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玉樹 王茜
(江西省煤田地質局二二四地質隊江西新余338000)
淺析扎布敖包礦床成因分析
■張玉樹王茜
(江西省煤田地質局二二四地質隊江西新余338000)
內蒙古礦床密布,本文主要闡述扎木敖包礦區的成因。本區位處華北地臺、阿拉善臺隆、潮水復向斜,有著復雜的地質發展演化,構造活動也較為強烈,所以形成了很多不同性質的多級構造單元。巖漿侵入巖、火山巖以及各種沉積巖類的發育較好,不僅具備古老基底的繼承性,而且還明顯的疊加了新構造,有助于多次復合成礦。
礦體特征地質特征礦床成因
本礦區主要出于中太古界烏拉山巖群地層,這也是該區域的主要礦源層,地質以構造復雜、活動劇烈為特點,主要是斷裂地質,方向為自西向東且具備較大規模,此外北西方向也有,北東向構造也較為明顯。正是這種強烈的構造活動形成了良好的控礦、導礦和溶礦條件,促進了成礦;自古生代以來,礦區周邊一直存在火山巖漿活動,頻繁活動的巖漿存在較多種類,其中最劇烈的巖漿活動期間以中期巖漿為主,正是如此,才形成了大量基性酸性巖漿巖和大量中性的酸性侵入巖,此外礦區南側身大斷裂還侵入基性和超基性巖,從而成礦的礦源和熱源得到保障。
本礦區處于朱扎拉嘎—甲生盤元古代、古生代金、鉛、鋅、硫、鐵、銅、鉑、鎳Ⅲ級成礦帶(Ⅲ12)、堿泉子—卡修他他金、鐵Ⅳ級成礦帶(IV 122)、卡修他他金、鐵Ⅴ級成礦帶(V 121-2)上。豐富的內生礦產。當前本成礦帶中已經被探明的較大礦床有桃花拉山大型鈮鉭礦、芨芨嶺大型鈾礦、東大山中型鐵礦、卡休他他中型鐵礦等。本礦區與上述的這些已探明礦床都處于同一成礦帶,類似卡休他他中型鐵礦的成礦地質條件。借助以往的勘查工作,當前已經發現大型和超大型的鐵鋅、石墨礦床,并且礦帶兩側全部裸露,所以本礦床有待進一步工作。
2.1鐵鋅礦和鋅礦
鐵鋅礦和鋅礦礦體主要為層狀或者似層狀,北傾,傾角的特點是上緩下陡,厚度為上部較薄,下部逐漸變厚并且品位變富,層位影響嚴重。
2.2晶質石墨礦
晶質石墨礦的礦體主要為層狀或者似層狀,北傾,傾角的特點是上緩下陡,厚度為上部較薄,下部逐漸變厚,且品位變富,云母巖是夾石和礦體圍巖的主要成分,此外還有大理巖,層位影響嚴重。
2.3沉積型鐵礦
沉積型鐵礦礦體為似層狀,主要在侏羅系地層底部,且礦體大部分為針鐵礦。
2.4煤礦
本礦區煤礦位于潮水盆地內,煤層深度在322.61米-479.16米之間,優點是灰分較低,屬于中階煙煤,具有低硫、低磷和低氯、二級含砷、低灰分、高揮發成分的特點。
3.1因沉積變質形成熱液型鐵鋅礦床
鐵鋅礦體一般受層位控制,呈似層狀,產于3號與4號石墨礦體之間。鐵鋅礦體的出產主要是在中太古界烏拉山巖群淺灰白色強硅化透輝石化大理巖頂部的矽卡巖內,還有很少一部分是產于白云母石英片巖所夾的含鐵石英巖中。礦床主要包含4條鐵鋅礦體、1條鐵銅礦體、3條鋅礦體以及4條鐵礦體。當前1-4號鐵鋅礦為本礦床的主礦體,其資源儲藏量占據本礦體總資源的95%,并且每一條礦體都屬于大型級別。
鄰區的卡休他他鐵礦床與本區鐵礦床都屬于接觸交代型鐵礦床,但是參照礦石的礦物組合和變質程度,可以基本確定石墨礦成礦和鐵鋅礦的成礦時間和圍巖是基本相同的,而且有著基本相同的區域變質時代;所以通過對地球的物質特征以及當前的控制程度進行分析,可以大致確定深部或將存在比成礦期更早或者跟成礦期相同的巖漿巖以及巖漿活動的派生產物。
區域變質的過程中,會產生高溫高壓,所形成的熱水溶液以及深部熱水溶液包含著Zn、Fe、Mn等多種元素,沿著石英片和云母巖以及大理巖的接觸帶和大理巖的層面進行流動和滲透,當溫度和壓力滿足矽卡巖化的要求的時候,形成了對大理巖等碳酸巖等巖石的交換,這也是層狀矽卡巖的由來。在形成矽卡巖的造巖礦物后,熱水溶液中包含了大量的Zn、Fe和Mn等金屬,借助揮發成分S,出現磁鐵礦以及造巖礦物被交代溶蝕的情況,也就形成了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以及大量黃銅礦、磁黃鐵礦等多種金屬硫化物,交代溶蝕因為石英和碳酸鹽細脈出現緩慢的活動而停止,最終產物為鐵鋅礦床,而且3號和4號石墨礦體在鐵鋅礦的形成過程中起著屏蔽的作用,所以可以認定該礦床為沉積變質后進行后期熱液改造的隱伏礦床。
3.2沉積變質型的晶質石墨礦床
層位的存在對礦體有限制,所以礦產主要產于中太古界烏拉山巖群白云母石英片巖中,還有一部分是出現在淺灰白色強硅化透輝石化大理巖夾有云母石英片巖薄層中。其礦體主要為1-4號,并且礦體資源儲量在全區的總資源儲量中占據98%的比例,所有的礦體規模也都達到了大型級別。高溫和高壓的存在對區域變質有影響,所以導致那些原本存在于含炭質的片巖、片麻巖以及大理巖中的揮發成分揮發出來,并且促進了碳的集中和結晶,最終形成了沉積變質型的隱伏石墨礦床。
3.3沉積型的鐵礦床
這種類型的礦體主要是受到古風化殼控制,并且產生的主要時間為侏羅系地層的底部,所以屬于隱伏礦床。
扎布敖包礦區目前圈定4條鐵鋅礦體、1條鐵銅礦體、3條鋅礦體和4條鐵礦體以及23條晶質石墨礦體、1層沉積型鐵礦體和9層煤。當前鐵鋅礦帶不短于2.4公里,石墨礦體不短于3公里,其中1、2、3、4號石墨礦體長度不低于2.4公里。1、2、3、4號鐵鋅礦體控制長度不低于2公里。并且厚度為上薄下厚,品位逐漸變富。
本文深入探討分析了扎木敖包礦區的地質條件和礦床成因,并且劃分出了沉積變質型晶質石墨礦床、沉積變質熱液型鐵鋅礦床及煤礦和沉積型鐵礦床四種類型的礦床,可以積極指導本礦區的擴大沉積變質熱液型鐵鋅礦和沉積變質型石墨礦的資源儲量工作,并且有助于在本礦區周邊的相同地質條件區域尋找同類礦床。
[1]扎木敖包鐵鋅石墨礦續作評估報告
P611文獻碼]B
1000-405X(2016)-3-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