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
(特種作戰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特種兵常見訓練課目的訓練損傷現狀及對策
課題組
(特種作戰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特種兵是遂行特殊任務的兵種,其軍事訓練要求相對較高,訓練課目難度和負荷強度較大,訓練損傷發生率也較高。通過問卷調查法,對特種兵常見的軍事訓練課目的損傷部位、損傷關節和損傷類型進行分析,力圖歸納總結不同訓練課目訓練損傷發生特點,為不課目訓練損傷的預防提供理論參考。
特種兵;常見訓練課目;訓練損傷;對策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廣州軍區××旅、南京軍區××旅、21集團軍××部隊、特種作戰學院接受在職培訓的官兵,共計780人。其中廣州軍區、南京軍區和21集團軍調研對象均為戰士(704人);特種作戰學院調研對象為干部(76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共發放問卷780份,回收有效問卷773份)、數理統計法等方法,比較全面地對特種部隊訓練損傷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在獲得一定規模有效數據的基礎上,對特種部隊訓練損傷的現狀、特點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針對特種兵扛圓木等負重練習,障礙訓練,武裝三公里、五公里越野跑,攀登、攀崖,戰斗體能、綜合體能,射擊,隊列,戰術基本動作,引體向上、卷身上,心理行為訓練十個常見訓練課目的損傷部位、損傷關節和損傷類型進行總體統計和分析。
2.1 特種兵常見訓練課目易損傷部位
特種兵常見訓練課目的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頭部、胸部、腹部、腰部和下肢,但不同的訓練課目的損傷部位又各不相同。具體見表1。
2.2 特種兵常見訓練課目易損傷關節
特種兵常見訓練課目的損傷關節包括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指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由于不同的訓練課目技術動作和戰術特點不相同,導致關節參與活動的幅度和頻率也不一樣,因此受傷的關節也各不相同。具體見表2。
2.3 特種兵常見訓練課目易損傷類型
特種兵常見訓練課目的損傷類型包括皮膚擦傷、關節扭傷、肌肉韌帶拉傷、挫傷、骨折、脫臼、慢性勞損、骨膜炎、滑囊炎、腱鞘炎等慢性炎癥、半月板撕裂。由于不同的訓練課目運動方式、運動幅度、運動軌跡不同,所以形成損傷的機制也會有所差異,損傷類型也不一樣。具體見表3。
由表1、2、3可知,扛圓木等負重練習,最常見的損傷部位是腰部,其次是頭部和腿部;腰部主要是慢性腰肌勞損和腰扭傷為主;頭部損傷主要是皮膚擦傷;腿部主要是膝關節的損傷,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的髕骨勞損和關節扭傷;肩關節損傷率也較高,主要表現為肩部的肌肉韌帶的拉傷和皮膚擦傷;腕關節損傷主要是腕部肌肉韌帶拉傷和關節扭傷。
表1 常見訓練課目損傷部位
表2 常見訓練課目損傷關節
表3 常見訓練課目損傷類型
扛圓木等負重練習,損傷部位和損傷關節較多,應加強腰部核心區域的力量訓練和下肢的力量訓練;注意在訓練前充分活動肩關節和腕關節,避免關節周圍韌帶的拉傷。同時腰部、膝部、肩部、腕部都應佩戴一定的防護裝置,避免扭傷和擦傷。
障礙訓練,最常見的損傷部位是腿部,其次是腰部。腿部主要是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扭傷、膝部和踝部皮膚擦傷和周圍肌肉韌帶的拉傷;腰部主要是扭傷以及周圍肌肉韌帶的拉傷。因此,訓練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注意通過障礙的動作要領和落地技術;加強著裝要求,避免不必要的擦傷。
武裝三公里、五公里越野跑訓練,最常見的損傷部位是下肢,其次是腰部。下肢脛骨損傷率高,主要是脛骨疲勞性骨膜炎和骨折,下肢關節損傷主要是膝關節和踝關節,膝關節主要是周圍肌肉韌帶拉傷和半月板撕裂;踝關節主要是周圍肌肉韌帶拉傷;腰部主要是慢性腰肌勞損和周圍肌肉韌帶拉傷。全副武裝負重訓練要降低損傷率,需要注意負重下的跑步技術,特別是落地緩沖技術;注意選擇合適的場地進行訓練;避免在負重下進行過長時間的跑動,訓練后要注意腰部和下肢肌肉的放松,防止疲勞積累導致訓練損傷。
攀登、攀崖訓練,最常見的損傷部位是上肢、腿部和腰部。上肢主要損傷部位是指關節、腕關節和肘關節,主要表現在皮膚擦傷,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的拉傷、挫傷和關節扭傷,另外有部分骨折和脫臼的發生。腿部和腰部主要是皮膚擦傷,其次肌肉韌帶的拉傷、挫傷、關節扭傷發生率也較高。因此,攀登、攀崖訓練最主要是做好關節部位的保護,帶上防護裝置,另外在訓練前充分活動開各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避免拉傷和扭傷。
戰斗體能、綜合體能訓練最常見的損傷部位是腰部和腿部。腰部主要是腰肌勞損;腿部主要損傷在膝關節和踝關節,表現在膝關節和踝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的拉傷、關節扭傷、挫傷;其次皮膚擦傷發生率也較高;另外有部分骨折和脫臼。因此,訓練時要注意提高下肢和腰部的肌肉力量,以及下肢膝關節和踝關節周圍韌帶的彈性和力量。
射擊訓練的損傷部位較均衡,相對而言,上肢和腰部損傷率相對較高;上肢最常見的損傷關節是肘關節;主要是肘部的皮膚擦傷和挫傷;腰部主要是腰肌勞損。因此,射擊課目訓練時要注意肘關節的保護,佩戴好防護裝置,避免肘關節與地面長期摩擦;另外射擊時需要保持身體的穩定性,在訓練時要注意腰部的緊張與放松相結合,訓練結束時,要注意腰部的放松,避免由于腰部疲勞積累導致腰部勞損。
隊列訓練最常見的損傷部位是腰部和腿部。腰部主要是腰肌勞損;腿部最常見的是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扭傷。手部和膝部接觸部位皮膚擦傷發生率也較高。因此,隊列訓練一段時間后,要注意腰部的放松;要注意動作的正確性,防止錯誤動作導致關節的扭傷和皮膚擦傷。
戰術基本動作訓練最常見的損傷部位是上肢、腿部和腰部。上肢主要表現為肘關節的周圍皮膚擦傷,關節扭傷,肘關節周圍肌肉韌帶拉傷和挫傷;腿部最常見的損傷表現在膝關節周圍皮膚擦傷,關節扭傷,膝關節周圍肌肉韌帶拉傷和挫傷;腰部主要是腰扭傷,腰部周圍肌肉韌帶拉傷。因此,戰術動作訓練要特別加強肘部和膝部的保護,在訓練時要佩戴護肘和護膝。另外在訓練前也要充分活動開肘關節、膝關節和腰部周邊的肌肉和韌帶,避免訓練中關節扭傷和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的拉傷。
引體向上、卷身上訓練最常見的損傷部位是上肢、腰部和腹部;上肢最常見的損傷部位在腕關節和肩關節,主要是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的拉傷和關節扭傷;另外脫臼也有一定的發生率。腰腹部最常見的損傷是腰腹部周圍肌肉韌帶的拉傷和腰扭傷。要注意在訓練前充分活動開肩關節和腕關節,平時加強上肢和腰腹部肌肉力量的訓練。
心理行為訓練方面,上肢、腰部、腿部和頭部都有一定比例的受傷,沒有特別容易損傷的部位。上肢中肘關節和指關節的損傷率稍高。腿部主要是膝關節損傷率較高,主要損傷類型是關節周圍皮膚擦傷和關節扭傷;其次肌肉韌帶的拉傷發生率也較高。心理行為訓練中攀爬類較多,因此上肢損傷較為明顯;另外在攀爬跳躍過程中,踏空或者跌落會造成關節扭傷,突然發力也會造成肌肉關節周圍韌帶拉傷。在訓練前要做佩戴好防護裝置,充分活動開全身各關節,做好肌肉拉伸。訓練時要注意安全防護和技術動作的正確規范。
特種兵常見訓練課目的損傷部位、損傷關節和損傷類型都不一樣。因此應根據不同訓練課目的損傷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損傷防護。
統計表明,絕大多數訓練課目最容易受傷的部位是腰部和下肢;最容易損傷的關節是膝關節和踝關節;最容易損傷的類型主要有皮膚擦傷、關節扭傷、肌肉韌帶的拉傷、挫傷以及慢性勞損。在平時的訓練中,要特別加強腰部和下肢的保護和力量訓練,并要佩戴好護具,訓練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訓練后及時放松,有的放矢地加強對不同訓練課目的損傷防護。
[1] 劉安毅,陳聰路,楊建新,等.特種部隊某部特種技術訓練致訓練傷預防對策[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1,32(3):208—209.
[2] 劉安毅, 陳聰路,楊建新,等.某特種部隊特種技術訓練致訓練傷診治分析[J].海軍醫學雜志,2011,32(4):233—234.
[3] 周宏鋒,張玉新,康慧鑫,等.某部特種兵軍事訓練傷流行病學調查[J].局部手術學雜志,2006,15(5):320.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to Common Injuries in the Training Subjects of Special Forces
Research Group oftheCurrentSituationandPreventionoftheSpecialForcesTrainingInjury
(Special Operations Acedemy, Guangzhou 510500,China)
The Special Forces is the one to carry out special tasks, so the military training requirements are relatively high. With the greater difficulty and intensity of the training course , the injury rate is also high. This paper mainly us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analysis on the site of common injury, joint damage and damage type in the training course of the special forces, trying to sum up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jury in different training courses,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to damage prevention .
special forces; common training course; training injury; countermeasures
特種作戰學院專項課題“特種部隊訓練損傷的現狀與預防”(YJTJ-2014006),課題組成員:林建棣、劉莉、唐新、蘇培剛、余曉勇。本文執筆:劉莉。
2015-04-08
劉莉(1978—),女,湖南岳陽人,講師。研究方向:軍人體質學、特種兵身心適應力研究。
G804.54
A
1671-1300(2016)01-0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