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正江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化學教學需要改變傳統(tǒng)以“知識為本”的思想,而是樹立以“觀念為本”的思想,從化學基本觀念出發(fā)來設計和實施化學教學活動,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氨”是化學教學中較為重要的內容,基于化學基本觀念來建構“氨”的教學設計進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提高化學教學水平。
關鍵詞:化學基本觀念;氨;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2-0350-263
隨著化學新課程的實施,化學教學已經樹立“觀念為本”的思想,在具體進行化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從化學基本觀念出發(fā),合理進行教學設計,促使化學教學活動的教育性、引導性、有效性增強,為提高學生化學知識水平做鋪墊。“氨”是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較為重要的元素化合物,對該課題進行基于化學基本理念的教學設計,使之具有較高的教育性、有效性、引導性,對學生進行教授,可以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氨”這一元素化學物的相關知識。所以,在新課程要求下,基于化學基本觀念來進行教學設計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教學內容與化學基本觀念的說明
高中階段的元素化合物學習主要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滲透式,即通過元素化合物概念原理等內容的學習,促使學生對元素化合物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礎上逐步向學生滲透元素化合物反應原理等知識,以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元素化學物知識。其二是集中式,即在一整個章節(jié)中連續(xù)性地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關知識,促使學生在集中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這一部分的知識。由此,可以充分說明化學基本觀念是隱含在具體知識和概念中的,其以知識和概念為依托,通過知識和概念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理解其中的化學基本概念。
“氨”這一節(jié)的教材內容主要介紹了氨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其應用,主要包括氨水堿性、氨在生活和工業(yè)生產中的應用。教材中氨知識的安排,是基于化學觀念,逐步地向學生滲透氨的知識,可以使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氨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基于化學教材中,氨的知識的說明,可以了解到其中隱含的化學基本觀念如下。
(一)微粒觀
氨是一種極易溶于水的物質,通過探究氨與水的化學反應,可以深入了解微粒,從而理解微粒觀。
(二)元素觀
氨具有較強的還原性,能夠被氧化。通過解析氨氧化中氮原子的變化情況,可以使學生對元素觀有一定的認識。
(三)變化觀
氨與酸可以發(fā)生化學反應,其產物是銨鹽。氨也能被催化氧化,得到硝酸產物。這兩種化學反應充分表達了變化觀,使學生對變化觀有所認知。
(四)化學價值觀
氨在工業(yè)、農業(yè)、生產及軍事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基于氨概念及化學反應,學習氨的應用,可以使學生理解氨的使用價值,進而對化學價值觀有所理解。
二、基于化學基本觀念建構的“氨”的教學設計
基于以上對“氨”化學基本觀念的理解,來合理進行“氨”教學設計的內容如下。
(一)角色說明
氨它可以被形容為“天使”,也可以被形容為“魔鬼”。原因就在于氨的運用是兩面性的,能夠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也可能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
(二)角色研究內容
基于化學基本觀念,對氨的性質及用途進行研究。
(三)學生活動說明
首先通過角色引入,利用“天使”和“魔鬼”來比喻氨,使學生對氨產生了解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基于化學基本觀念來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促使學生對氨的性質、化學反應及實際應用等方面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學習活動
第一課題:基于微粒子開展氨的噴泉實驗
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氨品質的情境,即利用多媒體來演示水與氨反應所創(chuàng)造的泉涌的情境。通過此種情境來激發(fā)學生了解情境的真相。
探究實驗:為學生提供實驗儀器、氨、水等試驗物品,指導學生進行噴泉實驗。
提出問題:在學生完成噴泉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即噴泉實驗說明了什么?氨溶解于水中發(fā)生何種變化?氨溶解于水中會存在哪些微粒?
學生討論:要求進行噴泉實驗的每組學生,回憶剛剛進行噴泉實驗,進而討論和分析,給出以上三個問題的答案。
知識解答:在學生給出問題答案的情況下,教師詳細說明氨的性質、與水發(fā)生的化學反應以及產生的微粒。讓學生反思,如此使學生糾正錯誤,了解氨的知識。
第二課題:基于轉化觀來研究銨態(tài)氮肥的制備
問題情境:為學生播放一個農業(yè)種植中利用化肥進行施肥的視頻。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為什么現(xiàn)代農業(yè)中不直接使用氨水作為肥料?
實驗演示:用1根玻璃棒蘸取濃氨水靠近另1根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觀察現(xiàn)象。
實驗討論:讓學生結合以上實驗現(xiàn)象來解釋以上提出的問題。
知識解答:同樣是在學生討論完畢,給出答案的基礎上,為學生解釋氨水與濃鹽酸的性質。氨氣和氯化氫氣體的反應,從而說明為什么農業(yè)中利用化肥來施肥。
第三課題:基于化學價值觀來研究氨的“功”與“過”
情境展示:聯(lián)系氨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的雙重角色,向學生展示氨有益于人們和不利于人們的各種用途。
思考討論:讓學生對以上教師展示的氨的用途,來討論以上氨的用途中,哪些用途中氨是扮演“天使”角色,又有哪些用途中氨是扮演“魔鬼”角色,進而分析氨的功與過。
知識解答:在學生都給出自己所認為正確的答案的情況下,教師在黑板上有序羅列出氨扮演“天使”的一些用途和氨扮演“魔鬼”的一些用途。在此基礎上,依次說明氨的每個用途中氨有“功”的原因和氨有“過”的原因,促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氨的實際應用情況,了解氨這一元素化合物的化學價值。
在新課程要求下,基于化學觀念來構建的“氨”的教學設計,提高“氨”教學的引導性、教育性等,如此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思考能力,促使學生化學知識水平的提高。所以,基于化學基本觀念來進行化學教學設計是非常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姜言霞,盧巍.基于化學基本觀念建構的“氨”的教學設計研究[J].化學教育,2015,36(17):37-41.
[2] 相虎.轉變學習方式 自主探究與發(fā)現(xiàn)——新課程《氨》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6(1):125-126.
[ 責任編輯 田彩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