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巨人”的天津升級版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創新發展的主力軍、轉型升級的動力源。2010年,天津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一招,啟動實施了科技小巨人企業成長計劃。2015年底,又制定《關于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級版的若干意見》,重點推進能力、規模、服務三個方面的升級,進一步推動企業“小升高、小壯大、小做強”。按計劃,到2020年天津市科技小巨人企業將從現在的3761家上升到5000家。從“鋪天蓋地”到“頂天立地”,科技小巨人企業正成長為天津經濟新動能。


●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聯盟。2016年,圍繞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在全市遴選部分高新技術企業及相關機構,建立天津市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聯盟,定期開展交流、研討活動
●強化服務體系建設。各區縣建立高新技術企業服務體系,明確專門服務機構、專職人員。市有關部門組建專門高新技術企業服務隊伍,培養專門服務機構和人才
●支增加企業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比例和成果轉化項目。優先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申請市級重點新產品認定,對認定重點新產品給予補助
● 建立幫扶臺賬。依托科服網建立干部幫扶臺賬、企業發展數據和考核管理系統,實現企業需求調查、幫扶臺賬建檔、企業評價、區縣審核、市級備案的網絡流程化管理
●完善監測評估系統。建立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兩套評估指標體系,加強對幫扶企業監測和評估。督促幫扶企業每半年進行發展數據更新
●建立干部幫扶考核指標體系。包括幫扶次數、幫扶時長、幫扶案例等工作指標,以及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等績效指標
●建立“四單一庫”臺賬式管理模式。2016年建立并購需求上市企業名單,已股改擬上市企業名單,有明確股改意向企業名單,服務股改、上市掛牌、并購機構名單,以及有股改、上市潛力企業后備庫
●推動企業多渠道融資。到2020年,引導基金參股建立100支眾創空間種子基金、50支天使投資基金、20支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設立5億元的產業并購引導基金
●搭建科技型企業國內外并購服務平臺。重點開展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企業國內外并購輔助服務活動
技術改造、產業轉型、調整重組、載體提升
發展科技小巨人,需要有完善的企業創新體系、創新機制及與之相適應的科研投入,通過技術改造、產業轉型、調整重組、載體提升等途徑,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提質增效。在這方面,天津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結合、創新鏈與產業鏈對接、“筑巢”與“引鳳”銜接三大原則,通過“一助兩促”,推進并購重組、股改上市,使小企業成長為“小巨人”,使“小巨人”長成“大巨人”,取得了明顯成效。在7月7日開幕的天津市委十屆九次全會上,市委代理書記黃興國進一步提出,要繼續把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戰略舉措,全力打造小巨人升級版,小升高、小壯大、小做強,做好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讓小巨人盡快長成大巨人、鋼鐵巨人,帶動全市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與天津市相比,很多地方也強調要發展科技小巨人企業,但在具體工作上依然存在政策、資金、環境等一系列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為此,必須充分借鑒天津打造升級版小巨人的先進經驗,通過配套政策的完善推動科技小巨人企業在企業規模、創新能力、產品水平、品牌影響等方面實現新的提升和飛越,將小巨人打造成大巨人、鋼鐵巨人。
▲日前,全國首個文化企業信用促進會落戶北京朝陽,填補了文創領域信用評價組織的空白。文創實驗區將積極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整合政策、金融、擔保、服務等相關資源,建立起以信用體系為基礎的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模式。
▲從今年起,聯影與華大基因合作打造的全國首批“縣域精準醫療中心”正式落戶貴州。該中心為縣級醫院配備全線影像診斷設備及基因檢測設備,帶動各鄉鎮醫院進行基因與影像檢查相結合的疾病預防與診斷,精準醫學技術走進了鄉鎮。
▲山西省近日印發《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實施意見》明確,在工程建設領域,施工總承包企業應在項目所在地銀行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專項支付農民工工資。建設單位需將農民工工資單獨撥付到專用賬戶,并由開戶行負責對其監管。
▲近日,北京市政府出臺《關于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的通知》明確,因簽訂、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導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主張權利的;因征地、拆遷而使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并在民事訴訟中主張權利的公民,只要符合相關條件,就可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國內首個關于航運中心的地方性法規《上海市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條例》日前正式實施。《條例》確立了3方面重點任務,包括:推進建設各類中轉設施;發展沿海捎帶業務;探索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國際船舶登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