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權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黨校,河北 廊坊 065000)
?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中國全面發展
張國權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黨校,河北 廊坊 065000)
摘要:黨的十八大將十七大的“四位一體”變成了“五位一體”,即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這一總體布局的變化,將促進中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全面發展。
關鍵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全面發展

歷史清晰地記錄了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的足跡,也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不斷走向成熟的全過程。改革開放初期,根據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黨中央明確提出,社會主義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還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兩個文明”一起抓。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這一“三位一體”總體布局從黨的十三大一直延續到十六大。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總體布局拓展為“四位一體”,增加了社會建設。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至此,總體布局又拓展為“五位一體”。
從“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內容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完善。表明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和實踐達到了另一個新的高度,表明了黨在堅持可持續發展,保證當代人利益的同時,也絕不忘記我們的子孫后代的利益和保護好優美的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并回答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他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p>
十七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我們發現我們的整體布局還缺少一點什么,雖然經濟發展了,可是環境保護還做得不夠,還必須予以拓展,于是,十八大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都必須在生態文明的前提下往前走,否則,我們的發展將會是徒勞的,在不久的將來必將自食其果。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又相互促進的。作為任何一個國家,經濟建設肯定是基礎,沒有經濟建設,沒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連人的基本溫飽問題都沒解決,就沒有發展的前提,就更談不上其他一切的發展進步。政治建設是方向,它為我們指明了道路,到底什么路是我們應該堅持的,什么道路是應該予以嗤之以鼻的,它為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政治保證和良好的發展環境。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建設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精神支柱,中國人民不僅需要物質需求的滿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愉悅,需要在精神上找到一種歸屬感和幸福感,沒有文化建設,社會將畸形發展,先天不足,發育不良。社會建設是以民生為重點,保障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成果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共享,讓其惠及到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有的建設都要以生態建設為背景,我們不能為了經濟的發展而一味的破壞自然,使資源消耗殆盡,這樣的發展方式必將自取滅亡。
也許一些人認為生態文明建設是虛的,但實際上在發展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中,能保證我們的中國是一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我們的生態文明就是實實在在的。我相信,只要按照黨的“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去腳踏實地地發展,我們就一定能建成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