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洪輝

上海城市的特征是開放,上海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動力就是改革,所以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開放與改革成為我們上海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對于上海,從國家的戰略和上海的自身來看一匕海有四個方面的優勢。四個方面的優勢
第一個優勢是區位優勢,我們上海處在特定的位置當中,這些年來由于我們的發展,比如說集裝箱吞吐量連續5年在世界上第一,上海合作組織也是在這里發祥,還有亞信峰會和APEC重大組織會議也由上海承辦。包括中國中央管道、西氣管道能源集聚地,上海是重要的交匯點和中國工業龍頭,所以這樣的優勢上海要發揮好。
第二個優勢是在基礎創新上的優勢,最近幾年來上海在中央戰略部署上,創設了_匕海自貿試驗區,兩年來已經有了非常好的發展,我們立足于自主創新、立足于對標國際高標準的投資貿易規則,在投資、貿易、金融和政府的市場監管方面做出了嘗試,得到了收獲。從現在來看,兩年來,上海自貿試驗區最早的是28.78平方公里,現在182平方公里,增加企業2.2萬家。大家對于外資在中國的走勢非常關注,但是在我們自貿試驗區里面可以看到,兩年來在自貿區累計新增企業是5150家,吸引合同外資793.8億元,將近800億。在今年外資呈現出非常好的增長,現在投資的項目已經有652個,所以自貿區已經成為中國企業、上海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可以看到今年我們上海合同外資1-9月份增長是99.6%,對外投資增長是300%,所以充分反映了_上海熱土在“一帶一路”,在滬港合作當中具有廣泛的空間。
第三上海具有實力,上海是中國內地經濟總量規模最大的城市,人均GDP已經超過了1.6萬億,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地區的一般水平,上海特別是在經濟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經濟增長對于投資的依賴度正在逐步降低,創新驅動對于經濟增長的力量更加增長,產業結構開始走向更加合理,已經超過了65%,產業融合發展的優勢已經開始明顯顯現,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已經成為上海經濟增長中的亮點,現在上海還有傳統制造業的基礎,這是非常好的堅實的基礎,這也是上海發展中非常堅實的力量,“十三五”期間我們對于先進制造業發展依然會堅持。
第四個是上海科技文化中心建設,上海人才集聚,全國四分之一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到了上海,在滬兩院院士200多人,隨著科技發展,已經建成最完善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還有就是上海是多元文化,開放度很高、包容性很強,新興文化發展,具有海納百川、兼容并蓄、柔和的海派文化,所以理所當然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最終上海應該在“一帶一路”過程當中更好發揮作用。
四個重點領域
上海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我們主要考慮有四個重點領域。
一個是經貿投資領域,有專家對“一帶一路”在上海的情況做過分析,說今年1-8月份“一帶一路”沿海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已經達到570億美元,上海企業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已經達到了74億美元,這是有關專家的統計,能夠反映經貿投資領域當中的特點,上海要進一步拓展投資貿易網絡,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經貿網,積極與沿線國家、經貿城市建立經貿合作關系,充分利用上海平臺,包括展會的平臺建立起合作關系,要加快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鼓勵上海成套設備、基礎設施以及優勢領域的企業把握商機,輸出品牌,輸出品牌、技術,培育和壯大經營主體,跨國主體。
二是金融合作領域,我們要爭取國家支持,加快金融市場的開放,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加快金融體制的建設。
三是人文交流領域,積極開展文化旅游合作,發揮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優勢,借助上海國際藝術節、國際電影和電視節的資源,培育一批項目和合作平臺,促進文化交流,充分利用上海旅游節和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等平臺,促進上海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合作,提升對外交往水平,積極開展城市外交,積極打造多邊城市網絡,加強與沿線國家地區政府合作,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人才來滬進行學位課程學習、漢語學習和中國文化學習的項目。
四是基礎設施領域,結合上海國際交通樞紐目標,進一步提升海港、空港樞紐能級,進一步完善上海與長三角鐵路通道互聯互通,積極融入歐亞鐵路。“一帶一路”秉承開放、包容理念,是一條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贏之路,文明貢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