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滿杰
?
大型建筑群室分系統配套光纜建設探討
李滿杰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 100038
隨著移動各項新業務的開展,2G、3G、4G和WLAN的基站建設不斷增加,室分系統大量采用光纜,因為沒有統一的室分系統光纜網的規劃,使得光纜的布放出現一種雜亂無章的狀況,管道、線槽等被大量的小芯數光纜占據,給日后的維護、擴容以及應急工程帶來一系列的問題。結合目前室分系統建設現狀,提出了解決目前四網建設過程中光纜網建設的解決方案。
全業務;室分系統;光纜;光交接箱
隨著中國移動全業務運營的展開,需要在客戶所在的園區建筑群內建設包括2G、3G、4G和WLAN的各種室分系統和用戶接入網,其中需要敷設大量的光纜,對這些光纜的建設如果實行統一規劃,整體設計,能夠達到節約資源、提高進度、便于維護、清晰管理的效果[1]。
1.1現狀
現在進行的2G微蜂窩室分系統的建設,基站部分基本采用NSN Flexi BTS_MCPA的設備,BBU與第一級RRU間的光纜距離最大不超過12 km,RRH間的光纜距離以小于2.4 km為宜。
TD-S與TD-L均采取BBU+RRU的方式,BBU與RRU間均采用光纖連接。最新推出的分布式皮基站方案(Lampsite),新開發了RHUB和pRRU兩款設備,利用光纖和以太網線承載CPRI接口,構成了新的室內解決方案,同樣需要大量的光纖資源。

圖1 BBU+RRU方式
基于PON技術的WLAN將有線接入與無線接入完美結合,PON系統的光纖及WLAN系統匯聚光纖可以統一規劃。

圖2 基于PON技術的WLAN
1.2 弊端
(1)由于沒有統一的規劃設計,各個系統建設時光纜都是單獨布放,這樣就造成同路由多條小芯數光纜占據管道、槽道,占用寶貴的路由資源。(2)機房內小芯數光纜條數眾多,纖芯總量龐大,但是光纖的利用率低,有一大部分備份預留纖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閑置。(3)機房進出光纜眾多,沒有統一的大容量ODF,小容量光纖終端盒眾多,造成跳線混亂,維護困難。(4)業務發展的不均勻,隨機性,急迫性,移動業務和數據業務各自為政,使得園區內光纜建設存在無序、重復投資的現象(5)不同系統之間的光纜纖芯資源難以共享,即使共用,也會造成現場跳纖混亂[2]。
1.3 解決辦法
針對以上各種弊端,可以用以下幾點辦法解決:
(1)統一考慮2G、3G、4G、WLAN的室分系統光纜網建設,并可適當考慮用戶接入網的建設,避免重復投資, 實現系統之間的光纜資源共享。(2)采用大芯數光纜進出機房,避免大量小芯數光纜進出機房,節約資源。機房外適當位置安裝光纜交接箱,光纜網細分為主干光纜和配線光纜,采用樹形結構,提高纖芯利用率。(3)同路由配線光纜采用掏接方式設置ODF的方法,減少光纜條數,提高纖芯利用率。(4)機房內安裝大容量ODF,標示清晰,建立光纜網管理數據庫,實現信息的完整準確及資源的靈活調度
2.1 建設思路
(1)光纜的建設必須面向全業務需求,注重投資收益,光纜網的建設必須兼顧室分、大客戶接入、普通客戶接入。(2)全面了解園區內建筑群各種建筑形式的分布情況、路由資源的布局結構,選擇安全可靠的光纜路由。(3)園區內整體規劃。(4)按照購、建、租相結合的原則開展園區內管道資源的建設和儲備。積極共享開發商和其他運營商的稀缺管線資源。(5)采用主干光纜和配線光纜的模式進行建設,可在機房外合適位置設置一個光纜交接箱。(6)根據室分系統結構、業務需求以及用戶數量確定光纜芯數,主干光纜建議采用大芯數光纜,配線光纜根據需求配置。(7)室分系統光纜網建設對傳輸距離及功率不敏感,因此跳纖數量和路由迂回可適當放寬。如果考慮用戶接入網,則對傳輸距離及功率比較敏感,鏈路預算以接入網為準。(8)隨著全業務的開展,必須重視和加強園區內管道、桿路、光纜、光纖、ODF等資源管理工作,以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合力調配[3]。
2.2 設計原則
(1)光纜網建設需考慮四網業務覆蓋需求。(2)園區內光纜采用交接配線方式,根據園區規模和用戶分布,合理劃分交接配線區,設置光纜交接箱。(3)光纜交接箱的安裝地點應選擇交接配線區中心區域附近,靠近管道、槽道,方便出纜,易于維護,后期可擴容的位置(如地上綠化帶、地下車庫不影響通行的角落、弱電機房等,如果弱電豎井面積狹小時不建議放在弱電豎井)。(4)光纜交接箱容量要滿足外纜和內纜的成端需求,并留有擴容空間。原則上按照內纜成端總量的兩倍確定光纜交接箱容量。(5)同樓或同單元有多臺設備,設備間布線距離不超過100米,且有弱電槽道可利用是,光纜布放并成端到其中的1臺設備所在的位置(或樓層),其余設備用引入光纜連接。(6)為了適應環形組網需求,園區內光纜需考慮共享(聯絡)纖芯和獨享纖芯。(7)園區內光纜以RRH遠端節點分布和近端SUMX設備劃分為基礎,上聯同一臺SUMX近端設備的各遠端節點為一組,獨立進行光纖分配。同路由、長距離的多條小芯數光纜可簡單疊加成一條大芯數光纜,但光纖分配仍以上聯分組為單位各自獨立。(8)園區內光纜分配采用分纖箱(光纜配線箱)。(9)分纖箱采用熔配分離式結構,規格由本次成端芯數確定,熔接盤按分纖箱容量的2倍配置,以滿足直熔光纖接續需要。
3.1 光纜
室內覆蓋光纜網中選用的單模光纖(除特殊需要外)應采用符合ITU-T G.652D建議的光纖。如室分光纜需求長度較短,且光纜芯數需求不超過四芯,可采用加強型跳纖來滿足室分設備光纜傳輸需求。
3.2 光纜接頭盒
根據安裝場景合理選用架空、管道和直埋等型號,優選機械+熱縮密封方式。接頭盒須避免安裝在頻繁震動的位置。在人(手)孔內應安裝在常年水位以上的位置。末端接入光纜可采用多分歧接頭盒分纖,光纜距離較短時,可通過接入箱體的熔接盤進行分纖,不建議采用“開天窗”的方式[4]。
3.3 光交接及分纖設備
光配纖設備中光交接設備和光分纖設備分室內型、室外型兩類, 其中室內型包括落地、掛墻二種。光交接設備常用容量有:144芯(壁掛式)、288芯(落地式)、576芯(落地式)[5]。分纖箱規格通常為:12芯、24芯、36芯、48芯、72芯;成端總芯數大于72芯時需采用光纜交接箱。光纜終端設備的容量應根據光纜容量及用戶業務需求情況進行配置,適配器按需配置。
3.4 ODF架
光纜在機房內應采用光纜配線架成端,相同出局方向的光纜應相對集中成端。基站內當光纜芯數不多(<72芯)時可利用綜合機柜內專用光纖單元進行成端。
4.1 光纜的布放方式一般分為四種
(1)管、暗槽內穿放光纜敷設方式:主要用于室內光纜在PVC管中敷設的情況。(2)橋架、線槽、網絡地板內明布光纜敷設方式:主要用于室內光纜在樓宇橋架、線槽及網絡地板內敷設的情況。(3)安裝釘固式墻壁光纜敷設方式:主要用于室內光纜在垂直井道內釘固于井道墻壁上的情況,開列長度一般默認為光纜在垂直井道內敷設的長度。(4)管道光纜敷設方式:主要用于光纜在室外通信管道內敷設的情況。
4.2 路由選擇
室內覆蓋光纜應盡量利用覆蓋樓宇內原有弱電橋架資源敷設;為樓宇群覆蓋時,有地下室連接各樓宇的,盡量考慮光纜經地下室連接敷設。無公共地下室的,可考慮利用紅線內的管道資源敷設室分光纜。沿覆蓋樓宇室內敷設應橫平豎直不影響樓宇內部美觀,路由選擇不應妨礙樓宇的各部分功能。應避開高溫、高壓、易腐蝕和有強烈震動的區域,盡量避免非永久性的建筑物,盡量避免與電力線、避雷線、暖氣管等管線交叉與接近。
本文就實際工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展開思考,結合用戶接入網光纜建設方法探討室分系統光纜網建設的可行性,以便對今后的工程設計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1]樓文華,張之鋒.無源波分系統在室內分布建設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15(18):69-70.
[2]郭林,鐘秀芳,邵巖,等.FTTH網絡的建設部署特點分析[J].通信世界,2012(33):28.
[3]趙學風,蒲路,琚澤立,等.陜西城市電網光纜與電纜混溝問題探討[J].陜西電力,2015,43(6):75-78.
[4]李正超,邵波,魏訓虎.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配電通信接入網光纜運維管理系統[J].通信與信息技術,2016(1):74-76.
[5]喻琴,劉騁,王珩,等.光纜截止波長測試的基準試驗方法探討[J].現代傳輸,2015(4):71-73.
Discussion on the optical cable construction for the DAS of the large building group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branch,Beijing 100038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new services, 2G, 3G, 4G and WLAN base station construction continues to increase,A large number of DAS using optical cable. Because there is no unified DAS optical cable network planning, Causes the laying of an optical cable is in a state of disorder. Pipe,wire slot was occupied by a large number of the small cables,such as to the future expansion and maintenance,and emergency project brings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AS construction,proposed the solution of the optical cable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the current four-networks construction process .
All service;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 optical cable; optical fiber Cabinet
TN929.5
A
1009-6434(2016)09-0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