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彥朝
摘 要:高效課堂是一種理念和教學實踐,高效的課堂能夠最大化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初中物理教學的主要方式是課堂教學,因此,如何實現初中物理課堂的高效性就成為一個很重大的課題。教師要深刻理解新課程理念的精神實質,加強專業技術的修養,勇于實踐、敢于創新,提升物理教學效率。
關鍵詞:轉變觀念;創設環境;教學過程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2-0350-231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把學生培養成能用知識進行實踐活動的人才。努力提高課堂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那么,如何按照新課改的要求,真正把握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規律和特點,構建高效的課堂呢?
一、教師要轉變觀念
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共享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變成“學堂”;教師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互動者;學生能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種學習方式融為一體;學生能真正做到行動、心動、神動;學生不再只關注課本知識;跳出課堂,關注自然、社會、生活;跳出教師,不迷信權威、不輕信已有結論。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是師生關系,構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每一名教師都應該真心地走近學生,深入地了解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只有真心熱愛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能信任教師,會向教師敞開心扉,吐露心思,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有針對性,有實效。
二、創設愉悅的學習環境,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創設有利于科學探究的教學情境,是每個物理教師應認真思考并付諸實踐的一項重要工作。愉悅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投入學習,能使學生在自然和諧的氛圍中進行探究學習。教師要積極營造有利于學生好奇、感悟、反思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到物理學科是那樣生動、有趣;要努力構建有利于學生想象、質疑、理性思維的學習環境,想方設法創設民主、平等、自由的學習空間。這就要求教師要周密思考,做好必要的準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巧妙設置探究問題,科學安排探究作業,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不斷提高。如在學習《用天平稱物體的質量》一節內容時,從實驗過渡到實際應用,我們設計了以下問題:將托盤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嗎?——引導學生想到托盤天平的制作原理;為什么要調節天平?——引導學生想到在設計制作托盤天平時,要考慮到杠桿等臂和平衡螺母。學生的能力不斷提高就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就能形成樂于學習、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發奮進取的積極狀態,從而避免產生學習受挫的誘因。
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學生的心跡,精心設計實驗,增強實驗的趣味性,能夠打開學生求知的心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能輕易放過,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又保護激勵了學生的積極性,更有利于強化學生對身邊的物理現象的探究欲望。在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與建議。只有發現問題,才能推動學生不斷地帶著疑問去思考、研究,才能解決問題,才能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性地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通過進一步歸納整合,理順知識脈絡,形成學生自己的整體知識體系,從而實現知識的系統化。如在講功率時,我進行如下的教學設計:爺爺和小孫女上樓,體重不一樣,上樓用的時間不一樣,誰做功快呢?給出具體數據,很快學生想到算出一秒鐘誰做功多?順理成章地得出功率的概念和公式。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能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進行自主式、研究性學習,從而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有許多摸不著、看不到的現象,學生對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現象缺少豐富的感性認識,很難理解和掌握,更談不上什么創新。而物理教學中大量的內容又是實驗無法直接向學生提供的。例如,天體運動、大型船閘、航天發射、磁場、電流方向等,這些學生都難以見到的、有重要物理意義的教學內容。可利用電視錄像或多媒體課件,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把所講的對象化小為大、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快為慢、化繁為簡,從而把看不見、看不清的東西通過多媒體變成看得見、看得清,抽象的東西變成具體的,遙遠的東西變成眼前的,使事物的形、聲、色直接付諸于學生感官,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創新活動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和時空環境,學生見其形、聞其聲、觀其色,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領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加深認識,形成映像,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復雜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力地激發了學生積極的思維,使教學難點得到了較好的突破。
五、讓物理走向生活,學以致用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正是新課標的理念之一。因此,我們應該引領學生走向生活,引導他們去發現隱含在身邊的物理,并用知識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近年來,中考中出現了大量滲透生活的題目。二期課改的教程中,增加了STSE的內容。確實,物理本身就是一門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科學,它的知識滲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各個角度,如蹺蹺板、放氣球、騎車等一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活動,其中都包含了許多物理知識。因此,在教學中,要巧妙地運用這些大量生活背景,去感受物理知識,讓學生更貼近生活、科技、社會、環保(STSE),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如用兩手指捏緊細線然后快速滑過,去體驗“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用小塑料袋套在手上,浸入不同深度時,感受手上的感覺,去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什么因素有關;用密閉的塑料瓶逐漸浸入水中,去探究浮力與什么因素有關等。這樣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器材,明白物理就在生活中,物理生活密切相關,通過利用STSE內容,確實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總之,高效課堂是整個物理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因此,我們必須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備好每一節課,用生動、充實的課堂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我們的物理科學教育滿足每個學生有效學習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趙鳳鑾.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策略探析 考試周刊,2014.
[2] 李樹軍.關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 中華少年,2015.
[ 責任編輯 張景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