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朝暉
?
“以小博大”話文房
YIXIAOBODAHUAWENFANG
文/陳朝暉
在古代文人眼里,筆墨紙硯可謂“雅友”,被譽為“文房四寶”。現在,雖然再難尋覓古人手持墨條臂腕輕搖,飄飄欲仙的閑情雅致,但筆墨紙硯開始進入收藏人士的視野,無論是逐年增加的文房器物專場拍賣,還是文房小件單品拍賣紀錄的不斷刷新,文房小器正在悄悄步入收藏界。
自古以來,武士愛劍,文人愛硯。在藏家眼里,文房器物不僅具備使用價值,厚重的藝術文化內涵更具吸引力。文房藏品中,人們談及最多的當屬被譽為“文房四寶”的毛筆、古墨、老紙和名硯。收藏界在說筆墨紙硯時都會在前面加古、老、名等形容詞,這是在體現物以稀為貴的收藏投資理念。
近些年文房藏品中,古硯、古墨和老宣紙最具上漲潛力。
隨著傳統文化的強勢回歸,一些稀有珍貴的小件文房臻品不斷創造“神話”,氣勢絲毫不輸一些主流藏品。在2012年香港“北宋汝瓷”專場拍賣中,“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最終以2.0786億港元的天價成交,一度創下當時文房類拍品的最高紀錄;在2011年秋拍中,一方“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白玉御題詩太上皇帝圓璽”拍得1.61億元人民幣。“文房小件為何能拍出天價?除了稀缺之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沾了皇氣,御用二字在拍賣市場猶如尚方寶劍,所向披靡,最受收藏者青睞。

牙雕松樹形鎮紙

掐絲琺瑯異獸鎮紙
近年來,隨著收藏熱和民族文化的不斷發展,“文房四寶”拍賣專場的數量不斷增多,拍品價格也屢創新高,助推文房小件也隨之水漲船高。文房用品除“四寶”外,種類還有很多,其中包括筆筒、筆匣、筆洗,墨床、水注、鎮紙、臂擱、印章等等,可謂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其中,鎮紙被譽為文房“小五”,極具收藏潛質。
以2004年春拍賣的一對明壽山石高浮雕蟠螭紋鎮紙為例,估價20萬元至30萬元,最終成交價為104.5萬元,使鎮紙拍賣首次破百萬元大關,到了2009年,該藏品又以114.5萬元成交,5年的時間里只漲10萬元,這與“文房四寶”相比,有很大差距。與瓷器、字畫等藏品相比,文房用品收藏更具群眾基礎和發展趨勢,比如一些材質上乘、雕工精細且極富創意的精品老鎮紙,也逐漸開始凸顯其收藏價值。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鎮紙以紅木為主,價格也不高,一些拍賣會上的成交價格也處于低位。一些材質好、設計巧妙、雕工精的名人題字作畫的老古硯和鎮紙極具收藏潛質,憑借其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的特殊性,定能在高檔收藏藝術品中占有一席之地。

青玉竹節小鎮紙
文房雅玩中,一些雅器的觀賞性甚至高過實用性。文房雅玩受到文人或藏友喜愛,是把它們當作雅物,注重的是其承載的文化內涵。文房藏品將生活和藝術進行了完美融合,集繪畫、書法、篆刻和鑲嵌等工藝于一身,材質囊括了金、銀、銅、陶瓷、紫砂、玉器、漆器、木器和琉璃等,再用復雜的工藝加以修飾,雅趣橫生,極具藝術收藏價值。在寫字或作畫時,駐足端詳書房雅器,是一大妙趣,再配上書房獨有的清雅氣質,令人遐想無限。
文房藏品不僅與生活息息相關,還承載了文人氣質和文化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很強的生命力。就拿鎮紙來說,市場價低物美,藏家可以像郵票專題收藏一樣,專門收藏某一類型的鎮紙,材質以紅木、石質、象牙、貴金屬為最佳,如能及早介入,這些特殊材質的鎮紙價格的回落空間幾乎為零。可以說,關注文房雅器的收藏與投資,定能“以小博大”,收獲可觀的投資價值。
鎮紙是中國古代漢族傳統工藝品。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
明清鎮紙的鑒別方法
明代鎮紙,其形多為尺狀,上有獸鈕,與文獻記載相符,如銅虎鈕鎮紙,長方尺形底座,上有蹲虎一頭,虎頭雕工細膩寫實,虎尾寫意粗獷。清代銅鎮紙在沿襲明代風格的同時有所創新,特別是隨著工藝技術的進步,裝飾味道十分濃郁的鎮紙開始出現,可謂集觀賞性與實用性于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