些成員國考慮配備用于抵御極端自然災害的安全系統。許多成員國已經給核電廠配備或正在考慮配備能夠在嚴重事故條件下迅速就位并提供應急冷卻的便攜式設備。一些成員國還為核電廠提供了備用冷卻水供應路線,安裝非能動冷卻設施或明確備用熱阱,從而加強了核電廠的堆芯衰變熱排出能力。
福島核事故證明,核電廠的安全殼完整性可能會面臨嚴重自然災害的挑戰。在這一方面,一些成員國重點關注加強核電廠在安全殼通風和氫氣緩解方面的能力。另一些成員國則采取或考慮采取安裝新的或改進現有的帶過濾器的通風口或過濾戰略,以便在必要時進行安全殼通風,從而限制安全殼內部壓力。一些成員國正在引入不同的氫氣緩解戰略或改進現有戰略。核電廠在超設計基準事件期間持續冷卻安全殼的能力已得到評價,并且正在根據評價結果制定和執行改進措施。
乏燃料水池冷卻和保護乏燃料的能力在福島核事故期間也面臨挑戰。雖然在福島核事故中沒有任何乏燃料水池和乏燃料受損,但所有成員國均加強了對乏燃料水池的保護。例如,部分成員國再評估了乏燃料水池對極端事件的應對能力,安裝了冗余的乏燃料水池液位和溫度監控裝置以及多樣化的冷卻水供應系統。
一些成員國要求在核電廠內以受到保護的方式貯存便攜式安全設備,從而確保有冗余和多樣的設備可在緊急情況下使用。一些成員國采取的另一項措施是建立廠區外設備貯存設施,并能在事故發生后的若干小時或若干天內將這些設備運抵事故廠區。這些廠區外設施可提供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各種設備,包括便攜式發電機、泵、軟管、通風設備、柴油貯存和運輸車輛以及消防車等。這些設施距離核電廠足夠遠,因此核電廠面對的自然災害不會影響到這些設施。
多個成員國還對安全文化特性進行了更廣泛地考慮,包括人因和組織因素。一些安全文化計劃重點關注對安全的態度、組織能力、決策程序和從經驗中學習。
在完成根據其他方評估和自評結果開展的行動后,成員國通常會發現本國核電廠的核安全以及應急準備和響應安排均已得到加強,同時也認識到還有許多工作需要開展。
通過建立或加強監管機構的有效獨立性以及修訂相關法規,許多成員國加強了本國的安全框架。有關同行評審和信息交流的國際合作也越來越多。這些行動加強了核安全的全球特性,這方面的國際合作也越來越多。
目前仍有許多安全改進工作正在實施。必須注意的是,在后福島時代開展的安全改進工作是各成員國持續進行信息及經驗共享長期努力的一部分。
除了介紹各成員國直接開展的工作,最新報告還介紹了核能機構各委員會明確的在幫助各成員國對標和持續改進核安全實踐方面的重要后續工作。
在編寫相關報告和文件以便提供事故管理、危機溝通、前驅實踐、縱深防御、監管有效性、安全文化和新反應堆法規等領域的最佳實踐和指導方面,核監管活動委員會已考慮相關主題并達成一致意見。此類指導和最佳實踐將在改進政策和實踐、對標和人員培訓方面為擁有成熟監管機構的國家提供幫助,并幫助新興核國家建立和保持有效的核安全監管機構。
在開展福島后續工作并與核監管活動委員會協商后,核裝置安全委員會已決定啟動多項高度優先活動。相關活動的主題是根據其安全重要性確定的,包括外部事件的概率安全評估(PSA)、帶有過濾器的安全殼通風、氫的管理、乏燃料水池、裂變產物釋放、人類行為、電氣系統以及地震載荷下的部件。
核裝置安全委員會已啟動一系列旨在支持事故分析和管理的聯合研究項目,以進行福島核事故對標研究,并調查相關技術現象,例如在超設計基準事故條件下的氫氣行為、安全殼響應和系統的熱工水力性能。
輻射防護和公共健康委員會積極參加旨在改善國際和國家應急管理準備和實施的各方面工作,并發布了兩份有關來自受影響地區食品事故后管理的報告。這兩份報告介紹了國際和國家食品管理框架,并概述了該框架對國際食品貿易的影響。該委員會與相關機構尤其是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開展合作,收集可適用于國際社會的日本經驗教訓。這些經驗教訓將用于指導相關領域的進一步工作。委員會還編制了一份關于輻射防護科學最新狀況的詳細報告以及另一份有關嚴重事故期間職業照射管理的報告。
核法律委員會從法律角度對福島核事故進行了研究,主要關注日本為補償核事故受害者建立的法律框架(即核損害賠償機制)及其執行情況。該委員會2012年發布了一份題為《日本核損害賠償體系:有關東京電力公司(TEPCO)福島第一核電廠核事故》的報告。該報告的修訂版正在編寫中。
(伍浩松譯趙宏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