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正瓊
(云南省富民縣地震監測預報中心云南富民650400)
淺析數字地震監測系統
--以GPRS數字技術平臺為例
■楊正瓊
(云南省富民縣地震監測預報中心云南富民650400)
隨著時代的迅猛發展,地震監測系統極需更新,而GPRS數字技術平臺可以滿足地震監測系統數字化的需要。本文主要以GPRS數字技術平臺為例,調查分析了我國各地方地震前兆監測的現狀,通過了解GPRS通訊技術的特點以及其在地震監測數據傳輸中的實際運用,為我國數字地震監測系統逐步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礎。
數字地震監測系統GPRS地震前兆監測通信技術
GPRS作為一種移動數據通信技術,廣泛應用于地方地震前兆檢測系統。我國有學者較早提出了利用GPRS通訊技術作為地震監測網絡平臺的科研課題,并進行深入研究和開發。傳統的地震監測系統數據傳輸方式呈現出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信息滯后等缺點。現如今,我們利用GPRS數字技術平臺和Internet網絡傳輸地震監測所抓取的數據,不僅速度快、效率高,而且造價成本低,大大實現了對地震前兆的實時實地的監測,為震情分析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
數據傳輸是地震前兆監測系統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數據傳輸質量的高低優劣直接關系到地震前兆的監測和之后的分析。根據調查顯示,我國長期以來利用的電話線數據傳輸和電子郵箱傳輸以及無線數傳、DDN專線等途徑和方式,雖然這些方式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存在一些局限性:傳輸速度慢、時效性差;其中有線撥號傳輸僅僅只能用于數據傳輸,無法解決實時實地監測的問題;由于城市中高層建筑多,阻礙信號的傳輸,出現多重干擾,傳輸信號極其的不穩定;無線數傳無法達到連續通暢的傳輸過程;虛擬專線(DDN)盡管傳輸速度相比前幾個較快,但是投入高額成本和運行費用,大大減少了這種方式的使用頻率,因為地方地震監難以承受巨大的監測成本。因此,我們需要以不降低監測質量為前提,找到一種既可以大幅度提高前兆監測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又能降低監測運行成本的方式和途徑,這是地震監測數據傳輸所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也給GPRS技術的運用帶來了一次合適的機遇。
GPRS是通用分組無線業務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英文簡稱,縮寫GPRS。作為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代表,是在GSM系統發展出來的一種新的承載業務,GPRS突破了GSM網只能提供電路交換的思維方式,它的主要目的是為GSM的用戶提供分組形式的數據傳輸業務,允許這些用戶在端到端分組轉移模式下進行發送和接收數據,不再需要利用電路交換模式中的網絡資源,為用戶提供了一種高效、低成本、穩定的無線分組數據業務。尤其特別適用于監測允許短暫間斷的、突發的和頻繁的少量數據傳輸,也偶爾適用于大數據的傳輸。GPRS網絡傳輸完全采用TCP/IP協議,由于TCP/IP協議的事實標準和廣泛使用性,這些特點為各種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提供了極大的方便。GPRS通信采用分組交換技術,每個用戶可以同時占用多個無線信道,而同一無線信道又可以由多個用戶進行共享,信道資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從根本上減少了信息傳播的浪費。
GPRS通信技術在數據傳輸方面的優點如下:
(1)移動通信。GPRS無線通信技術打破了傳統有線通信的固定位置限制,可以根據具體業務的需要隨時增減數據傳輸點的多少,極大地拓展了通信的領域的發展和前景,為我國地震監測打下堅實的基礎。
(2)快速登錄。GPRS無線通信技術的連接時間非常快,GPRS無線終端一開機,就已經與GPRS網絡平臺建立了連接,每次登錄網絡,僅僅需要一個激活的過程,時間一般僅需10—30s,減少了用戶等待的時間,提高了地震前兆監測的工作效率。
(3)永久在線。由于建立新的連接幾乎無需任何時間(即無需為每次數據的訪問建立呼叫連接),因而用戶可以隨時與網絡保持聯系。因此,地震的發生具有突發性,永久在線可以使地震監測工作不會錯過大小地震的發生。
(4)高速傳輸。由于GPRS網絡采取了先進的分組交換技術,它的高速數據傳輸速度相當于GSM傳輸速度的10倍,為地震監測工作的快速完成做好技術上的支持。
(5)費用低廉。GPRS網絡根據用戶傳輸的數據流量來收費,而不是采用之前以在線時間方式收費,極大地降低了地震監測的費用和成本。
GPRS通信技術所具有功能和特點,尤其是它的“永久在線”和“按流量計費”的方式,十分符合地震監測“連續、高效、低耗”的要求。利用Internet和GPRS通信技術平臺,可以實現對地震監測數據進行實時實地、高效準確的傳輸。通過應用GPRS通信技術在地下水微動態監測中的試驗,結果令人十分滿意。下面簡單介紹某市地震局DSJY一1型地下水位動態監測系統,該監測系統由現場端和中心端兩部分構成,現場端由地下水位數據采集器和GPRS通信設備、電源組成,水位數據采集器由液位變送器、數據采集轉換模塊、工控機組成,每分鐘可以采集60個數據,取平均值后再壓縮打包向中心發送內容,每次8 B/s,這樣,每小時流量為480 B/s,每天流量為11.52 kB/s。每個月的流量為357.12 kB/s。假設我們選取中國移動的經濟套餐(一個月流量費用為20元),也能足以滿足信息傳輸的需要。由此可見,GPRS數據傳輸方式無論是其運行成本還是傳輸速度和時效性,所呈現出來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數字化技術的逐步成熟,數字地震監測系統以其運行質量高、信息處理能力好、數據傳輸快、信息量大等優勢,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普及,其中以GPRS數字技術平臺為主導。就前期的實驗調查來看,GPRS通信技術其以極高的性價比完全適用于我國地震前兆監測工作,特別是它的動態實時監測性能更是傳統監測傳輸方式無法比擬的,它對于改善地震監測工作效能、提高地震監測能力和地震預報水平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對我國地震監測事業意義重大。
[1]張曉峰,王太文.基于GPRS數字技術的地震監測系統[J].應用技術,2009(1)
[2]田鑫,鄭重,田繼峰,周公威.中國數字地震臺網(CDSN)技術系統[J].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2015(1).
[3]王余偉,龍承厚.CDMA無線數據傳輸在地震監測系統中的應用[J].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2007(2).
P315[文獻碼]B
1000-405X(2016)-3-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