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相正 劉延和
(青海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青海平安810600)
試論礦產地質勘探找礦標志及方法運用
■文相正劉延和
(青海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青海平安810600)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礦業資源被廣泛利用,我國國土資源豐富,礦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據不可動搖的地位,地質勘查是找礦的基礎和準備,找礦工作也促進地質勘查的發展。當前能源被廣泛利用,能源利用對經濟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社會對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由于礦業的隱蔽性特點,利用何種勘查手段找礦成為找礦工作的重點內容,由于每一種手段都有其局限性,如何揚長避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是問題的焦點,聯合幾種勘查技術可以易化地質找礦。
礦產地質勘探找礦標志方法運用
礦產資源是我國物質資源的重要內容,其對于保證國內礦產需求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在國內社會生活對礦產資源需求量增大以及科技找礦勘察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地質找礦勘察工作正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其對于盡快實現我國科技、高效的地質找礦勘察目標具有重要推動意義。為了盡快實現這一目標,地質找礦勘查人員必須要在充分遵守地質找礦勘查技術原則的基礎上,做好對地質勘查方法的科學應用,為地質找礦勘察工作效果地提升提供支持。
我國建設中最重要的資源就是礦產資源,因此地質找礦工程從一開始發現礦產資源并開發利用這一個過程當中也是存在著許多問題的。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技術比較落后、開采方法不合理、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比較薄弱等。出現的這些問題同樣也會制約著地質找礦工程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這是非常不利于我國的社會發展,必定會形成嚴重偏差。我國的發展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步伐雖然已經踏入了國際的軌道,但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較還是存在許多差距的。我國的地質找礦技術比較落后,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比較原始的人為采礦。主要的找礦方式都是以鉆探法和物探法為主的,而且使用范圍比較普遍。但這兩種方法比不是都適用,有些比較落后的老工作區往往會出現適用不當、技術缺乏的問題。另外在找礦的選址上可能并不是十分的科學,在選址上可能對周圍的環境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2.1合理布局原則
在礦山領域,地質找礦勘查技術是一個系統、綜合的工作,它通常都包含了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兩方面的內容。但也有不少人士將一些特殊區域的礦產、地下水、地貌和巖石等分布構造作為地質找礦勘查工作要點,也給地質找礦勘查技術的合理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
2.2突出工作的重點,拓寬工作的領域
在具體的地質勘探工作中,應明確工作的重點,把握工作的重心,使工作的領域得以拓寬。在具體的工作當中,應當結合我國實際工程情況、基礎設施、資源環境、地質條件并作為出發點,將成礦區帶勘查作為重點工作,拓寬勘查工作的深度、廣度和精度。并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形勢和方向,適當增加地質勘查工作的領域。
2.3整體統籌規劃
在地質勘查的過程中要根據具體的實際的地質環境情況,制定一整套完整的計劃,對地質勘查的各項工作進行提前的部署,對各種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整體的統籌規劃要符合科學合理的原則,要充分的考慮各種實際條件,保障地質勘查工作中能源的持續供應和分配。
3.1GPS感應系統技術
GPS通過衛星定位,在全球范圍內通過相應的網絡傳輸平臺對每個地區有反應輻射磁場的物質進行定位和探測。此項技術用于地質勘查工作中后,能取得詳細且精準的三維數據坐標,通過建立GPS監控平臺和網絡傳輸感應系統對特定地區中包含的礦物質元素和金屬輻射能力進行光譜分析,用已存在的資源庫中礦物質元素的光譜分析和對照,就可以確定礦產資源所在的位置和所包含的種類。
3.2低頻電磁法
隨著技術的發展進步,利用電磁法開展地質找礦工作越來越普遍應用于各種礦產資源的找礦工作中。由于目前地表礦產資源基本已被開發利用,大部分以隱伏礦體的形式分布在地下較深的地方,受技術條件和成本的限制,在實際找礦工作中,很難發現。但是基于對地質條件的了解和掌握,利用電磁波的傳輸可以將電磁波傳輸到地質構造的深層地區,并通過電磁波的電流感應變化來確定該地區是否存在電磁異常,從而確定深部地層與構造的大致分布,為礦產資源的中深部揭露提供可靠的依據。電頻電磁波技術,由于操作簡單,在進行技術實施時,不需要對勘測地區進行施工處理而受到廣泛的使用,但是,由于電磁波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也容易出現勘測的較大誤差。
3.3X熒光技術
為了使開采的礦產品質更好,成分精純度更高,地勘科研部創造性地研究出了X熒光技術,提高了勘察礦產位置的準確度。X熒光技術是指由于某些特殊的物質會由于受到某種刺激而在很短的一段時間里發出一種波長很長的X特征射線,將這種X射線合理地運用到地質找礦勘察工作的過程當中,即被稱為X熒光技術。通過應用先進的X熒光技術,可以對處在深層的礦產的位置進行精確的定位,并且對勘察地點的地下斷層和地質結構都有清楚的表示,這對礦產的厚度能有一個很好的估計和預測。
需要積極推進地質科技的進步,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建立健全鼓勵創新的機制,進一步培育地質科技創新體系,積極開展重大地質問題科技攻關,加強地質礦產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形成信息資源共享共用的網絡。大力加強地質類學科建設,加大對地質類教育宣傳力度及財政投入,合理安排地質類學生招生規模,積極發展地質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和職工繼續教育。建立健全鼓勵科技創新的地質人才開發機制和管理體制,制定地質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加快地質人才開發,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地質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培養一批科技創新學術帶頭人、青年科技專家和青年科技骨干。
地質找礦工作是礦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地質找礦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程,設計到多個元素的協調發展。為了提升地質找礦質量,需要進一步完善地質找礦工作中的重難點,根據具體的地質找礦需求,對地質找礦工作進行部署與管理,加強資金投入,提升地質找礦工作管理質量,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礦產資源,帶動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
[1]黃玉斌.淺談地質找礦勘查技術的創新[J].黑龍江科學,2013,11:260.
[2]易宗旺.淺談地質找礦勘查技術原則與方法創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
[3]賈繼善.地勘工作問題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
P62[文獻碼]B
1000-405X(2016)-3-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