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福興 張永祥
(甘肅工程地質研究院 甘肅蘭州735000)
濕陷性黃土中濕陷和凍脹的綜合治理研究
■許福興張永祥
(甘肅工程地質研究院 甘肅蘭州735000)
石油氣長輸管道工程之中經常會遇到濕陷性黃土地基,濕陷性黃土地基因為其本身的特殊物理力學特性,對油氣工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文中主要就濕陷性黃土中濕陷和凍脹的綜合治理進行分析探討。
濕陷性黃土凍脹濕陷
輸油管道站場建有大型輸油泵、儲油罐及各類檢測監控設備設施,對場地要求高,在濕陷性黃土中建站,濕陷和凍脹對場站設備設施構成很大威脅。2014年我們承擔蘭鄭長輸油管道關山站第三期場站治理工程,本文結合工程實踐,探討對濕陷性黃土地區凍脹和濕陷問題綜合治理方案。關山輸油站位于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黃峪鄉邵家洼村,站場位于斜坡上,通過半挖半填形成,站場占地13500m2,主要由變電所、泄壓罐區、輸油泵區、工藝設備區、進出站閥組區、辦公樓等組成。
自2009年建成投運以來,站場一直存在不均勻沉降,造成護坡工程和建筑物基礎、墻體等變形開裂。2012年第一期治理工程對出現變形破壞的邊坡和場地進行了工程治理,主要在填方邊坡處設置了抗滑樁和混凝土護坡,2013年第二期工程治理在綜合辦公樓處施工了灰土擠密樁和灌漿。工程完成后,填方邊坡的變形得到了控制,但站場及挖方邊坡仍然處于不均勻變形中。新建的門崗房、變電所戶外開關場、進站便道、辦公樓、后部管道工藝區等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沉降,產生寬度與長度不等的裂縫,嚴重威脅站場工作人員與管道運營的安全。
關山輸油站位于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七里河區與永靖縣的交界地帶,地處季風氣候區與非季風氣候區的過渡地帶,總的氣候特征是:降水偏少,日照充足,蒸發量大,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季節變化顯著,夏無酷暑,降水集中;冬季較冷,干燥。海拔高度2400米。
根據氣象資料,年平均氣溫9.3℃,極端最高溫度39.1℃,極端最低溫度-23.1℃;歷年平均風速0.96m/s,最大凍土深度120cm,歷年積雪最大厚度10cm。
3.4治理目標
治理目標確定為:消除關山輸油站站場內濕陷性沉降和凍脹,確保站場場地及邊坡的穩定性。保持設備正常運轉。
3.2設計思路
本次工程治理以換填場站地基土為三七灰土,區部含水率較大不適用三七灰土區塊換填為一九水泥土,以改變地基土性質,消除濕陷性。根據勘察資料該地區最大凍土深度1.2米,因此在填方區域換填深度為1.5米。挖方區域換填深度1.2米。場站全部用C20混凝土硬化,整個場站形成封閉的區域,阻止地表水進入。拆除原有破損的護坡,改用C25混凝土澆筑的整體護坡。鑒于原有排水系統為隱形排水渠且覆蓋蓋板,部分地塊排水渠埋入地下,地表水集中排放,水渠損壞不宜發現,不宜維修等缺點。本次治理工程改用散排的方法,場站中間為最高點,水流向四周散排。以場站內道路為排水渠,在場站四周修建L型排水渠,水流集中后排向場站外。場站內沒有U型水渠,即使水渠破損易于發現,易于維修。
4.1換填施工工藝
場站換填面積較大,管道、電纜、光纜密布,且沒有平面布置圖,施工使用人工開挖,開挖換填費工費時,效率較低。為了確保工期,我們用雷迪探測儀,確定管道管線大致位置。以10米為間距開挖網狀探槽,探槽深度比換填深0.3米,在網狀方格內使用挖掘開挖換填。經實驗室測定三七灰土夯填最佳含水量16%,在符合條件的區塊使用三七灰土夯填,局部含水率較高的區塊使用一九水泥土夯填。在回填時加入破碎的混凝土塊,其目的為:(1)加入混凝土塊在地基土中起骨架作用,增強地基土承載力;(2)減少回填土,縮小濕陷、凍脹空間,混凝土塊的體積是不會改變的;(3)減少石灰、水泥用量,節約成本;(4)混凝土塊不用外運,不用占地堆放,降低成本,廢物利用;(5)環保效益明顯。
4.2混凝土護坡施工工藝
護坡坡度65°-80°坡高12米左右,分三級,設計混凝土厚20CM,中間加鋼筋網。用傳統方法支模澆筑。支模、拆模工作量大,費工費時。且容易漲模、跑模,護坡表面平整度不好,出現蜂窩麻面不可避免,模板與模板分界面處容易出現斷裂,混凝土連續性不易控制。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采用滑膜技術,混凝土一次澆筑不留工作縫,表面采用二次抹壓技術處理,取得很好效果。具體闡述如下:
兩排混凝土塊之間加泡沫板作為伸縮縫,在縫中灌瀝青封閉。在護坡施工之前使用洛陽鏟打孔,安裝110MMPVC管,作為泄水管,泄水管長2.5米,管上打孔,包尼龍網,泄水管安裝在護坡原土之中,排水是其功能之一,更重要的功能是排除混凝土護坡后潮氣,解決冬天凍脹問題,保護混凝土護坡完整。
4.3水渠施工工藝
水渠改變原來傳統做法,不再采用有蓋板覆蓋的U型水渠,護坡底以護坡基礎為一邊改用L型水渠,其余部位做成瓦片狀水渠。即方便施工又方便維護。水渠用鋼筋混凝土,表面加防裂網,預防表面出現微裂縫。排水渠坡度要求不小于千分之三。
濕陷性黃土中濕陷沉降和凍脹、凍融沉降是破壞地基基礎的主要因素,而造成危害的根源在于水。因此在濕陷性黃土地基中封水、攔截水,防止水進入地下至關重要。本文論述的關山站第三期沉降整治工程,設計理念就是防水,場站混凝土硬化、混凝土護坡、排水渠工程都是為防水而設。換填地基是防水無效的情況下,水進入地下做的預防措施。在黃土中加入熟化的石灰、水泥是為了改變黃土性質,作為黃土骨架的砂粒和粗粉粒,在天然狀態下,由于膠結物的凝聚結晶作用被牢固的粘結著,故使濕陷性黃土具有較高的強度,而遇水時,水對各種膠結物的軟化作用,土的強度突然下降便產生濕陷。
黃土中加入熟化的石灰、水泥在最佳含水率的狀態下夯填,黃土顆粒膠結物溶于水破壞了原始的結構,在石灰、水泥的作用下形成新的結構,兩者所含的正負離子不同,在重新組合時會緊密結合,隨時間越長,灰土硬度會越增強。
石灰是氣硬性材料,在含水率較高的條件下不能固結,在含水率超過18%的條件下應采用水泥土,水泥是水硬性材料,含水率較高的條件下固結比較好。
用滑膜一次澆筑的混凝土護坡,整體性好,不宜開裂,視覺效果好。在護坡中安裝2.5米長泄水管,能使護坡后水分排出,冬天不宜出現凍脹,保護護坡不受損壞。
場站雨水采用散排沒有集中排水渠,即使混凝土破損也不會造成水流集中,在地下形成暗流,給地面建筑物構成大的威脅。L型水渠、瓦片狀水渠都為明渠,損壞容易發現、容易維修。
P641.4+3[文獻碼]B
1000-405X(2016)-3-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