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簡訊
最高人民檢察院5日發布“2015年度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包括侵犯商業秘密、侵犯著作權、假冒注冊商標、商標使用權糾紛、侵犯發明專利權等多種類型的知識產權案件。來自最高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2615件4445人,提起公訴4484件8025人。
2015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決定逮捕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的職務犯罪嫌疑人3件3人,提起公訴3件3人;決定逮捕涉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的職務犯罪嫌疑人13件15人,提起公訴64件118人。在刑事訴訟監督方面,全國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偵查的侵權假冒案件啟動立案監督程序后,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涉嫌犯罪案件717件859人,侵犯知識產權涉嫌犯罪案件49件61人。
5日國家工商總局公布了《2016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方案》。方案指出,5至11月,全國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將以網絡交易平臺和網絡商標侵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虛假宣傳、刷單等突出違法問題為重點,深入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優化網絡消費環境。
方案提出了網絡交易平臺應履行的法定義務和責任:對平臺內經營者的經營資格審查、登記、公示;與平臺內經營者訂立協議,明確在平臺進入和退出、商品和服務質量安全保障、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制定實施管理制度及平臺運行維護;檢查監控平臺內經營者和交易信息;依法承擔首問責任,保護消費者權益,進行調解或協助維權;區分標注自營業務和平臺業務;協助查處違法經營行為,提供有關信息數據資料;平臺已建立賠償先付制度的,要進行公示并嚴格執行;平臺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對平臺成交量、成交額進行虛假宣傳,協助平臺內經營者虛構交易、成交量或虛假用戶評價,以及限制、排斥平臺內經營者參加其他平臺組織的促銷活動等。工商、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平臺經營者進行自查自糾。
日前,中關村知識產權推進會在京召開,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批復中關村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會上還發布了《2016-2018年中關村知識產權推進計劃》,預計到2018年,中關村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服務能力將顯著提升,初步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知識產權優勢。
按照《推進計劃》目標,到2018年,中關村企業年專利授權量突破4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突破2萬件,有效發明專利數量達到6萬件,形成2至3個具有全球技術主導權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屆時,中關村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將日趨完善,服務優勢更加突出。通過建設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中關村將培育3至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打造一批“互聯網+”模式的知識產權服務新業態。
中醫藥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領域,但我國中藥的國外專利申請只占0.3%。而日本和韓國早就領先一步,并已搶占國際中成藥七成以上的市場。有關數據顯示,在國際上300億美元的中藥市場中,中國只占5%,其中約70%是中藥材,技術附加值高的中成藥不僅出口量少,而且也難以獲得緣起于西方的專利制度的保護,在國際貿易中面臨被仿制的危險。據介紹,目前我國中藥專利申請有近一半都是個人來申請的,很多中藥企業之前都將精力放在中藥品種保護和注冊上,從而浪費了不少機會。
近日,國際知名專利檢索公司QUESTEL發布《芯片行業專利分析及專利組合質量評估》報告,指出中國近10年芯片專利增長驚人,已成為芯片專利申請第一大國。中國企業在芯片專利數量上已逐步趕上國外老牌企業,在全球芯片專利前30位專利權人中,來自中國內地的中興通訊、華為分別居第23和第27位,其中,日本公司居多,日立、東芝和NEC排名前3位,其次是美國的IBM、英特爾、德州儀器、高通等老牌企業。報告還指出,經過多年的技術和專利積累,國內以中興通訊、華為等為代表的企業已經初步具備了和國際領先企業競爭合作的技術基礎和知識產權基礎。但無論從市場還是專利數量來說,本土企業與國際領先企業仍有差距。
4月2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管理司與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發布了《2015年全國專利實力狀況報告》。《報告》從專利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5個方面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專利實力發展狀況進行了監測、分析和評價。
《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專利實力保持穩步提升。除廣東、北京、江蘇在專利綜合實力排名中位列前三位外,排在第四到十位的分別是浙江、山東、上海、天津、四川、福建、湖南。從經濟區域來看,廣東、北京、江蘇在東部地區專利綜合實力排名中位列前三位,湖南、遼寧和安徽位居中部及東北地區前三位,四川、重慶、陜西位居西部地區前三位。在專利創造實力方面,北京、上海、廣東排名前三位;在專利運用實力方面,廣東、北京、江蘇排名前三位;在專利保護實力方面,江蘇、廣東、浙江排名前三位;在專利管理實力方面,廣東、四川、江蘇排名前三位;在專利服務實力方面,北京、廣東、上海排名前三位。據悉,此次為第五次發布全國專利實力報告。
4月26日,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大會在京召開。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2015年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年度報告》。《報告》認為,2015年,我國在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了網絡版權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增加對著作權保護的重要條款,明確了網絡幫助侵權行為的刑事責任;《關于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規范網絡轉載版權秩序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相繼出臺,對規范重點領域網絡版權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國共有2118件與網絡版權相關的民事判決和裁定書,同比增長28.3%;各地知識產權法院在審理網絡版權案件中作用突出,知識產權法院設立成效初顯。
會上國家版權局發布了“2015年度全國打擊侵權盜版十大案件”,包括北京金圖創聯國際科技有限公司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案、廣東“DJ020網”侵犯音樂作品著作權案、“人人影視網”侵犯影視作品著作權案等。會議還組織了網絡文學版權保護、體育賽事節目與版權保護、網絡轉載版權保護三個專題論壇,分別由著作權專家、法官作主題發言。
4月26日,BSA|軟件聯盟發布《2016年BSA|軟件聯盟全球云計算計分卡》報告,報告對IT市場規模占據全球80%的24個國家云計算實力進行了排名。每個國家的排名都基于其在七大關鍵政策領域的優勢與劣勢評分。報告指出中國在這24個評分國家里位列第23名。中國在改善IT基礎設施方面成果顯著,但同時在云計算法律監管環境方面尚有提升空間。
今年的研究結果表明,自2013年BSA|軟件聯盟計分卡報告發布以來,幾乎所有國家都在改善政策環境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不同國家所取得的進步差別較大,按照積分卡可分為高度完善、中等完備和有待改進三個層級:中等完備的國家相對停滯的同時,高度完善的國家則仍在堅持進一步改進其政策環境。
在總體排名方面,進步最大的國家是上升了六位的南非和上升了五位的加拿大。值得注意的是,泰國、巴西和越南這三個排名較為靠后的國家也取得了持續、顯著的進步,縮小了與中等完備國家之間的差距。全球主要的IT市場均保持了穩步的發展。
日前,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公布了《2015年廣東省專利監控報告》,其中提到,去年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根據雙方的許可專利數量以及市場規模,意味華為亦開始向蘋果公司收取專利許可使用費。該報告顯示,去年,華為與蘋果公司達成一系列專利許可協議,覆蓋GSM、UMTS、LTE等無線通信技術。今年1月,華為也曾與愛立信續簽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兩家公司包括GSM、UMTS及LTE蜂窩標準在內的無線通信標準相關基本專利。根據協議,雙方都許可對方在全球范圍內使用自身持有的標準專利技術。作為續簽協議的一部分,華為自2016年起將基于實際銷售向愛立信支付許可費。
據介紹,華為公司截至2015年12月31日,累計申請中國專利52550件,申請外國專利30613件,累計獲得專利授權50377件。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數據,2015年企業PCT(專利合作協定)國際專利申請排名方面,華為以3898件連續第二年位居榜首。歐洲專利局2015年度報告中,華為申請了1953項專利,在歐洲的專利申請量排名躍居第四。
在4月26日第十六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15年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年報》,呼吁權利人、政府、聯盟、行業協會等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知識產權保護與治理。《年報》披露,2015年作為大數據治理元年,阿里巴巴防控系統運算實時數據的速度已達每秒分析數據1億次,成功防御1.2億余件涉假商品信息在淘寶網發布,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提煉、歸納、建模,可以實現對有關涉假行為進行直接處理,或者將涉假信息提供給執法機關并協助開展線下打擊。
去年5月,這套“大數據+線下行動”在“云劍行動”中嶄露鋒芒。在全國“雙打辦”的指導下,浙江省“雙打辦”牽頭與阿里巴巴聯合發起“云劍行動”,根據大數據繪制出的《全國線下可疑售假團伙分布圖》,短短3個月抓捕犯罪嫌疑人300名,搗毀窩點244個,涉案總價值達8.16億元。另外,《年報》中,阿里表示將繼續大力推廣“中國質造”項目,扶持中小企業轉型,尤其是扶持代加工工廠建立自主品牌,扭轉“無品牌,就冒牌”的惡性循環,從源頭上解決假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