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亞
(長安大學地測學院陜西西安710054)
SBAS-InSAR技術在滑坡探測中的應用
■康亞
(長安大學地測學院陜西西安710054)
滑坡災害一旦發生會造成嚴重的災害,滑坡的探測一直是研究的重點與熱點,本文通過SBAS-InSAR技術得到研究區域的年平均形變速率圖,經過對比分析發現三處滑坡:大路邊滑坡、碑埡鄉滑坡、偏巖子滑坡。證明了SBAS-InSAR技術在該研究區域滑坡探測方面有較好的應用。
SBAS-InSAR滑坡探測年平均形變速率
構成滑坡的物質—巖石、土、人工填土或這些物質的結合體向下和向外移動的現象,稱為滑坡[1]。滑坡一旦發生都會嚴重的危害人身安全并且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滑坡是當今世界上除地震以外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自然災害之一[2]。InSAR技術以其高精度、高分辨率、全天候、低消耗、能夠覆蓋傳統技術所不能到達的區域等特點已成為研究與應用的熱點[3]。本文使用SBAS-InSAR技術對位于重慶市碑埡鄉約2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進行滑坡的探測。
Berardino等于2002年提出了小短基線差分干涉方法,該方法將所有的SAR影像依據空間和時間基線分成不同的基線子集,各子集的影像進行差分干涉處理以提高相干性和增大單一主影像條件下的差分干涉圖的數量,再對干涉圖進行解纏,根據各相干像元相位與觀測時間的關系,利用奇異值分解(SVD)鏈接各差分干涉圖,抑制DEM誤差和大氣相位延遲對形變信號的影響,從而獲取最小二乘解[4]。
本次實驗所采用的數據是ALOS/PLAYSAR數據,所采用的DEM是30m分辨率的SRTM,ALOS數據列表如下:

表1 SAR數據組合列表
通過計算研究區域的年平均形變速率可以得到如圖1所示的年平均形變速率圖,經研究發現圖中有三處區域有明顯的形變,最大型變量已到達10mm/y。通過與有關文獻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這三處區域均是已知的滑坡。這三處滑坡為碑埡鄉滑坡,大路邊滑坡,偏巖子滑坡。其中偏巖子滑坡形變量較大,位于碑埡鄉的東北部,應予以重視。
本文通過使用SBAS-InSAR技術對位于重慶市碑埡鄉約2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進行滑坡的探測。得到了該區域的年平均形變速率,與有關資料對比分析發現了位于該區域的三處滑坡,大路邊滑坡,碑埡鄉滑坡,偏巖子滑坡,說明了SBAS-InSAR技術在該區域滑坡探測方面有較好的應用,提供了一種滑坡探測的方法。

圖1 滑坡探測年平均形變速率
[1]王治華.滑坡遙感.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王治華.滑坡遙感調查、監測與評估.國土資源遙感,2007,71(1):10-15.
[3]Massonnet D,Feigl K L.Radar interfer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hanges in the Earth's surface[J].REVIEWS OF GEOPHYSICS-RICHMOND VIRGINIA THEN WASHINGTON-,1998,36:441-500.
[4]Berardino P,Costantini M,Franceschetti G,et al.Use of differential SAR interferometry in monitoring and modelling large slope instability at Maratea (Basilicata,Italy)[J].Engineering Geology,2003,68(1):31-51.
P217[文獻碼]B
1000-405X(2016)-3-477-1
康亞,男,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