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萬里
14歲的初中生鄭靜,十多年來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失明的母親。她的事跡感動無數人,獲評中央電視臺“媒體特別關注孝心少年”稱號。
站起身后,右手習慣性地先抬起伸直,再左右摸索,這是余慶縣構皮灘鎮齊坡村村民丁恩珍10年來最頻繁的一個動作。
女兒鄭靜在家的時候,她的這個動作方便女兒在前面牽引,一個人的時候也可以這樣摸索著在屋子里轉轉。
10年前,丁恩珍因視神經萎縮導致雙目失明,后來丈夫又離家出走,當時只有5歲的鄭靜成了她的依靠。
如今已14歲的鄭靜在鎮上讀初中,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每次回家,鄭靜都必須把未來五天內媽媽要用的東西備齊,以方便取用。
即便如此,鄭靜還是不放心媽媽一個人在家,她計劃今年下學年帶著媽媽上學。“我是她的眼睛,不能與她分離。”鄭靜說。
“周末了,媽媽可以吃頓好的了”
2015年12月11日,星期五。下午4時,剛下課的鄭靜急匆匆出了校門。上車回家之前,她特意去了趟菜市場。
上個星期天離家的時候,媽媽給了她30元。來回路費花掉了12元,五天的早餐用了5元,剩下的13元,她準備買些菜回家。
“媽媽眼睛看不見,又是一個人在家,也不知道她是否吃得飽。周末了,該讓她吃頓好的了。”鄭靜說著,向老板討價還價買了些肉丸子和豆腐。
從鎮上出發,坐半個小時的車程,到了齊坡村,再走幾分鐘山路,才到鄭靜家。還未到門口,鄭靜就喊了兩聲媽媽。聽到聲音,丁恩珍從屋里出來,滿臉笑容。鄭靜趕緊牽著媽媽走進屋里,扶媽媽坐下。
“媽,這么冷的天,你怎么不生火?”用手摸了兩下冰冷的爐子,鄭靜迅速去屋外抱一捆干柴進屋,很快就生起了火。
“一個人燒那么大爐子,浪費柴,冷的時候我就去被窩里,沒事兒!”
鄭靜燒了壺熱水,一邊給媽媽洗臉擦手,一邊問媽媽:“你猜我今天買了什么?”
“又是蘋果?我不愛吃這些東西,你自己在學校買點吃,長身體的年紀,可別餓肚子。”
“不會,學校食堂的飯菜挺好的。我今天買了些菜,今晚我們做火鍋吃,嘿嘿。”鄭靜得意地說。
用板凳踮著腳,鄭靜從灶頭上方取下一塊臘肉,用熱水清洗,切成片兒,和買來的肉丸子一并放入湯鍋中。
“媽,你要多吃點肉,我覺得你都有點瘦了。”吃飯的時候,鄭靜總是把肉往媽媽碗里夾,母女倆其樂融融。
晚飯后,鄭靜坐在火爐旁邊,用板凳寫起了作業。一旁的丁恩珍是又愛又憐:“唉,今年這天氣好像比往年冷很多,還沒給孩子買新衣服呢。”
丁恩珍說,以前鄭靜在村里上小學的時候,每天放學回家后還可以幫助她種點莊稼,一年的收成至少夠母女倆吃。鄭靜上初中后,母女倆每月靠300多元的低保金維持生活。
“我身上的衣服是去年買的,還很新呢!”聽到媽媽這樣說,鄭靜抬起頭,扯了扯身上淺綠色的羽絨服,擺了一個很精神的樣子。
“就這件衣服稍微新點,其他都是舊的,腳上的這雙運動鞋還是好心人給買的。”丁恩珍忍不住“揭短”。
“鞋子還是很合腳的。”鄭靜笑著堅持說。
鄭靜告訴記者,為了供她讀書,媽媽承受了太多委屈,也付出了太多艱辛,“我讀書,還正是花錢時候,能節約點就節約,衣服穿得暖和就行。”
“媽媽是我最大的牽掛,時刻都在擔心”
第二天天剛亮,鄭靜就起床燒火洗臉,然后拿著掃帚給屋里打掃得干干凈凈。
做好早餐,她才去屋里將媽媽叫起來,給媽媽梳頭洗臉。吃完早餐,鄭靜幫媽媽換下來的衣服清洗晾曬。然后,她背上背篼上山砍柴。
“我陪你一起去吧,這天氣暗暗的,怕你一人不熱鬧。”丁恩珍說。
“天氣太冷,你在家烤火,我一人去就行。”鄭靜說著,徑直走出了家門。兩個小時后,她背篼上架著一捆干木棒,步履蹣跚地從屋前的田坎上走回來。
“真難得啊,現在有幾個孩子放學回家還做這些事,真是個懂事的孩子!”鄰居鄭大爺感慨。
下午,鄭靜用一根木棍牽著媽媽去地里摘蔬菜。鄭靜說,山里的路很窄,用手牽著兩人不好走,用木棍牽著還好走些。這根木棍已經用了十多年,如今摸上去很光滑。“不能讓媽媽天天待在屋里,適當的時候就牽著她出去走走,這對身體也有好處。”
丁恩珍生鄭靜后,動了手術,加上那幾年長期干體力活,營養又跟不上,如今腿腳時常酸疼。這兩年,鄭靜已經不讓媽媽干農活了,重一點的活兒她都自己做。
上初中后,鄭靜到了離家較遠的構皮灘中學上學,路途太遠,她只能寄宿學校,周五回家。周日回學校前,鄭靜要把媽媽下一周的菜和柴禾給準備好。
在家里的一個破水桶里,有半桶泥巴,里面埋了一些折耳根,鄭靜說,這些是她上周在地里挖的,用泥巴裹著保鮮,媽媽能吃得新鮮一點。
由于煤太貴,鄭靜家一直都靠燒柴做飯、取暖。記者在屋子里看到,灶頭前堆著很多干柴。“這些是我暑假弄回家的,每周我將這些木棒砍成小節,媽媽在家就可直接用了。”鄭靜說。
2014年,鄭靜被評為“余慶縣十佳道德少年”,獲得獎金1000元,鄭靜和媽媽商量后,購買了一個取暖用的火爐。“有了火爐,我不在家的時候媽媽就能直接把柴丟進去點燃了,她取暖方便些。”
回學校后,讓鄭靜最擔心的是電的問題。在電飯煲插電的地方,鄭靜擔心母親會觸電,特意換了一個有開關的插頭,往下按就可以煮飯,再按一下就可以關掉電源。
“她眼睛看不見,我怕她在家里受傷也沒人知道,時刻都在擔心。”學校規定不能用手機,但鄭靜還是悄悄把手機藏在書包里,課間十分鐘時就給媽媽打個電話,這樣她才放心。
“我要帶著媽媽上大學”
如今讓鄭靜欣慰的是,她的懂事和孝順,打動了近鄰,她不在家的時候,一些鄰居也會經常來家里看看媽媽。
鄭靜說她過去的想法是,念完初中后直接考職校,這樣能盡快改善家里的情況,但如今她的想法改變了,“我要念高中考大學,以后如果到更遠的地方念書,我就帶著媽媽。”
“在學校里,鄭靜并不內向,和同學相處很愉快,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總是努力表現出積極樂觀的一面。”鄭靜的室友陳同學說。陳同學告訴記者,鄭靜很節儉也非常和善,學校每年有650元的助學金,鄭靜拿到后都是存500元到媽媽的銀行卡里,剩下的錢她都用來買書和文具。“平時鄭靜還撿一些礦泉水瓶,累積后賣掉,每次賣了錢,還給我們宿舍的買零食呢!”
“鄭靜以前的成績很好,在班上都是前幾名,但是最近有一點點下滑,我和她交流過,可能與她最近參加一些校外活動有關,好好調整就會穩定的。”班主任姜老師說。
2015年11月,鄭靜在2015“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動中被評為“媒體特別關注孝心少年”稱號,她的故事也隨之進入了公眾視野。一時間,愿意幫助這個家庭的愛心人士不斷涌現。
一位遵義市的退休老同志了解鄭靜的故事后,帶著老伴前往家里看望;一位湖南的企業家通過媒體聯系到鄭靜,愿意幫扶她讀書期間的所有學費……
2015年11月7日,鄭靜前往北京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眾里尋你——2015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的節目錄制。
當時,活動評委給她的評價是: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擔,她以超人的毅力戰勝許多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艱難困苦,她以實際行動給正在向文明和諧不斷邁進的社會增添著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