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張敬偉
讓人力資源培訓服務變得更規范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張敬偉
有規矩才有方圓,有標準才能確保產品(包括公共產品)體系的高質量。
人力資源培訓服務,同樣需要一個高標準和嚴要求的規范。如此,才能進一步規范人力資源培訓服務行為、提高行業管理水平、提升培訓服務質量、引導培訓行業向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人力資源培訓的現狀是紊亂的。社會各大培訓機構,無論有資質還是沒有資質的,大家都是一哄而上。長此以往,整個人力資源培訓市場,將亂成一團,野蠻生產。有了《人力資源培訓服務規范》,雖是指導性原則,但是意義重大。須知,人力資源培訓是一項廣泛性服務業務,標準的制定考慮到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實際情況,標準對機構和人員資質做出了基本規定,對服務流程做出了規定和要求,使標準真正能起到規范、指導人力資源培訓服務業務的作用。
加之這一標準體現了法治性和實用性原則,因而對整個人力資源培訓服務市場意義重大。值得一提的是,在網絡時代的民意場里,這一標準出臺的過程和程序也是嚴絲合縫的。從編制過程看,2012年11月29日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召開部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國家標準起草工作組會議,組建了《人力資源培訓服務規范》標準起草工作組。2014年6月10日,標準起草小組與北京首經技術培訓中心專家舉行座談,近兩年的時間里走了“15個程序”,充分體現了主管部門、起草小組、社會各界及相關專業人士共同參與、集體醞釀和問計于民的特征。這在大數據時代,很有必要也著實不易。
一旦標準落地,人力資源培訓服務就可“有標可依”和“有規必行”。市場上的人力資源培訓,可按照標準進行“對標” ——可為與不可為的界限明確了。如此才能確保人力資源服務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規則經濟。各種標準的制定彰顯中國社會的法治水平和規則意識。人力資源培訓服務,自然有其特殊性和專業性,草標準看,目前不失為較好的標準。當然,隨著市場的發展,以及來自市場和各方面的回饋,這一標準也面臨著升級的必要性。
就現階段而言,最關鍵的還是加大貫徹這一標準的宣傳力度,組織對標準的學習。同時,通過有序的專業培訓,盡快制定標準實施指南,指導標準的執行,以便取得更好的社會效果。此外,在標準踐行的過程中,不妨先試點、后推廣,以點帶面,及時解決推廣中出現的問題。
這一標準讓市場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