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熠 李善珊
(青海省地礦測繪院青海西寧810001)
農村承包經營權現狀分析
■賀熠李善珊
(青海省地礦測繪院青海西寧810001)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是國家在農村地區實施基本的制度之一,農民、農村和農業問題與土地承包制有著緊密的聯系。物權法的頒布,終結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債權還是物權的爭議。農村承包權獲取的方式及其性質和承包經營權的穩定性對農村承包經營權在實際運行的情況有著直接的影響。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現狀
為了研究新時期土地承包關系,系統全面的掌握青海省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現狀,分析及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積極指引有序、規范、依法的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以便促使農村土地規模經營、農民收入的增加和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為創新圖的的流轉體制,加強土地的流轉服務,青海省在樂都、互助、湟源、大通4個縣區展開了土地經營權流轉試點,大力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的體系,引導農村承包經營權向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經營主體流轉。各個試點嚴格的依據科學的標準,圍繞風險保障、完善流轉服務機制、創新流轉服務方式、健全流轉服務組織、規范土地流轉行為等重點任務,積極的展開調研、制度的完善、宣傳服務等工作,在試點地區設立了電子顯示屏幕,健全管理服務平臺,規范土地流轉的管理工作。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為農村集體經濟機構內部通過家庭或者其他承包方式,對國家或者集體所有的草地、林地、土地享有的經營性使用的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第二條規定:農村土地的承包應采取家庭承包的方式,不適宜家庭承包的荒灘、荒溝、荒丘、荒山等農村土地,可以采取公開協商、拍賣、招標等方式承包。由此可以看出,農村土地主要有家庭承包和其他承包方式。由成員因素來看,家庭承包的方式只適用于集體組織內部的成員,其他承包方式則對成員資格無此要求。非集體組織內部的成員如其具備一定的農業經營能力,尤其是擁有一定資金與技術的人,就有機會承包農村土地,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由承包經營權獲取的流程來看,家庭承包的方式應該依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以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法定程序來獲取。由承包方式的實施原則來講,家庭承包是公平為主效率次之的原則?,F階段,土地對于農民來說,既是生產資料,還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資料。失去土地資源就意味著失去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料。因此,對于適合家庭承包的土地經營權的分配方法主要采用以公平為主的原則,其他承包方式則主要實行效率為主公平次之的原則。
3.1經營權流轉及服務機制不科學
絕大數縣區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信息體制還處于建設初期,供需雙方的信息不能有效的對接,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價格不確定,因為流出方通常為分散農戶,致使在定價上處于不利的地位,絕大數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是在內部進行的,其市場化的程度較低。流轉市場不完善,缺少中介結構。
3.2承包經營權流轉操作缺少一定的規范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程序及手續極其不規范,經營權在農戶間的流轉及經營權的短期流轉基本上沒有合同,互換、轉包或者出租都是買賣雙方通過口頭的協商,沒有相關備案,這就導致流轉雙方的權利及義務的不明確,如果承包商因經濟、政治等其他不確定因素而終止合同,則互換、轉包或出租關系就會隨之終止,極易留下糾紛的隱患,權益得不到相應的保障。
3.3缺少受讓方資質的審查及土地價值的評估機制
受讓方的多元化,尤其是部分本集體經濟機構以外的業主大量的租賃經營土地,對其履約能力、經營能力、資信狀況缺乏一定的認識,某些鄉鎮以及村組因為受條件的限制,資質審查工作很難展開,就致使風險隱患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價格不科學,致使農戶流轉出去的價格偏低,其利益受到一定的影響。
4.1依法確定土地所有人,發放統一的經營證書
2009年相關部門作出明確的規定:穩固的展開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的工作,將承包土地的空間位置、面積及權屬證書發放到農戶手中,杜絕及糾正違法征收農民土地的行為。高效的解決土地承包工作中遺留的問題,盡可能快的把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落實到塊地、到農戶,注重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的簽署工作對經營權證書因各種不確定因素而導致與實施耕地面積的不吻合應當及時的補發。細致的整理和管理承包經營權的資料,以便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4.2統籌城鄉的快速發展
注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工作。建設以農民自籌為主,集體和國家保障為輔的社會保險、社會救助以及社會福利的社會保障體制。尤其是加大農民工參與養老保險工作的力度,對于和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為農村戶口的農民工實施養老保險,以解決后顧之憂。加強戶籍制度的改革工作,目前的農村戶籍制度與宅基地的使用配合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直接聯系的,戶籍制度阻礙了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的步伐,致使農村人口的膨脹,又缺少足夠的經營權流轉受讓和出讓主體,導致土地生產規模的縮小,而住房占用的增多。因此需要重視戶籍制度的改革工作,對自愿放棄承包土地并遷居到到城市的農民,給予一定的補助、補償,并使其享受與當地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積極開展勞務輸出。加強農村剩余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做好勞務輸出的指導及服務工作,積極鼓勵農村勞動力進城經商、務工,建設固定的勞務輸出部門,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定點轉移。
4.3發展合作社,加快產業化經營
重點的鼓勵和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農民合作社,以增加收入,積極的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在公司、基地、農戶之間架設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接體制,充分的發揮公司在農業的產業化經營中的帶頭作用,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規模,提升土地規模經營的效益,以期實現農民的增收、農業的增效。
綜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收益權益分離的前提下產生的形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社會飛速的發展,需要高效的處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現的各種問題,以期青海省農業蓬勃的發展,為青海省的經濟崛起做出不可獲取的貢獻。
[1]趙彥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現狀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8
[2]肖立梅.我國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權的權利主體探究[J].法學雜志,2012
[3]郭朝陽.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的探討[J].云南農業, 2010
[4]邱光祖.青海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現狀分析與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3-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