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永宇 熊瑋
(1山東省濰坊市地震局山東濰坊261061;2安丘地震臺山東濰坊262100)
濰坊防震減災科普館建設體會、運行利用及前景展望
■趙永宇1熊瑋2
(1山東省濰坊市地震局山東濰坊261061;2安丘地震臺山東濰坊262100)
地震巨大災難引發的嚴重傷亡和財產損失,引起國家、社會對防震減災的重視,濰坊市結合震災所需,汲取多方面經驗、逐步探索,依托濰坊金寶集團4A級旅游景區,建成濰坊防震減災科普館。經過試運行,采納意見和建議后向社會開放。為中小學地震科普教學提供場所,為工程建筑使用隔震技術舉出實例,讓廣大市民在歡樂旅游中學習到了地震科普知識,推動了防震減災意識的提升。
地震運行建設體會
1.1我國是世界上地震活動最強烈和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特點是頻度高、強度大、分布廣、震源淺。20世紀地震死亡人數居各國之首。而目前現實情況我國的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綜合素質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地震災頻繁發生的國情還很不適應,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當廣泛深入地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大力普及防災避險、自救互救及應急處置知識。濰坊市結合全國多個知名科普館的先進理念,汲取多方面經驗、逐步探索,依托濰坊金寶集團4A級旅游景區,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參與性最強的濰坊防震減災科普館。該館建筑面積2350平方米,內建序廳、可怕的瞬間、探究地震真相、震中求生、居安思危五個展區。設置了地震體驗車、5D影院、球幕劇場、磁懸浮地球、震后斜樓、虛擬漫游地震臺等40多個展項。避震訓練充分,功能設計合理,展教內容系統全面,表現方式靈活多樣,其內展項創新設計全國領先。
1.2建設體會
1.2.1多處考察、啟迪思路。建設科普館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經驗缺少,缺少人才,要想高起點搞好科普館建設,必須走出去多學多看,學習借鑒其他單位的設計理念和經驗。為此,借助當地建設科技館時機,與其有關專家充分溝通,先后組織專門考察班子先后到國內20多個知名展館進行現場考察,并根據科技館提供的全國有實力公司進行實地考察,結合向全國3次公開征集的方案以及讓各公司前來匯報方案的形式,取多家之長,為我所用。
1.2.2多下功夫優化方案。為抓好方案設計需要在優化方案上狠下功夫,特別邀請全國科技館界知名的專家、教授等提供幫助,認真聽取對科普館方案設計的意見建議,同時結合外出考察和公開征集到的方案所了解掌握的情況,綜合考慮,擇優選取設計公司負責方案設計。為增強方案設計的針對性,多次與設計公司進行直面對接,交流對科普館建設的定位和思路,要將其打造成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參與性于一體,全國一流的專業地震科普場館。在方案的脈絡設計上,緊緊圍繞人們認識地震、體驗地震和如何遇震逃生的邏輯,科學地對整個場館進行合理分區,使整個科普館脈絡清晰,體系完整,便于觀眾學以致用。為增強吸引力,提高檔次,在每個展區內,分別設置重點支撐亮點展項,增強科普館的厚重感。對納入方案里每個展品展項從展示內容、表現形式、展品大小、材質、顏色、安置位置等都經過多方反復推敲論證,做到精當、準確。據統計,在整個方案設計論證過程中,召開各類不同規模和形式的匯報會、研討會、調度會近百次。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征集專家、學者的意見,擇優選定設計公司,深化優化設計方案,有效地保障了科普館方案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
1.2.3科學招標落實方案。好方案必須有好單位來完成才能達到預期目的。為此,充分采納科技館有關專家意見,結合考察了解的各公司優長,對科普館方案中確定的展品展項根據其表現形式、科技含量等因素進行分類打包,便于中標單位發揮各自的強項。在招標形式上采取邀請招標的形式,有效避免了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容易出現的皮包公司中標后層層分包,影響科普館建設質量問題的發生。
1.2.4嚴摳細抓把好質量。質量是科普館的生命,結合地震科普館建設的特殊性,在建設過程中對建設施工的每個環節做到從細處著想,嚴摳細抓。控制質量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合同要求,對各公司展品制作進行中期檢查,杜絕使用非標產品。二是建設過程中聘請專業監理公司在施工用材、操作流程等方面進行全過程監督,消除假冒偽劣產品和施工不規范的問題。三是專門抽調精干力量組建現場施工督導協調辦公室,采用現場開交班會形式對各公司施工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及時檢查糾正,跟蹤抓落實。四是施工后期科普館進行集體會診,明確提出問題硬性指標。期間就科普館施工質量、展品展項涉及的具體內容等進行反復研討,逐一篩查把關,確保科普館的整體質量提高。
2.1創建地震科普教學基地
地震科普知識已納入中小學課程,卻因缺乏實地實踐,實物觀摩所取得的教育成果不很明顯。科普館運行恰將其彌補,與多所中小學聯合,為其提供教學場所,引導學生了解地球、知震前兆、遇震冷靜,自救能力強,救他人有著手,達到教學目的,創成國家級地震科普宣教基地。
2.2結合旅游寓教于樂
濰坊防震減災科普館抓住人思想上容易產生大地震為小概率事件麻痹僥幸心理,通過將館建在金寶樂園內并與該有限公司合作,豐富了樂園的游樂項目,吸引了更多的社會民眾參與。通過向入園游客免費開放、設置免費通道、定期向預約團隊和散客開放的形式,使游客在玩中學、學中玩,即寓教于樂的形式增強了地震科普宣教的實用性和實效性,游客在游戲互動中學到地震科普應知應會的內容,增強防范地震災害的意識和能力。
自2014年8月開館以來,先后有北京、天津等省內外20多個團隊來館參觀考察。接待觀眾10萬多人次,地震科普宣教的力度、深度和廣度空前提高,提高了地震部門在社會上顯示度的同時還有效地帶動了金寶樂園有限公司增加經濟收益,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得到了國家、省及市領導高度評價和社會民眾的普遍好評。
4.1充分認識到科普館地建設的重要意義后要多角度、多方位加大投入建設,完善政策配套和條件保障。對維護科普儀器運行的經費要來源明確,用途清晰。
4.2加強地震科普導游隊伍建設,對導游地震科普知識定期培訓,嚴格培養過程,創新培養模式,制定培養細則,明確退出制度和考核要求。
4.3加強與金定樂園的開放合作,組建基地運行專門管理機構。建立激勵機制,創新管理模式,規范科普館管理,構建長效機制,整合旅游和科普館資源,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做到景點旅游、地震文化傳播一體化。
山東省地震局合同制科研項目資助
P315[文獻碼]B
1000-405X(2016)-3-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