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鳳
“癌癥不是病”嗎?標題本身就很吸引人。癌癥不是絕癥嘛,怎么會不是病呢?癌癥被醫學界稱之為“不治之癥”、“絕癥”。只要一旦被檢查出來是癌癥,患者和家人乃至親朋好友都會無比恐懼和絕望,人們聞癌色變,因為“癌癥幾乎就等于死亡”這一理念,已經在人們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癌癥怎么會不是病呢?近期,國家衛計委和發改委、財政部等15部委聯合發布《中國癌癥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其中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310萬,死亡約200萬人。癌癥已經成為很多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一原因。
可是,印度著名醫生安德烈?莫瑞茲顛覆了現代醫學的這種認知,他寫出《癌癥不是病》這本著作。作者結合自己行醫30年的經歷,提出癌癥不是病,癌癥是不愛自己的結果。書中認為,罹患癌癥是身體的一種生存機制。莫瑞茲指出,每個正常人身上都有癌細胞,每個正常人每天都有至少幾百萬個癌細胞在體內新陳代謝。人體內的各種細胞,包括癌細胞,對人體都是有益的。癌癥發作,不是為了殺人,而是為了救人。它是人體內毒素聚集過多,各種自身的療救辦法無效后的最后一招,是人體自身孤注一擲的自我治療。就像嚴重腹瀉,很可能就是人體排毒的自我保護。
觀察研究發現,癌癥是精神或外因導致肌體內部發生不正常化學、物理的變化,造成肌體運行阻塞而形成的。這既是一種病態,也是肌體自我保護的產物。按中醫文化解釋,是“瘤之為義,留滯而不去也”的意思。所謂阻滯是一種病態,是指能量在運行中發生堵塞,造成了能量和各種分泌物的積聚,這些積聚物大都是以蛋白、核酸液體形式存在。如果肌體中有較多這樣的液體,沒有足夠的組織力量使其循環分解,是無法被有效的處理掉的。要想將這些積聚物分解處理掉,就必須有足夠的肌體組織,這就是細胞組織增殖的原因。如果這些蛋白質及核酸構成體不能正常運行,一定會發炎壞死,威脅到人的生命。科學家認為,任何腫瘤包括癌腫瘤都是肌體運行阻塞造成的。
那么,造成阻滯的原因是什么呢?
造成阻滯的原因有兩種可能,一是由于細胞變異,產生的能量不合格,免疫系統拒收而造成的細胞周圍能量的積壓。二是由于人體運行邏輯出現問題,信息傳導上的錯誤,排廢系統出現關閉錯誤,造成排廢系統阻滯,生命體產生的細胞代謝物不能順利排除到體外,受到了阻擋,造成人體的酸環境。
排廢系統阻滯是怎么造成的呢?
90%是精神因素造成的,部分是環境因素造成的,如環境污染和食物造成的,還有肥胖、衰老、長期飲酒都能造成排廢系統阻滯,形成腫瘤。如人們遭到精神上的打擊,思想郁結不開,就會對整個生命系統發出同樣的錯誤的信息,因為萬物心造。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出現各種疾病,急性的可以出現心肌梗死、腦溢血、腦栓塞,有的還會出現劇烈的胃痛,以至發生猝死。慢性的可以出現肝病、胃潰瘍、癌癥等。癌癥只是精神思想郁結不開的一個慢性癥狀,一般過程需要半年到一年,也有長于一年的。我們經常聽到,某人因為精神上受到了打擊,郁郁寡歡,半年的時間就患了癌癥。
莫瑞茲認為,現代醫學只是將癌癥當成絕癥來治療,采用極端手段摧殘它,而不去消除它的成因,這只會帶來更多副作用。莫瑞茲認為,自然消失的癌癥,比被診斷出來和治療過的癌癥要多得多。戰勝癌癥,關鍵是要減少體內形成癌癥的毒素,否則即使手術切除病灶,癌癥還是會復發。
諸多醫學調查表明,人類有很多時候可以和癌和平相處、安度一生。這一點,中華醫學會心身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何裕民教授也指出過,何教授還出版了一本專著《癌癥是一種慢性病》,也提倡與癌癥和平共處,顛覆了多年來的傳統醫療認識。
尸體解剖顯示,33%的男性有前列腺癌,但真正死于前列腺癌的只有百分之一。很多人安享天年,死后解剖發現患有各種癌癥——可這些癌癥并沒給他們帶來痛苦和死亡,而是死于其它疾病,如有的人是死于各個臟器功能衰竭——就是人們俗稱的“老死了”。還有不少癌癥患者,發現多處癌細胞轉移之后,心思反正就是一死,不在乎了,大徹大悟了,在用藥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鍛煉,樂觀面對,癌癥居然好了。
據媒體報道,英國有一個非常實際的癌癥康復的例子。時年34歲的莉薩?拉塞爾忽然咳嗽不止,就醫后才得知患上小細胞肺癌,已到晚期。已經來不及手術治療,只能化療。醫生告訴莉薩,這種癌癥的致死率達94%。得知自己患了絕癥,莉薩陷入哀痛,但并未就此消沉。她策劃自己的葬禮,給時年13歲和8歲的兩個女兒寫下臨終遺言。
醫生估計她還有18個月壽命。得知這一消息后,她決定用全部積蓄與家人快樂旅行,以便給兩個女兒留下珍貴記憶。短暫化療后,她們一家人前往保加利亞、土耳其和西班牙蘭薩羅特島旅行,全程住豪華別墅,吃大餐,花費約2.9萬英鎊(約合4.64萬美元)。莉薩希望這些珍貴記憶將來能夠代替她陪伴女兒。“你無法忘記癌癥,但看著女兒們在沙灘上奔跑,在海中玩耍,那種感覺很奇妙。我知道自己給她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回憶。”
盡管醫生認為莉薩治愈無望,但旅行歸來時,她已經活過了18個月。她仍定期到醫院檢查,一次活組織檢查后,醫生告訴莉薩,她體內的腫瘤竟然找不到了。就是說,她竟意外地痊愈了!醫院的發言人說:“莉薩做得很棒。醫院的每個人都為她感到高興……”
這樣的例子并非一個、兩個。癌并非不可戰勝,醫學實踐表明,癌還有相當可觀的自愈率——在不知不覺中,患上了癌,通過自身調節,自己痊愈了。
嚴格地說,癌癥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你的生活方式不科學、不合理了,才會罹患癌癥。要管住嘴巴,改掉壞習慣,像抽煙、酗酒、無規律作息、生活在污染嚴重的環境,都是癌瘤突變的重要因素。癌癥治療首先要改變不科學、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要改變心情,笑對人生,融入自然,紓解壓力,潔凈飲食,并適度鍛煉。歸結到那兩句話:“管住嘴、邁開腿”。研究發現,身體代謝變好,癌癥也會好。因此,人體的代謝功能、免疫功能、排毒功能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最需要加強的。只有身體各部運轉正常了,才能避免身體細胞運行阻塞、才能避免毒素的積累。
《黃帝內經》早在幾千年前就明確指出:“治病必求于本”。這個“本”是什么?“本”就是致病的原因。那么,把導致人類患癌癥的原因祛除了,人體運轉功能調節正常了,人還會患癌癥嗎?所以,在癌癥治療方面,常有驚人之處。
《中國癌癥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披露,目前,國人對癌癥的核心知識的知曉率很低,但對于癌癥的畏懼感很強。該計劃要求,在三年之間,有關癌癥的核心知識的普及率要達到60%以上。