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肖斌 董勁松
(河北省地質調查院河北石家莊050000)
現代地質測繪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方向
■許肖斌董勁松
(河北省地質調查院河北石家莊050000)
本文對現代測繪技術進行探究分析,闡述了現代地質測繪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方向,并提出相關優化現代地質測繪技術的策略。
地質測繪現代技術發展
1.1工程地質測繪
工程地質測繪通常是巖土勘察工作中必須要做的一項工作,而在所有的工作中,它是需要最先完成的,按照普遍的程序,主要是可以在可行性研究的過程中加以應用,但是在勘察工作的具體實施階段,為了可以更好的對一些具體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調查,這樣就有效的提高了測繪的質量和水平。工程地質測繪主要是應用地質、工程地質理論對和工程建設關系十分密切的現象進行切實的描述,搜羅與其相關的所有資料,對一些自然現象進行分析,測量的地點、高程確定也是需要這一要素去控制的,在工作的過程中還要使用不同顏色或者是符號將其體現在圖紙上,此外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和其他的勘測資料充分的結合在一起,將其設計成工程圖和地質剖面圖等,這項研究的應用對提升建筑地段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1.2礦產普查與勘探
礦產普查與勘探目的是為了開發地下資源,找出有用礦物,并確定其形狀大小及儲藏量。礦產普查,先要查明礦床位置,并加以圈定,確定其隱伏部分或其他隱伏礦體的大致分布地段,作為勘探基地,并作出礦床的遠景評價,然后確定是否進行勘探。為了這個目的,通常要進行1∶50000、1∶25000或1∶10000地質填圖,并進行這一數量的輕型山地工程和普查鉆探工程。為此,在沒有適當的相應比例尺地形圖使用時,須進行正規的地形測圖,或進行簡易測圖,或配合地質工作同時進行路線圖測量,以及少量的普查工程測量,以便為礦點檢查做出評價報告和下一步勘探設計提供資料。
2.1GPS技術在勘探線剖面測量的應用
在地質工程勘探中,為了繪制出更加精密的地形圖,必須根據平面位置以及水深,對三維進行精確的測定,再用微機對地形圖進行繪制。在平面位置測定中,一般使用經外儀、經緯儀或者三應答器對其進行無線定位。并且這些設備都能適應嚴格的外界條件與操作過程,在應用起來相對方便簡單。通過GPS的應用,它開拓了平面測量的途徑,由于C/A定位精度有限,所以不能進行比例尺較大的水下地形測繪工作,對于這種情況可以利用GPS查分的技術進行處理。通過將潮位儀、測深儀、終端設備以及GPS差分接收機結合起來,就能將坐標參數輸入計算機。在坐標以及計算轉換的過程中,就能在顯示屏上顯示各種導航參數以及跡線,在這過程中它包括定位序號、線號、時間、方向、航線距離、航向角。在操作過程中,作業人員必須根據監視器提供的參數,在修正航向的同時,根據相關計劃設置航行,定位一般需要間隔1秒。在計算機自動打印以及定位的過程中,將相關數據更好的存儲在軟盤和硬盤中。在定位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同步定時器給潮位儀、測深儀發出坐標信號,讓定位、測深與潮值采樣同步進行。在設置多條控制線的過程中,讓其他鏈接與測試儀器準確的定標。
2.2GPS-RTK技術的應用
現階段大部分GPS-RTK測繪設備均選用OTF法解算整周未知數,很大程度減少了計算時間,所以,在干擾較小或無干擾的地區,設備鎖定衛星超過五顆,五秒內實時動態控制系統測量就能得到固定解,手簿反應的收斂值通常不高于2厘米,該收斂值準確地表現測量的儀器多次測量對比的較差,如果實時動態控制系統測量超過60秒才取得固定解,該收斂值有很大幾率不夠準確,需要再次進行確認。采用已知控制點通過觀察,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為實時動態控制系統測量起算數據的高級控制網,通常由GPS靜態測量得到,可靠性相對較高,為檢查核實坐標轉換參變量、已知數據錄入及實時動態控制系統測量每個階段的正確性,能夠利用將已知控制點添加到測量鏈中的模式實行檢核,該方案切實有效,能在所有條件下應用。
3.1在測繪科學基礎理論研究方面
包括地球空間信息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研究;地球信息形成機理和地球信息表達的基礎理論研究;空間數據的不確定性研究;空間參考框架和空間投影新理論的研究;我國坐標參考框架向國際參考框架逼近的理論與技術研究;空間三維坐標向二維坐標投影的理論與方法研究;數字地球幾何參考框架研究;確定我國厘米級大地水準面的理論與方法研究;現代重力場理論研究;航空重力梯度測量及衛星跟蹤衛星SST技術研究;衛星重力學研究,時變重力場研究及其地球動力學解釋;高階位重力場模型求解技術及可靠性檢驗方法研究;高準確度和高分辨率全球和局部重力場模型研究;定量遙感中尺度效應與尺度轉換理論、成像光譜理論、成像雷達理論研究;自動化智能化遙感影像識別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圖像信息機理與地球信息圖譜的研究;多種傳感器遙感成像的復合機理和影像解譯理論研究。
3.2在測繪技術研究方面
總體的關鍵的技術創新方向是精確、動態、實時的大地數據獲取、處理、存儲、分發技術,多制式兼容空間定位技術,低成本、多尺度、高分辨率空間數據獲取技術,遙感信息智能化提取技術,元數據模型與標準,信息共享與新型數據產品可視化技術,時空多維數據系統分析與預測技術,大規模空間數據庫管理技術,大型網絡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地理信息自動化更新技術等。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建立高精度、高動態、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集成化的測繪技術新體系。其中包括建立國家統一的高精度三維動態空間大地網的技術與方法研究;動態快速定位技術研究;衛星測高技術研究;攝影測量技術研究;遙感影像數據自動化、智能化獲取與處理技術研究;遙感數據的智能存儲技術研究;空間數據的制圖處理及其可視化技術研究;空間數據處理、管理與分發技術研究;空間數據分析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地理信息系統基礎軟件開發;3S集成與應用技術研究等。
就我國現在的發展水平而言,我國的地質測繪技術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應用的方面也越來越廣泛。但是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仍舊存在很大的問題。因此,文章從我國地質測繪在新時期發展的基礎出發,就我國現階段這項技術的應用和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兩個方面做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
[1]賴振發,現代測繪技術的作用及發展趨勢[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理工卷,2013(3).
[2]麥俊義,現代測繪技術發展趨勢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0).
[3]韓麗丹,研究分析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及其工程應用[J].門窗,2014 (4).
P5[文獻碼]B
1000-405X(2016)-3-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