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明霞
摘 要: 為了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移動設備“自主”學習,構建一個基于知識地圖導航的微信移動學習平臺。該平臺具備基本的微信學習公眾號功能,學生在此平臺上可以根據教師架構好的知識地圖系統地進行知識學習。實踐證明,該平臺結合日常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碎片化時間,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關鍵詞: 知識地圖; 微信公眾號; 移動學習平臺; 學習導航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6)03-22-04
Construction of WeChat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based on knowledge map navigation
Zhong Mingxia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orrectly guide the students to use mobile devices for autonomous learning, a WeChat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based on knowledge map navigation is built. The platform has basic functions of WeChat public number, students on this platform can systematically learn the knowledge 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map assigned by the teacher.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platform combing with daily teaching, to a certain extent, improves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maximizes the use of the fragmentation of time, and makes learning more efficient.
Key words: knowledge map; WeChat public number;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learning navigation
0 引言
根據2015年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調查顯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崛起,高校大學生智能機用戶已經達到83.7%以上。在大學生的智能手機應用中,應用率最高的依次是社會網絡服務(SNS)、網頁閱讀、拍照和游戲。其中SNS應用排名前三的是微信、QQ及QQ空間和微博。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的場景可能是教室,宿舍,公交車等任意場所,即表明智能手機具備靈活充分利用碎片時間的特性[1-2]。
如何能夠開發一個智能手機移動學習平臺,讓學生可以最大化利用“碎片時間”,做到隨時隨地學習,自由調整學習內容,為此本文提出了解決方案。①采用微信平臺作為移動學習平臺,首先,教學內容的編輯完全可以由教師自己完成,微信平臺應支持圖文、語音、視頻消息的推送[3],基本上可以滿足所有類型的教學資源包括時下流行的微課,學生利用手機微信學習。②僅靠手機微信可能不能保證學生“系統”的學習知識,學生還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需要研究如何架構出課程內容的整體結構,方便學生檢索及自主學習,因而提出利用“知識地圖”來做導航,可以實現快速檢索,幫助學生完成課程知識的系統學習。
1 知識地圖導航
知識地圖是一種知識導航系統,是知識管理系統的輸出模塊,輸出的內容包括知識的來源,整合后的知識內容,知識流和知識的匯聚[4]。在網絡時代產生海量存儲數據,課程的移動學習資源越來越多,即使為學生提供高效率的搜索引擎,也不能使學生擺脫尋找知識過程中的混亂狀態,因此我們采用知識地圖導航來指引學生學習的工具[5]。
知識地圖目前采用的學習內容導航基本上都是采用電子教材、多媒體資源、考試測驗等,資源構成分散。這樣的知識導航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即:知識的分布按教師的思路,學生對這樣的導航內容不感興趣,因為他完全沒有和教師一樣系統的課程知識,學生會覺得死板,看不到自己學完后能做什么,對應的職業能力在哪里。
本項目改變了這種傳統的學習平臺的知識導航模式,項目組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工作項目導向的迭代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項目教學法”的延伸,引入了軟件工程中的迭代式開發知識,引導學生采用“迭代式學習”策略實現項目的開發,故本項目在前續項目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提出了“工作項目導向的迭代式”知識導航系統。該導航系統非常符合高等院校流行的“項目教學法”且在最大程度上強調實現項目的有效性,提供大學生的職業應用能力。該導航系統重點以學生個體為主體,解決“我學了這門課程后會做什么”、“能做什么”、“對應的職業能力有哪些”等問題。教師將課程劃分為具體的項目,以具體某個項目為例,其對應的教學周期和學習資源導航系統由任務分析、知識技能、設計開發、測試改進、成果實現過程組成,逐一完成這一過程,整個過程由學習任務書和項目開發手冊進行指導。
下面是整個知識地圖的制作步驟。
⑴ 任務分析:選取代表性的與課程對應的企業項目,成立一個由教師、企業技術人員和項目關鍵用戶組成的工作小組;明確項目關鍵的用戶群對項目的具體需求。
⑵ 知識技能:明確知識地圖的目標、使用范圍、基礎結構、構成要素、節點關系的定義、鏈接數據的存貯方法等。
⑶ 設計開發:根據知識技能要求,選擇具體開發工具,在知識分類的基礎上弄清知識在企業中的存貯情況,確認知識關聯,繪制初步的知識地圖。
⑷ 測試改進:將設計的知識地圖導航系統由學生用戶來使用,并進行測評,擴充知識地圖的內容,并在反復測評中更新和完善。
⑸ 成果展現:將知識地圖導航系統嵌入到微信公眾號平臺上,讓其引導學生進行企業項目開發。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項目制的學習方式。
2 微信平臺建設
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應遵循合理功能、清晰定位、豐富互動、科學內容、豐富互動、靈活學習和互通服務的設計原則,將微信學習支持功能融入課程和教學設計中[5-6]。在設計原則指導下,并基于微信的功能分析和平臺支持,我們給出了基于知識地圖導航的微信移動學習平臺設計框架,如圖1所示。
3 教學活動應用
圖1中所設計的平臺,在知識地圖的獲取、選擇、應用以及經過不斷的內化和外化過程,可實現:交互互動、資源分享、資源發布、資源檢索等學習活動。
⑴ 交互互動:是微信公眾平臺最基礎的功能,提供語音或圖文消息推送、交互和群聊方式。用戶與公眾號、微信好友、微信群之間可以互動。
⑵ 資源分享:微信公眾平臺可以開發將消息或資源分享到群或朋友圈的功能,在其他第三方移動學習應用中接入微信功能,將信息和資源通過微信分享給好友或者朋友圈,提供有效的資源分享方式。
⑶ 資源發布:提供了學習內容“推送”主動發布。更加關注信息的高質量,限制推送信息的數量,要求在內容上進行認真設計和規劃。在移動學習中,訂閱推送模式可用于教學中課程信息和學習內容的發布,并支持學習者進行泛在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圖2顯示了本項目教師推送的翻轉課堂作業內容界面。
⑷ 資源檢索:微信的“自動回復”提供了學習內容的“拉式”的按需檢索。這種基于關鍵字的內容檢索,方便了用戶信息查詢。可以設計信息導航與檢索,自動解答學習者常見問題,對學習內容等進行分類響應等。圖3是進入微信學習平臺后對課程考核方案查詢后的自動回復消息。對于自動回復的檢索設置,從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內容格式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在對知識地圖導航分析的基礎上,采用了前面描述的“工作項目導向的迭代式”知識導航系統。以某一項目為例,其知識導航的資源檢索如圖4、圖5所示,其分別展示了對項目6的內容檢索和項目6的視頻資源的檢索回復,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智能手機上根據教師設計的項目導航知識學習如何開發完成項目。
4 結束語
本項目的目標是構建一個基于知識地圖導航的微信移動學習平臺,并將此平臺能與其他已經存在的教學平臺聯合應用于指導學生系統地學習。該微信移動平臺創建后,已在部分班級中應用,學生普遍反映較好,尤其是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視頻學習內容深受學生歡迎。但微信公眾平臺由于其功能限制,部分教學內容不能完全展示,比如其對視頻文件大小和格式均有限制,故后續隨著功能需求的增加,會考慮微信平臺的自主開發以及為知識地圖建立關系數據庫模型,這樣可以讓課程信息和內容更完善,讓學生真正能利用“碎片化時間”系統地學習知識。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袁磊,陳曉慧,張艷麗.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學習研究-以“攝
影基本技術”課程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2.7:128-132
[2] 白浩.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
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3] 王萍.微信移動學習的支持功能與設計原則分析[J].遠程教
育雜志,2013.6:34-41
[4] 羅勇.微信學習,找回流逝在指尖的光陰[J].中國遠程教育(資
訊),2013.12:99-100
[5] 杜蓮艷.基于知識地圖的大學英語移動學習資源導航[J].信
息技術,2014.10:56-67
[6] 王萍.微信移動學習平臺建設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
2014.24(5):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