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標準行動促進世界聯通
第39屆國際標準化組織大會閉幕不久,我們又迎來世界標準日。
身邊不斷增強的標準信息和日漸濃郁的標準氛圍,讓人們意識到,現在已是一個標準的時代,標準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須臾難離的組成部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將2016年世界標準日的主題確定為“標準建立信任”,實際上就凸顯了標準對于人類生活之重要。
上述三大組織在今年標準日祝詞中有這樣的表述:“標準通過可靠的交流方式、明確的行為準則和值得信賴的合作規范,將人與人緊密聯結在一起。”“我們的世界充滿多樣性,同時又是普遍聯系的。標準是統一的描述語言,在人們需要互聯互通時提供了保障和信心。”用標準建立信任,用標準將人與人聯結起來,這是這個復雜世界體現統一性和實現一致性的最有效的途徑。標準縮短了世界的物理距離,也拉近了人們的心理距離。因此可以說,這個世界基于標準產生信任,通過標準進行溝通,因有標準而充滿了愛。
“標準建立信任”必須要體現為一種行動,而不僅僅是一個說法。正是基于“行動”考慮,國家標準委將今年世界標準日的中國主題確定為“實施標準化戰略,促進世界互聯互通”。這個主題在突出了標準“聯通”作用的同時,也與世界標準日的“信任”主題實現了銜接。而“實施標準化戰略”這樣的國家行動,也將標準的社會意義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我國政府一向十分重視標準工作,行動有力亦有效。從參與國際標準事務來看,中國參加了包括IEC、ISO、ITU在內的世界主要標準組織,是90%以上ISO技術委員會的積極成員,ISO國際標準化投票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8%以上。中國企業和科研機構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吸收、消化、融合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同時,外資機構也積極參與我國標準化工作。目前,已有350多個技術委員會吸收了大約1 000家外資機構參與標準制定。與3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60個合作協議,積極推動雙邊、多邊標準協作互認。
我國標準化建設成效同樣可圈可點。建立了由國務委員擔任召集人、39個部門參加的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大力開展“標準化+”行動,建立了覆蓋一、二、三產業和社會事業各領域的標準體系,標準化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國務院出臺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編制了《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和《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努力把政府單一供給的現行標準體系,轉變為由政府和市場共同制定標準的新型標準體系,以標準提升引領“品質革命”,標準化工作改革不斷深化;參照國際通行規則,建設了高水平、廣覆蓋的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 200多個,組建了國家標準化工作的最高智庫——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大力發展標準化事務所等新業態,加強標準同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緊密合作,共同打造堅實的國家質量技術基礎(NQI),標準化基礎能力不斷強化。
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各級政府、廣大企業和社會公眾的標準化意識顯著增強,參與國內和國際標準化活動的積極性持續高漲,標準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中國標準化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正處于新舊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標準化的作用更為凸顯。我們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力實施質量強國戰略、標準化戰略,繼續開展“標準化+”行動,深化標準應用,提高標準一致性水平,提升供給質量,推動標準聯通“一帶一路”,增進交流合作,支持發展中國家標準化工作,共享發展成果,用扎實而有效的行動,全面提升標準化工作水平,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建標準、共享發展,讓標準造福中國、聯通世界,為經濟復蘇提供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