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桑加參 尼瑪
(西藏拉薩市當雄縣氣象局西藏拉薩851500)
提高氣象服務水平增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巴桑加參尼瑪
(西藏拉薩市當雄縣氣象局西藏拉薩851500)
本文對西藏高原地區氣象工作進行探究分析,闡述了高原地區的氣象服務,并提出相關優化高原地區氣象服務的策略。
高原氣象服務
做好氣象服務是黨和政府的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氣象部門的職責所在。西藏氣象部門以氣象服務為引領,認真履行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開拓服務領域、豐富服務產品、完善服務體系,強化氣象部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1.1西藏氣象部門著眼公共氣象服務
近年來,西藏氣象部門著眼公共氣象服務,大力加強公共氣象服務系統、預測預報系統、綜合觀測系統、科技支撐保障系統建設,推進氣象現代化水平,提升氣象為民服務的能力。通過對西藏高原大氣環境開放實驗室、西藏自治區遙感應用研究中心增強了全區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大大拓展了生態與農業氣象業務,雷電監測預警和防護業務,人工增雨(雪)、防雹和抗旱、滅火業務等防災減災服務領域。
1.2多部門協作共享的氣象災害監測
西藏還構建了多部門協作共享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平臺;全區縣以上城鎮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穩定在86%左右,達到全國前列水平。加強了雪災、強降雨、大風、沙塵暴等災害性天氣的中短期精細化預報,強化了雷電、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業務;建立了分災種氣象災害預報業務系統,實現了對包括各種次生或衍生氣象災害的實時動態診斷分析和災前、災中、災后風險及影響評估,提高了全區大范圍雪災、干旱、大江大河和城鎮洪澇等嚴重災害趨勢預測水平。
2.1泥石流災害
西藏地區的土壤侵蝕十分嚴重,主要表現為:水力侵蝕、風力侵蝕和凍融侵蝕三種。在這些受侵蝕嚴重的地區,泥石流比較容易發生。在西藏東部地區的“三江”流域,由于降水較多、土地濕潤,水土流失面積可以達到整個“三江”流域面積的80%左右。再加上這個地區山高坡陡,土層的礫石含量較高,而表層的巖石已經被破碎,當地表的地表植被降水破壞后,造成了大面積的水土侵蝕,誘發滑坡、泥石流等嚴重災害的產生。
2.2風沙災害
由于常年受到風沙災害,西藏地區的土地沙漠化面積已到達總面積20%左右。僅僅在“一江兩河”這個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區域,就將近有4000平方千米的沙漠化土地。在全區21萬平方千米的沙漠化土地中,中度沙漠化達52%,輕度沙漠化占30%。受到風沙的危害,西藏地區的耕地面積日益縮小,耕地質量急劇下降。風沙危害對農業發展造成了種籽吹跑、幼苗拔起、根系吹露等災難性影響,影響了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降低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2.3暴雨災害
由于受到西藏北部冷空氣和南部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西藏的暴雨天氣出現頻繁。西藏地區的昌都、林芝、拉薩、山南、日喀則等地市經常出現中雨、雷陣雨、暴雨等天氣。暴雨天氣導致西藏很多地區遭受洪澇災害,連續的強降水會造成部分村莊出現泥石流災害,農田被淹,道路、水渠、農橋等基礎設施都受到影響,嚴重制約了當地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
2.4降雪災害
下雪特別是大雪會阻塞道路,嚴重影響交通,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嚴重的暴風雪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連續不斷的降雪還會造成雪崩。在西藏,積雪超過一定厚度,積雪之間的附著力支撐不住積雪的重力時,便會發生雪崩現象。大雪還易壓斷通信、輸電線路,降雪后往往伴隨大風降溫出現,雪后氣溫驟降,如不及時采取防范措施,人、畜極容易凍傷。
3.1多進行災害氣象普查
要切實熟悉西藏地區的氣象災害種類,了解各季節的主要氣象災害,分析由哪些因素引起、災害的強度以及災害的頻率和造成的損失,為在防御氣象災害中采取相關措施,奠定堅實基礎。同時要培養氣象服務的意識,氣象服務必須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各方各面樹立服務意識,以服務的姿態向居民傳播天氣情況,氣象服務人員必須嚴格樹立服務理念。
3.2創新氣象服務的形式
結合當前的各種技術手段和傳播途徑,比如互聯網、電話、手機短信等,擴大氣象服務的范圍,不斷創新氣象服務的形式。在實際工作中,應當依據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各種信息傳播方式,在充分利用資源的同時,也要發揚節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比如,當重大的氣象災害出現時,要全面使用各種服務手段,電視、電話、短信、網絡等,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向最為廣泛的人群傳播相關信息,讓人們做好防御災害的準備,將災害可能帶來的損失降至最低。
3.3積極開展抗災救援
抗災救援也是氣象服務的一種,如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據西藏日喀則市氣象局消息,未來24小時,吉隆、聶拉木至亞東一線多云間陰有小雨雪。面對這種情況,氣象局立即組織召開緊急會議,成立了“4.25”地震氣象救災搶險領導小組,對震后氣象服務工作和救災事宜進行安排部署。氣象局要求各氣象臺立即開始執行全員24小時值守制度,全員在崗,加強天氣監控和會商,積極分析天氣發展情況和可能出現的衍生災害,及時與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聯系溝通,發布實況、氣象專報等氣象服務產品,做好地震災區的專題氣象保障服務工作。同時,氣象部門積極配合各級地方政府組織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為搶險救災提供氣象服務信息和決策依據。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氣象服務有著良好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又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做好西藏地區氣象服務工作,是一件造福當地人民群眾的重大工程。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西藏地區存在主要氣候特點,加強氣象災害普查,做好氣象預警,強化氣象災害處置等工作,就一定能夠提高氣象服務水平增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1]袁琳,氣象服務研究 [D].天津大學,2013.
[2]彭云峰,我國氣象災害及其應急管理研究 [D].福建師范大學,2013.
[3]艾俊峰,西藏農業氣候資源特點及主要氣象災害分析 [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2.
P4[文獻碼]B
1000-405X(2016)-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