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靜
(新疆瑪納斯縣北五岔鎮農業技術推廣站,新疆瑪納斯 832213)
新疆地區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優質棉花產地之一,同時也是全國范圍內最大的棉產區,但是由于該地區連續耕作時間過長,近年來棉花種植區域面積逐年增加,導致棉花黃萎病的發病率逐年提升,受害棉田面積不斷擴大,對該地區造成了十分嚴重的經濟損失。當前該病害的防治方法有限,支持率最高的防治方法為施用生物有機肥,通過生物防治,對棉花根莖附近的微生物種群進行管理,進而形成一種抑菌能力,也有在棉花田中使用生防菌來提升土壤的抑菌能力,進而改善棉田病害情況,有專家表示使用生物有機肥防治黃萎病的這種防治方法效果顯著,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征用新疆北疆地區的兩塊黃萎病棉田進行實驗,兩塊棉田中均種植同品種棉花,且面積為80m2,其中不施肥棉田設置為對照區,為中壤土質,pH值為8.38,鹽含量為3.6g/kg,有機質含量為14.6g/kg,堿解氮含量為46.5mg/kg,速效磷含量為30.8mg/kg,速效鉀含量為305mg/kg;施用生物有機肥棉田設置為觀察區,為中壤土質,pH值為8.42,鹽含量為3.4g/kg,有機質含量為15.1g/kg,堿解氮含量為47.3mg/kg,速效磷含量為31.5mg/kg,速效鉀含量為308mg/kg;兩區基本資料數據無顯著性差異,經計算P>0.05,兩區基本資料數據無顯著性差異。
兩個區域內均施用基礎肥,尿素施用量為150kg/hm2,以及重過磷酸鈣,施用量為20kg/hm2,6個月后觀察區施用生物有機肥,播種并鋪膜。棉花施肥和管理采用滴灌栽培模式,棉花滴出苗水后,約45天后滴頭水,此后每間隔10天為棉花滴一次水,距離滴頭水3個月后進行最后一次滴水操作。在棉花的整個生育期內需為其滴10次水,每次用水量約為500m3/hm2。除滴水外,每隔半個月為棉花追施一次尿素,在此期間尿素追施量約為300m3/hm2。最后一次滴水后半個月即可收獲棉花。而對照區使用基肥6個月后播種棉花并鋪膜,不予以施肥操作。
①計算兩區棉花的產量,即計算種植區域內的棉花株數,以及棉桃數量,棉桃吐絮后采集棉花稱重,計算產量。②棉花黃萎病發病率=病株棉花數量/總棉花株數×100%。③葉綠素通過專業測定設備進行測量,在棉花花蕾期需測倒6主莖葉,鈴期為3主莖葉。④在種植區域內棉花的盛花期以及吐絮期收集土壤樣本,檢測土壤速效養分含量。
研究選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以及2010版Excel表格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對其予以檢驗,計量資料則以(±s)的形式來表示,通過t對其予以檢驗,只有滿足P<0.05時,才可認為差異在統計學當中存在意義。
收獲時兩區內所有有效棉花株數均為200株,觀察區棉花產量以及棉花葉綠素含量明顯高于對照區,發病率顯著低于對照區,各組間數據在統計學中,該差異存在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區棉花產量、發病率以及葉綠素含量比較
觀察區土壤速效養分含量顯著高于對照區,組間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層面的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區內土壤速效養分含量比較(±s)

表2 兩區內土壤速效養分含量比較(±s)
區域 取樣期 堿解氮 速效磷 速效鉀觀察區 盛花期 31.2±1.2 15.9±1.5 267±6.2吐絮期 53.6±3.8 22.4±1.6 275±9.6對照區 盛花期 23.5±1.8 6.5±1.1 191±7.3吐絮期 42.6±3.1 10.4±1.3 236±8.5
有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在棉花田內施用生物有機肥可明顯降低棉花枯萎病的發病率,并改善棉花黃萎病的病害指數。生物有機肥對棉花黃萎病的防治作用顯著,原因是因為生物有機肥中含有結抗菌,結抗菌對黃萎病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也或者因為生物有機肥中存在能夠提升拮抗微生物活性的物質,并且使土壤中存在的病原菌密度下降,對病原菌的活動產生良好的抑制作用,進而緩解棉花黃萎病的病情,降低病害發生率。生物有機肥除能夠提升棉田對大麗輪枝菌的預防能力,還能夠改善輪番種植棉花土壤的微生物區系的異常情況,進而提升棉花產量。
使用生物有機肥防治棉花黃萎病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黃萎病發病率以及病情,增加棉花葉綠素含量,進而提升棉花產量,同時還能夠改善土壤品質,促進其恢復正常,使新疆地區棉花種植收益得到提升。
[1] 田小明,李俊華,危常州,等.不同生物有機肥用量對棉花黃萎病防治的生物效應[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2(5):154-159.
[2] 章茂林,夏日照,廖曉蘭,等.棉花黃萎病防治方法研究進展[J].現代農業科技,2014(7):2-131.
[3] 程凱,江歡歡,沈標,等.棉花黃萎病拮抗菌的篩選及其生物防治效果[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1(1):16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