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翠然
(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廊坊065000)
探析影響礦產地質勘查質量的風險因素及應對措施
■張翠然
(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廊坊065000)
過去我國礦產的開采技術落后,原始的粗采,導致一些稀有珍貴的礦產的浪費。現在我國正在加快產業結構的變化,促進產業更加科學、可持續化發展。本文通過探究我國礦產資源地質勘查現狀,分析了造成礦產地質勘查風險的因素,并針對因素提出了應對措施。
地質勘查礦產風險對策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體制的確立,近年來我國礦產地質勘查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中,由于礦產資源的隱蔽性與不確定性,無疑加大了礦產地質勘查的風險。目前我國在地質勘探方面的現狀需要不斷進行調查研究,只有在工作的開展方面做好詳細的分析,才能夠得出有效的數據和資料,對礦山地質勘探工作深入的了解,才能夠制定出適合礦山地質勘探工作的有效方案。
(1)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地勘單位體制改革的深化,礦產地質勘查市場化已成為礦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地質勘查單位與部門為了適應勘查市場發展的需要,有效規避礦產地質勘查中的各種風險,必須對礦產地質勘查中的種種風險進行預測評估,制定降低各種風險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有利于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風險利益機制。
(2)錯綜復雜的地質環境對礦產的質量有一定的影響與限制,對于礦產資源進行合理科學的開發與利用,才能夠保證其逐步轉化為經濟效益,但是,要對礦產資源性合理的開發,首先要科學的規避地質勘查中的種種風險。
(3)礦產地質勘查中會出現一定得隱患的風險,對于這些風險有很多需要注意的解決對策。在人員安全和施工安全方面只有將這些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才能夠在問題的解決上做到行之有效。對于地質勘探工作額風險存在的成因的分析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需要不斷進行分析和確定。
(4)我國的礦產地質勘查的資金主要來自于國家的財政投入,發展明顯受到影響。并且,礦產地質勘查的市場化雖有所發展但是程度不高。為了提高我國的經濟效益,我們應該積極的采取應對策略,以確保我國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的發展步調一致。
2.1礦業管理權
隨著鉆探工作量投入的增長,礦業權管理政策的不斷調整,固定費用在勘查投入結構中趨于穩定,真實有效的找礦投入不斷上升,盲目申請探礦權市場進入無序的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2.2供求價格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法律逐漸的完善,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市場化趨勢不斷增強,并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國的礦產地質勘查正朝著市場化和法制化的方向邁進。由于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具有不穩定性,所以礦產在一定時期內會出現波動。而這些因素使得預測礦產的市場價格具有不可確定性,從而使經濟效益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2.3找礦技術
我國找礦中,由于地表礦和淺部礦多數已被探明和各種自然礦藏豐度的下降,雖然礦點眾多,但探獲經濟礦床的成功率只有1% ~2%,找礦難度越來越大,風險也就越來越高。錯綜復雜的地質環境對礦產的質量有一定的影響與限制,由于很多的地質礦產已被開采,大規模的開采使得淺層的礦產大多數被發現與探明,很多礦產資源已不再豐富,所以應用科學的找礦技術對于礦產勘查具有重要意義。
2.4投資風險
由于經濟礦床地質條件的多變性導致預期收益的變化,礦產地質勘查中不幸事件或人們不希望出現的后果發現的概率被稱為風險。在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中的風險就是地質勘查項目投入失敗的可能性,也就是項目成果與經濟效益的不確定性。
2.5員工能力
技術知識要經由人才能夠得到發揮,要避免風險必須經由人作為技術知識的載體,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夠保證規避風險,這是風險控制的基礎與前提。針對目前我國在地質勘探方面的現狀需要不斷進行調查研究,只有在人才的引進方面做好詳細的分析,才能夠得出有效的數據和資料,對礦山地質勘探工作深入的了解,才能夠制定出適合礦山地質勘探工作的有效方案。
3.1提高工作人員水平
礦產地質勘查的健康、良性發展與良好為礦產地質勘查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專業技術的指導,保證礦產地質勘查隊伍的力量,不斷輸入新鮮血液。充分發揮技術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研發新的技術,積累勘查工作中的實際經驗,把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中所產生的風險降到最低。在員工方面進行全面的培訓和管理,不斷進行工作水平的提高。適時更新礦產地質勘查隊伍,不斷輸入新鮮血液,保證創造力與創新性,使礦產地質勘查隊伍日益強大,為礦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力量。同時對人才的全面的培養需要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對于措施的分析只有不斷進行核實和研究才能夠實施下去。
3.2優化應用技術
礦產地質勘查只有嚴格遵照各環節工作的量化標準,盡量避免因為人為而產生的風險,才能進一步抑制風險的延展。在現有地質工作程度上對礦床的礦化強度、規模控制和各種示礦要素進行綜合提取,對找礦前景做出科學預測,對礦床的潛在經濟價值做出評價。不斷推進技術的進步和各項設備的不斷更新。針對目前我國在地質勘探方面的現狀需要不斷進行技術研究,只有在工作的開展方面做好詳細的分析,才能夠提高技術,促進工作完成。因此嚴格按照國家勘查技術規程施工,安全操作技術流程的創新與應用,對規避各種風險有重要意義。
3.3強化管理體制建設
礦產地質勘查是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系統工程,關系到我國礦業的發展。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順利轉型,在新時期礦產地質勘查作為國家實現礦業投資經營的戰略重點,需要制定各種安全措施,在國家或者省內成立專門的技術信息共享平臺,不僅能夠防止行業內的重復童子,同時能夠給新的開采項目規避風險提供更多的信息數據資源,有效地規避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中的風險。
3.4深化地質勘查市場化
我國地質勘探單位是以國家撥款事業單位性質存在居多,礦業的技術、信息、資料被公司壟斷,大量地質資料、技術成果、地質勘探信息都掌握在少數單位手中,在實際運營中造成勘查行業市場化不足,不利于勘查行業資源共享和風險規避。建立國家級省級資料、技術、信息共享平臺既可以避免行業重復投資,積極探索建立專門服務于勘查業的資本市場、規范的礦產交易市場,亦可以為新上項目獲得規避風險的大量資源,降低礦產品市場價格的短期波動和長期走勢預測的不準確性。
3.5大力加強科技創新
過度的開發使得一些礦產資源不再豐富,行業內部應該對此有所重視。開采投資者首先要使用相對專業的技術隊伍以及相應的財經法規學專家,這是進行礦產工作必備的基本條件。在現有地質工作程度上對礦床的礦化強度、規模控制和各種示礦要素進行綜合提取,對找礦前景做出科學預測,對礦床的潛在經濟價值做出評價。要對礦產地質勘查進行準確的判斷以及對未來找礦做出預測并對能預測出其價值的大小,這些都需要積極開發新的研判技術,創新能力在其中起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3.6加強礦權規范管理
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屬于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和工程,同時使礦業投資經營的關鍵環節與內容之中。在管理中應打破現有的以事業單位為主要形式的勘察單位,沖破一些單位的壟斷形式,使地質信息以及技術形成共享。國家在對礦權管理時,應根據實際情況,規范礦業權出讓和礦業開采審批制度,謹慎監管礦業投資者礦業開采進度,設置更嚴格的資質和行業準入門檻,執行嚴格的審批制度,加強礦產開發的宏觀管理,提高礦業集中度及礦業產值。
3.7加強政府監管
雖然我國礦產的勘查和尋找礦產技術相對比較落后,但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礦產的勘查和尋找礦產技術一定會越來越先進。對于政府來說,應該積極指導相關企業科學開發礦產資源,制定科學開采礦產資源法規,政府遵循礦產分布的地質規律,強調市場哪些礦產資源的需求,要求企業突出重點地開采礦產。政府要加強企業和市場的監督,積極規范企業開采礦產的行為。最后,政府鼓勵企業進行勘查和尋找礦產技術的創新,注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促進我國礦產開采的高效。
總之,在這項工作中,鑒于礦產資源具備隱秘性以及不確定性,導致礦產地質勘查存在相對較多的風險。我們要不斷推進建立專業的針對礦業勘查的資金市場,以此來規范礦業市場的交易行為,將礦產品的市場價格加以管理與控制,規避一些因為價格走向預測的不確定性引起的經濟風險。
[1]婁清.地質礦產勘查風險探析[J].科技傳播.2012(02)
[2]徐向陽.我國礦產地質勘查風險投資運行機制探討[J].中國地質大學,2006(05)
[3]陳洋.試論礦產地質勘查的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03)
[4]左仁廣,夏慶霖.礦產勘查與評價中的風險與不確定性[J].礦床地質. 2010(S1)
[5]王知綻.我國地質礦產勘查困難分析與建議[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0 (03)
P62[文獻碼]B
1000-405X(2016)-3-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