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利
(鞍山市千山區環保局遼寧鞍山114000)
新環保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討
王富利
(鞍山市千山區環保局遼寧鞍山114000)
新《環境保護法》在具體實施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強環境執法,使得新環保法的作用更加突出。本文首先說明了新環保法的特色,然后分析了新環保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最后詳細闡述了新環保法實施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新環保法實施執法力度地方保護公眾參與
1.1使基本法的地位得到彰顯
新環保法將傳統環保法中的漏洞進行了逐一的完善,也將環境保護的相關制度以及原則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為相關部門所應負的權責關系進行了梳理,使長期以來一直制約科學發展、困擾環保系統以及影響環保事業的各種突出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同時也在明確環境監察機構的地位、公眾參與以及生態保護紅線等問題上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果,這為我國在法律方面構建起環境法律秩序起到了核心以及基礎的作用。
1.2使底線思維得到了強化
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一定要制定最嚴格的生態保護的制度,在實踐中可以得知,如果想保證環境能夠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就要在發展的過程中符合資源環境所能承受的承載力,并充分考慮到環境自身的容量。在法律中明確地規定出生態環境保護的紅線,在制度上使生態環境保護的紅線能夠得到落實,同時也為全國各地建立起生態環境保護的紅線并能夠嚴格遵守提供了根本性以及基礎性的保障。
1.3使民生思想的到了突出
在新的環保法中,對于重點污染物的排放總量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也對組織進行環境質量及公眾健康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進行了一定的積極鼓勵,為保障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解決較突出的環境問題、滿足公眾環境的訴求以及有效對環境質量進行改善等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支撐,使科學發展觀中的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求以及改善民生的相關思想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1規定彈性較大、過于粗略
《環境保護法》在立法時,條例不能過于粗略,否則,會造成環境和自然資源條文抽象的情況。由于環境問題相比其它法律的制定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制定法律法規時要簡單明確,將環境保護法執行中的問題交由職能部門處理。但現實中經常會出現職能部門由于具有自由裁量權而毫無節制、濫用權利的現象。例如“按日計罰”,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環境執法者的執法監督效果,這還需要考量。
2.2約束性比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在國家層面,所頒發的規定都是比較完善的,然而,在向地方傳達的過程中,存在著不能充分傳達的問題,這是因為地方政府官員在執行命令時,出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會產生干擾環境保護發展的做法。企業還未充分的認識到社會效益的重要性,在支持環保法的實施方面,還缺乏有效的行動,從而導致環保法的約束力無法真正的發揮出來。
2.3環境監管體制不健全
第一方面,當前,我國所具有的統管機構還發展的不健全,因此,統管的能力是有限的,受此影響,環境監管體制才實行了分級管理;第二方面,在實行分級管理的過程中,會造成管理權力的分散;第三方面,縱觀我國的執法人員,可以發現其所具備的素質比較低,而且,在實行分級管理的過程中,管理秩序比較混亂,地方保護主義盛行。
3.1加強環境執法力度
法制宣傳出來都不是萬能的,社會轉型和利益調整時期更是如此。如果不提升環境執法力度,就很難保證環境問題的改善,新環保部長上任更加著重強調環保問題,實行行政手段與科技手段同時并用的方式加大環境保護的實施力度,嚴懲破壞環境的人,確保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斷加強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對于破壞環境者,采用按日計罰的方式,通過經濟制裁的形式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
3.2防止地方政府對執法行為進行行政干預,應實施垂直管理
在現階段,各地的招商引資行為無疑為本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能夠獲得顯著的政績,部分地區的領導在看待經濟項目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本地的經濟發展以及自己的政績,并不是環境保護問題,這也是由于地方上的環境保護部門的職能太弱以及管理權太過分散造成的。所以,地方上的環境保護部門的負責人應該由其所屬的上級環保部門進行直接的任命,這樣就能夠確保政令的暢通,能夠讓環保執法以及環境管理的工作能夠更容易展開。使本地區的環境管理工作能夠得到更好的執行,同時也促進本地區環保執法的規范化進行。
3.3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
這是在新環保法中明確作出規定的一項內容。環境問題具有外部性,而建立了生態保護補償制度之后,就實現了內部化,不過,在生態保護的過程中,受益者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而這就是受益者為貢獻者所提供的補償。通過完善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可以有效地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在對生態保護者進行補償時,補償的數額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比如生態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等,這樣一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又邁出了前進的步伐。
3.4提高公眾參與環保意識
把《環境保護法》提高到基本法的高度。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柴靜的視屏,環保法的實施不能單單依靠國家和政府,更要依靠廣大群眾。因此,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要完善廣大群眾的參與機制,依靠群眾力量,提高公眾憂患意識,通過新聞媒體和網絡對環境問題加大報道力度,加大群眾監督力度。那些貼近群眾生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才能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增強所有公民的環境憂患意識,從而建立相關的獎勵制度,提高大家的環保意識,讓國家與民眾上下同欲,齊心協力,共同進行環境保護。
綜上,新環保法對于改善我國的環境以及對企業的生產行為進行一定的約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新環保法中仍舊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得到不斷地完善,進而使我國的綜合國力以及國際地位得到顯著地提高。因此,我國的各界人士應共同努力,使我國的新環保法能夠得到不斷地完善與進步。
[1]孫俊學.新環保法的亮點與挑戰[J].安全、健康和環境.2015(02)
[2]白雁斌.扎實推進新環保法貫徹落實有效解決當前環境問題--貫徹落實新環保法之我見[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5(01)
X324[文獻碼]B
1000-405X(2016)-3-3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