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立方 靳延斌
(河北省地礦局第十一地質大隊河北邢臺054000)
地質普查找礦與礦床地質勘探分析
■宋立方靳延斌
(河北省地礦局第十一地質大隊河北邢臺054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豐富了地質勘查找礦的方法手段,使得普查找礦有了更多的方法可進行選擇。地質勘查找礦,是在綜合研究地層、構造、巖漿活動、圍巖蝕變、礦化特征等的基礎上類比區域的成礦條件和成礦規律,選擇最佳的方法對成礦條件較好的地區進行勘查。本文闡述了各類條件因素對成礦的影響,及不同階段(普查、勘探)所采取的方法。
地質普查找礦地質勘探
1.1普查找礦的條件
礦床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各類地質因素的影響,研究其影響因素,了解工作區的區域成礦條件和背景,能幫助我們確定找礦方向,選擇最佳的找礦方法。
1.1.1地層
工作多年的地質工作者都知道,有某些地層和巖漿巖接觸后容易在接觸部位成形成較大較好的礦床,其成因與地層和巖漿巖的成巖礦物比較密切,研究這些地層和接觸的巖漿巖的巖性特點,判斷接觸部位的位置深度和范圍,能較好地圈定找礦遠景區及控制工程工作量大小。
1.1.2構造
構造對礦床的形成和分布有控制作用,對內生礦床的形成作用更為顯著。研究成礦的構造條件,應注意構造與成礦的空間關系(導礦、散礦、容礦構造)、構造與成礦的時間關系(成礦前、成礦時、成礦后構造)等因素,以指導找礦。
1.1.3侵入巖
它具有一定的成礦專屬性,有不同巖性的巖體能產出不同的礦產。侵入體存在的空間、侵入時代、巖相劃分、巖體的形態和大小、形成深度、被剝蝕的深度等,都與一定礦產的類型及形成、分布有關系。
1.1.4火山巖
它產出的層位、巖體的巖性、巖石化學特征、巖石的結構和構造、噴發及沉積條件、噴出巖相等因素,對成礦有控制作用,研究這些條件能指導找礦。
1.1.5圍巖
內生礦床的形成要求有一定的容礦、富礦圍巖。研究圍巖的物質成分、物理化學性質及產出特征等,能幫助確定礦化的可能存在部位。
1.1.6變質作用
變質礦床決定一定的變質作用類型、變質巖性、變質相系及變質帶,探討這些條件,對尋找變質礦床或與變質巖系有關的礦床具有重要意義。
1.2地質普查找礦方法
1.2.1地質測量方法
它是充分研究找礦地區的成礦地質條件,觀察與尋找找礦標示,進行找礦。它是找礦工作的基礎。
1.2.2碎屑找礦法
在礦體露頭經風化、剝蝕作用后,礦石會以碎屑形式沿山坡、河谷、冰川向低處遷移,形成礦石碎屑的分散范圍。采用碎屑找礦法找礦時,沿河谷、沖溝、山坡從下到上追索,觀察碎屑成分、粒度、形態、分布特征,發現礦石碎屑,圈定其分散范圍,配合工程揭露以找到礦體。
1.2.3重砂法
礦體出露地表,礦石內密度較大、理化性質比較穩定的礦物,經外力作用形成單礦物砂粒,稱為重砂。重砂沿山坡、山溝、河谷向低處遷移,形成機械分散暈。找礦時通過鑒定重砂種類、圈定重砂分散范圍,可幫助尋找與重砂有關的原生礦床、砂礦床及風化礦床。
1.2.4地球化學法
即:分散暈法,是根據原生分散暈和次生分散暈異常來尋找礦床的方法。各種普查找礦方法從一個方面研究找礦地質條件和找礦標示,進而找到礦產的。各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適用范圍和局限性。要提高找礦效率,要綜合運用各種方法。
礦床地質勘探是深入研究礦床地質構造和特征、礦體分布及礦化富集規律、成礦地質條件及成礦控制因素,總結礦床成礦規律,確定礦床成因;探明礦產地質儲量,確定礦床規模。對儲量可靠程度的控制以及儲量級別、比例、分布,要符合礦山設計建設的要求;查明礦產質量。包括確定主要有用組分、伴生有益或有害組分的含量和分布變化規律;礦物成分,共生組合;礦工業品級、自然類型和其分布規律;查明礦體的分布、產狀、形態、空間賦存條件以及這些因素的變化規律;查明礦床水文地質條件,開采技術條件,選礦、冶煤的加工的技術條件;調查了解礦區開發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
2.1礦床地質勘探的步驟
利用不同勘探工程手段,包括鉆探和坑探等,布置勘探工程,揭露礦體、近礦圍巖和地質構造,便于地質人員進行現場地質調查。對已被揭露的礦床進行現場地質調查,獲取各種原始資料。包括對坑道和鉆孔巖芯進行原始地質編錄,觀測、記錄各種地質現象并繪制原始地質圖件,以及通過礦產取樣化驗了解礦石質量。對原始地質編錄和由礦產取樣獲得的原始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整理和研究,一般包括綜合地質編錄(編制綜合地質圖件數據等)、礦產儲量計算和綜合地質研究等,為礦山開發提供必要的圖表及文字數據。
2.2礦床地質勘探的類型
根據礦床的地質特點,按礦體主要地質特征及變化對勘探工作的影響程度,把具有相似特點的礦床歸并劃分的類型,叫礦床地質勘探的類型。礦床地質勘探的類型是在大量探采資料對比基礎上,對探礦床勘探經驗的總結。影響礦床礦體類型的因素主要有:礦體規模大小是劃分勘探類型的依據之一,直接影響勘探和開采方法;勘探與開采的實踐表明,對礦體形態變化控制的準確程度,是影響勘探結果精度的主要因素。根據形態的復雜程度,分為簡單礦體和復雜礦體;礦石中有用組分分布的均勻程度;礦體的連續性;礦床構造的復雜程度影響礦床勘探和開采的難易,也是劃分礦床地質勘探類型的重要因素。
2.3礦床地質勘探的手段
埋藏在地下的礦床,一定要采用探礦工程手段來揭露它,便于進行現場地質調查研究。揭露礦體的勘探工程手段有槽井探(地表坑探工程)、坑探(地下坑探工程)和鉆探。還有地球物理勘探(即物探)和地球化學勘探(即化探)等勘探技術手段,物探與化探可用來尋找、追索盲礦體。
綜上所述,影響成礦的因素有很多,地質勘查手段隨著科技的發展也越來越多樣化,如何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勘查手段,需要我們不停地去研究,既要了解清楚地質的具體情況,又要了解每一種勘查手段的優缺點。
[1]劉敏.淺談在地質找礦中地質勘探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6).
[2]葉志欣,黃文科.淺談在地質找礦中地質勘探的應用[J].科技研究,2014, (8).
[3]唐強,陳學君.淺談在地質找礦中地質勘探的應用[J].大科技,2013,(13).
F416.1[文獻碼]B
1000-405X(2016)-3-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