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代川 戚 穎(.上海大學圖書館,上海,00444;.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00444)
?
數字環境下檔案價值實現研究*
倪代川1戚穎2
(1.上海大學圖書館,上海,200444;2.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200444)
[摘要]數字環境下檔案事業發展面臨新的契機,檔案資源的價值在此背景下將得到進一步釋放與拓展。文章圍繞檔案價值的實現,分別從學術、技術和管理視角對數字檔案資源研究與實踐、技術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制度健全與政策完善等跟檔案價值實現的關系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數字環境檔案價值檔案資源檔案利用[分類號]G271
“檔案是國家的財富、是人類記憶的重要載體,一個國家、民族保存的檔案年代是否久遠、數量是否浩瀚,是這個國家、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1]。在檔案事業發展過程中,檔案信息化在技術驅動背景下得到快速、全面、深度發展,信息網絡技術在檔案資源收集、整理、管理、利用等檔案核心業務中得到普遍應用并深刻影響著檔案事業自身的轉型與創新,驅動著檔案價值的拓展與革新,為數字環境下檔案價值的實現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數字檔案資源是一種新型的檔案信息資源,是未來檔案信息資源的主要形態,關系到未來檔案事業的發展方向及其功能發揮,關系到檔案學研究的發展態勢。為此,國內外檔案界都密切關注數字檔案資源,并為之展開學術研究與實踐探索,為數字環境下檔案價值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基礎。
1.1學術研究凝聚檔案價值共識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社會的推進,國內外學者亦已對數字檔案資源建設展開了深入研究。國內檔案界研究主要是在圍繞數字環境下的檔案信息資源主題展開系列探索,突出表現在電子文件、數字檔案館、信息技術與網絡環境、政府信息公開與電子政務等領域。如陳永生、薛四新、黃翠等圍繞數字檔案信息對數字檔案信息的真實性、安全保障、分級管理以及基礎數據庫建設等進行了探析;倪麗娟、張東華等從信息化發展角度對檔案信息資源開發與整合進行了探討;金波等從信息技術應用角度探討了信息網絡技術與檔案信息資源管理關系,并圍繞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研究對數字檔案資源的建設與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呂元智從云計算角度探討國家數字檔案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提出國家檔案信息資源“云”共享服務模式是一種社會化、集約化和專業化的檔案信息資源服務模式等。在國外,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Luciana Duranti教授先后主持的InterPARES、The Records in the Clouds等項目,對文件保管系統及交互式的動態環境中的可靠的、真實的電子文件的生成、管理、保存方式,及存儲于云環境中的數字文件的管理、安全等問題開展研究[2];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Anne J.Gilliland教授主持的Metadata Archaeology項目運用元數據考古學的方法對全球化、數字化世界的文件管理問題進行了研究[3]。國內外學者的學術探索不僅反映了數字檔案資源研究主題具有前沿性,而且為人們理解和把握數字環境下檔案自身的價值乃至檔案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1.2專業實踐推動檔案價值顯現
目前,國際上的數字資源保存與建設計劃主要有DPC、PREMIS、LOCKSS、OAI- PMH、OAIS、InterPARES等。其中OAI- PMH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即開放檔案元數據獲取協議,可實現不同系統之間元數據交換與獲取,達到檔案資源共享;OAIS(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旨在構建信息系統參考模型和概念框架,維護數字信息的長期保護和可存取,目前已成為國際標準(ISO14721—2003);InterPARES(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Permanent Authentic Records in Electronic Systems)是一項大型的跨國電子文件國際研究合作項目,旨在為國際、國家及機構制定長期保存真實電子文件的政策、戰略、標準提供原則和依據[4]。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紛紛采取措施,將數字檔案信息資源建設列入政府發展規劃。1998年,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NARA)提出電子文件檔案館(ERA)實施方案,永久保存聯邦政府電子文件,實現電子文件的一站式服務和綜合利用。英國1995年開始建立英國國家數字檔案館,2006年英國國家檔案館憑借“國家檔案館全球搜索”“國家檔案館的數字化項目”“國家檔案館的學習網站”三個項目,以豐富的數字資源滿足公眾需要,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五大政府網站之一。澳大利亞自1992年開展電子文件項目以來,相繼頒布《文件管理標準》《文獻與信息——文件管理》《數字文件管理指南》等國家及國際標準,為數字檔案資源形成、管理、保存提供指導[5]。新世紀以來,我國先后成立“全國檔案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數字檔案館(室)建設領導小組”等機構,全面推進國家檔案信息化建設,并先后發布《全國檔案信息化建設實施綱要》《數字檔案館建設指南》等政策性文件,全面指導數字環境下的檔案事業建設與發展,為數字環境下檔案價值的實現奠定了實踐基礎。
著名技術思想家布萊恩·阿瑟(W.Brian Arthur)對技術的本質有著獨到的見解。在其專著《技術的本質》一書中,作者認為“技術給我們帶來了舒適的生活和無盡的財富,也成就了經濟的繁榮。一句話,我們的世界因技術而改變”[6]。作者認為,“技術的本質就是對自然的編程,它是一種對現象的捕捉,并駕馭這些現象為人類的目的服務”[7]。隨著技術與社會的深度發展和融合,以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為典型特征的數字環境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并如布萊恩·阿瑟所描述的技術本質一樣,深刻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僅為檔案價值的拓展創造了便利,也為當下檔案價值的實現提供了強大動力。2012年,國家檔案局局長楊冬權在“全國檔案工作暨表彰先進會議”上指出,需要“努力解決檔案信息化管理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新型載體保護技術、不同載體信息轉換技術、電子檔案管理、數字檔案館建設等技術難點、熱點問題,更好地發揮新技術對檔案信息化的支撐引領作用”[8]。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不僅催生著數字檔案資源的形成與發展,而且推動著檔案事業的發展與變革,更為數字環境下檔案價值的實現與拓展提供了動力之源。
2.1技術發展驅動檔案價值再發現
傳統環境下,囿于檔案載體形態和利用環境,檔案“沉睡”現象較為普遍,“死檔案”成為常態,檔案價值的實現面臨諸多障礙,檔案的價值形態如檔案的利用價值和保存價值、現實價值和長遠價值、第一價值和第二價值、證據性價值和情報性價值等往往停留于觀念層面,在實踐領域發揮有限。而在數字環境下,無論是檔案的載體形態還是檔案的利用形式,均在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驅動下發生著革命性變革,推動著檔案事業的轉型發展。特別是數字環境下數字檔案資源快速成長,推動著檔案事業的發展。馮惠玲認為,數字檔案資源及其建設對檔案事業的發展具有三方面重要價值:第一,數字檔案資源的形成與發展擴大了檔案資源的范疇;第二,數字檔案資源建設將增強檔案事業的社會影響力和生命力;第三,數字檔案資源建設能夠有效提升檔案館的公眾滿意度[9]。在此環境下,檔案價值不僅得到了現實拓展,如傳統檔案的數字化為檔案利用根除了載體障礙,不僅有利于高齡檔案的保護,而且拓展了檔案資源的利用廣度,增強了檔案資源的利用效度;如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為數字檔案資源的規模效益提供了可能,要求我們重新審視檔案價值的實現機制與路徑,為新環境下檔案價值的實現創造條件,有利于充分挖掘檔案資源的內在價值,增強檔案部門的檔案資源開發力度,提升檔案部門的檔案服務能力,促進檔案資源的社會共享,使檔案服務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使檔案價值在檔案利用服務的過程中得到放大和張揚。再如充分發揮檔案的史料價值,為數字環境下的歷史研究提供海量檔案資源支撐;強化檔案部門的公共服務功能,促進檔案公共服務惠及社會大眾;加強檔案信息公開與資源公布,滿足學術研究、實踐參考、家庭利用等多元化的社會檔案利用需求,促進社會認同;參與現代社區建設,使檔案工作者從被動的保管者轉型為積極的中介人、社會活動家、社區推動者等。
2.2技術應用驅動檔案館(室)功能再拓展
各級各類檔案館(室)是檔案事業的主體,檔案館(室)功能的實現與拓展是檔案價值實現的重要載體。在傳統環境下,檔案館(室)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保存上面,即傳統上說的“重保存輕利用”“重保密輕開放”等。當然,在傳統環境下,檔案提供利用雖然為檔案機構的重要職責,但囿于社會環境、機構條件、檔案政策等限制,檔案的提供利用功能受到極大的限制,未能充分顯現檔案機構自身的社會功能,也限制了檔案價值的實現,使得海量檔案資源僅停留在“死檔案”層面,各檔案機構僅僅表現為“檔案庫”狀態。為此,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中聚焦檔案資源開發力度,明確要求“各檔案館(室)要加強對檔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綜合加工、深度開發,提供深層次、高質量檔案信息產品,不斷挖掘檔案的價值,努力把‘死檔案’變成‘活信息’、把‘檔案庫’變成‘思想庫’,更好為各級黨委和政府決策、管理提供參考”,不斷拓展檔案館(室)的社會功能。如充分利用web2.0技術應用,不斷創新檔案服務形式,“主動開發檔案資源,積極提供檔案信息服務,通過報送或推介相關檔案信息、編輯出版檔案選編、舉辦檔案展覽、制作電視節目、發布網絡視頻、發行音像制品、送檔案信息進農村和社區等多種形式,全方位為社會提供檔案信息服務”,推動檔案機構服務功能的拓展;積極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充分挖掘檔案資源的現實和歷史價值,設計宣傳主題,創新宣傳形式,推出一批有檔案特色、有社會影響力、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檔案宣傳精品力作,為檔案事業科學發展提供強大輿論支持”[10]。涂子沛在其《數據之巔——大數據革命,歷史、現實與未來》一書指出:“隨著人類躍進到大數據時代,數據不僅是新知識的來源,還是記錄歷史最重要、最可靠、最好的方式……數據就是靜態的歷史,歷史就是動態的數據”[11]。可見,在大數據時代,各類檔案機構所保存的海量檔案信息資源的數據價值將無可估量,有利于我們不斷拓展檔案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功能,充分發揮檔案資源的數據價值,推動檔案館(室)功能的拓展,特別是為大數據背景下的數字人文研究貢獻檔案力量,推動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與發展。
法治不僅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征,而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制度的健全與政策的完善正是現代法治精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體現,它為社會良性運行的規范化奠定法治基礎。同樣,在數字環境下,檔案價值的實現不僅對技術充滿依賴和期待,而且需要通過對檔案制度的健全和檔案政策的完善來規范檔案實踐,推動檔案法治化管理,保障檔案價值的實現。
3.1制度建設優化檔案價值實現環境
隨著網絡社會的深層演進,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等“地球村”效應越來越明顯,全球治理的法治化精神得到張揚,公民社會也得到快速成長,推動著社會的深層變革,其中,對制度的尊敬與推崇成為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征,不僅世界各國特別尊重依法治國,而且各行各業也對自身的制度化建設格外重視,力推制度化管理,為自身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在檔案領域,由于受技術驅動與社會轉型的雙重影響,檔案制度建設備受重視,特別是數字環境下的檔案制度建設,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效用明顯。在數字檔案資源快速增長和檔案信息化建設加速推進的專業背景下,傳統檔案制度的弊端日益凸顯,迫切需要加強數字環境下的檔案制度建設,不斷優化檔案制度,增強檔案制度的有效性、針對性和時代性,使得數字環境下的檔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檔案核心業務能夠制度化運行,不斷優化檔案價值實現的制度環境。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路徑加強數字環境下的檔案制度建設:一是完善《檔案法》,確保數字環境下的檔案事業發展有法可依;二是加強各級各類檔案機構的制度性建設,優化檔案制度管理體系;三是加強檔案事業發展頂層設計,建立科學的檔案事業發展決策機制;四是強化檔案反饋機制建設,聚焦數字環境下的檔案風險管理、應急管理等,增強數字環境下檔案價值實現的保障能力。
3.2政策體系增強檔案價值實現效率
檔案政策關系著檔案事業發展的路徑與方向,是檔案法治化管理的行政體現,是檔案事業生態系統環境的重要生態因子,攸關檔案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此,在通過制度優化實現檔案法治化管理的進程中,作為國家檔案事業管理機構的國家檔案局,應當主動擔當數字時代賦予的專業使命,從黨和國家利益的高度,圍繞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科學制定檔案政策,指導數字環境下的國家檔案事業建設與發展。同時,各地方檔案行政管理機構要在積極貫徹國家檔案事業發展政策的同時,因時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區域檔案事業實際的區域檔案政策,確保國家檔案事業發展政策的落實,推動地方檔案事業的科學發展。如在數字環境下,需要對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的體制設計進行研究,既要分析傳統檔案事業管理體制在數字檔案資源整合中的適應性及新問題,又要積極探討如何突破體制障礙,理順數字檔案資源整合中各行業各部門的關系,并與傳統檔案資源整合相協調,明確國家各級檔案部門和各行業檔案部門的責任要求。如國家檔案行政機構需要在不同階段發布相應的檔案事業發展政策,推動國家檔案事業的建設與發展,促進檔案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社會共享,切實增強檔案價值實現的效率,更好地發揮檔案的社會價值。一般來說,國家檔案事業政策體系的制定與建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制定專題性的檔案政策,如國家檔案局2002年發布的《全國檔案信息化建設實施綱要》、2010年發布的《數字檔案館建設指南》等;二是圍繞國家五年規劃做好檔案事業發展五年規劃,如2011年《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三是針對檔案事業階段性發展特征,制定全局性的檔案事業發展行業指導政策,如2014年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為新環境下檔案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全面、系統部署,揭示了檔案事業發展戰略要義,進一步明確了檔案事業發展目標。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數字檔案資源生態管理策略研究”(編號15CTQ036)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張斌.檔案價值論[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1.
[2]Luciana Duranti. The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accurate and authentic digital data:the InterPARES project[J]. Data Science Journal,2005(4):106-118.
[3]Gilliland,Anne J.Reflections on the Value of Metadata Archaeology for Recordkeeping in a Global,Digital World[J].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vists,Volume 32,Number 1,1 April 2011,pp. 103-118.
[4]金波,丁華東,倪代川.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研究[M].學習出版社,2014:6-12.
[5]王芳.數字檔案館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381-426.
[6]布萊恩·阿瑟著,曹東溟、王健康譯.技術的本質[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1.
[7]布萊恩·阿瑟著,曹東溟、王健康譯.技術的本質[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227.
[8]楊冬權.在全國檔案工作暨表彰先進會議上的講話[N].中國檔案報.2012-3-2:(1).
[9]馮惠玲.中國記憶與數字檔案資源在廣州——馮惠玲在幸福檔案資源體系建設論壇上的演講[EB/OL].[2014- 05- 10].http://www.gzdaj.gov.cn/gzdt/201109/ t20110909_57047.htm.
[10]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N].中國檔案報,2014-5-5:(1).
[11]涂子沛.數據之巔——大數據革命,歷史、現實與未來[M].中信出版社,2014:335-336.
倪代川,上海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數字檔案館、信息資源管理與服務。
戚穎,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館員,碩士,研究方向為檔案信息化、檔案利用服務。
Research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Archives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Ni Daichuan1,Qi Ying2
(1.Library of 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44 2.Shanghai City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Platform,Shanghai,200444)
Abstract:Facing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archival career may have new opportunities,while the value of archival resources will be further release and expansion. This paper around the theme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rchival value,respectively,from the academic perspective,technical perspective and management perspective syst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archive resources,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 system and perfect policies.
Keywords:Digital Environment;Archive Value;Archival Resources;Utilization of Archives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