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寨卡在我國大面積流行風險依然很低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近日通報,我國確診一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認為,這一情況在預料之中,不會對我國寨卡病毒病防控形勢的判斷產生大的影響,寨卡病毒病在我國大面積流行的風險依然很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出血熱室主任李德新研究員介紹,隨著當前全球人群流動加速,尤其是春節期間旅游、返鄉人群增加,寨卡病毒病例傳入我國的風險是可以預見的,我國衛生計生和疾控部門也已對此做出了安排和部署。
他認為,這例輸入性病例的確診并不會影響此前對國內防控形勢的判斷。寨卡病毒病主要通過伊蚊叮咬感染;監控顯示,江西尚未發現蚊媒活動,而我國其他地區氣溫也都偏低,蚊媒活動較少。因此,此次輸入病例引發傳播并進一步擴散的風險極低。
李德新同時指出,盡管擴散風險低,但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按照相關診療方案和防控要求,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嚴防疫情傳播擴散。
他提醒春節期間外出旅行的人們,寨卡病毒病不僅僅在拉美蔓延,東南亞一些國家也有疫情傳播,大家在去往這些地區時,應通過使用驅蚊劑、穿著長袖衣物、使用蚊帳或防蚊網等防護措施防止蚊蟲叮咬。
此外,我國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病例癥狀已經消退,病情明顯好轉,患者已處于恢復期。與患者密切接觸的相關人員無相關癥狀。
目前,工作人員已在患者住所、就診醫院及周邊環境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及滅蚊工作。江西省衛計委指出,下一步工作將結合春夏季傳染病防控要求,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清除蚊媒孳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